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庄曾渊

双月刊

1002-4379

zyophthal@163.com

010-68668940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3号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宣传党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术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发展,加强国际间眼科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风牵偏视病因病机探讨及临床应用

    伍梅怡李慧丽黎针宇王辉武...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牵偏视相当于西医学的后天麻痹性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古代医药典籍及现代文献分析发现,该病发病原因主要与风、湿两邪有关.其中风邪可分为外风、内风致病,外风致病多由于正气不足或外风亢盛,内风致病则可能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及血瘀生风相关.此外,外风、内风可相兼致病.湿邪所致本病也有内、外之分,外湿所致本病多因气候或居处潮湿、冒雨淋水等涉湿过度造成湿邪侵袭人体,内湿致病则多因中焦不运、水湿内停.风湿亦可相兼为病,常见风邪挟杂湿邪所致风痰结聚证型.该病治疗应在整体观念理论指导下,遵循治病必求其本原则,在遣方用药中重视立足病因病机,基于辨证论治选用方证对应的方剂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风牵偏视麻痹性斜视病因病机

    基于跷脉理论探讨益气温阳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彭思扬常玮倩田煜坤朱文增...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眼肌型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上睑下垂和复视为主要临床表现.跷脉在循行、生理与病理上与眼密切联系,本文基于跷脉理论探讨眼肌型MG的治疗,为运用益气温阳法治疗本病提供理论基础.若阳气亏虚、跷脉无以充盛,兼有气滞、血瘀、痰浊、外邪等病理因素阻于跷脉,经气运行受阻,则可导致眼肌型MG的发生.针对上述病机,治疗上可以益气温阳为基本大法,配合使用通络行滞、益卫固表等治法,可获良效.

    跷脉益气温阳法重症肌无力

    探讨经络循行与八廓的对应关系的临床应用

    王诏刘求红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传统理论之一,其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从宋代开始系统化,至明清逐渐成型.目前八廓学说在古籍内众说纷纭,本文凭借对八廓学说的历史回溯,通过眼周经络与穴位的分布情况,结合五行八卦的相关知识,来探究经络腧穴与八廓的对应关系.由此确定八廓的位置分布,并给出分析过程,增加八廓学说的可靠性及应用性.目前,八廓学说在临床时有应用,本文参考临床情况并结合分析过程,探寻其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

    八廓学说五行八卦经络腧穴

    基于运气理论辨治疑难眼病2则

    莫雅婷刘军杨薇冯俊...
    163-166页

    五运六气眼震样运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黄帝内经

    特发性视盘内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合并PHOMS 1例

    张秀清张红蔡志鹏张津京...
    167-169,172页

    视盘周围高反射卵圆形团块样结构特发性视盘内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多模式影像

    中成药治疗埋藏性视盘玻璃疣伴视盘出血1例

    阙文佳吕璐
    170-172页

    视盘玻璃疣视盘出血病例报告

    逍遥散及其类方治疗干眼的研究进展

    钟美玲孙晴晴郭超红谢芳...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干眼发病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因干眼受到影响.逍遥散以疏肝养血之效治疗眼病历史悠久,近年来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本文总结了以逍遥散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的方剂在治疗普通干眼、围绝经期干眼、糖尿病性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发现逍遥散及其类方在治疗各种类型的干眼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相关炎症因子、影响性激素、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等,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逍遥散类方干眼临床应用作用机制

    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龚新月毕宏生宋继科
    177-180,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度近视并发的眼底病变会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致盲率高.其中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因其发病位置的特殊性,对患者视力影响极大,且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针对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因病机、影像学表现及中西医治疗进行综述,发现其中医病因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西医认为发病机制在于黄斑区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及眼轴长度延长.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西药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方剂、中成药等.但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研究可为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老视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活平龚新月宋继科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视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眼晶状体的弹性和可塑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变弱,导致近距离工作和阅读发生困难、视物不能持久、易出现视疲劳的疾病.本文对老视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发现影响老视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疾病和药物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学矫正、手术和药物治疗,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视的视近困难.目前,光学矫正是最常见治疗方法,矫治手术分为角膜手术、晶状体手术和巩膜手术,均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风险.药物治疗包括缩瞳类药物、恢复晶状体弹性药物以及中药,但多处于研究阶段.本研究通过对老视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总结,可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

    老视治疗发病机制晶状体睫状肌

    线粒体与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

    石晶博马林慧李彬石荣先...
    18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光眼是以特征性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眼病,其本质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损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发部位是小梁网,线粒体介导的氧化应激是青光眼患者RGC损伤和人眼小梁网细胞(HTMC)死亡的关键.本文就青光眼患者的线粒体基因改变、HTMC和RGC的线粒体氧化应激机制、中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治疗青光眼的机制以及线粒体自噬与青光眼的关系展开综述,从线粒体介导的分子机制层面去认识青光眼的病理机制,为研发青光眼新的药物靶点提供方向.

    青光眼线粒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人眼小梁网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