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庄曾渊

双月刊

1002-4379

zyophthal@163.com

010-68668940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3号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宣传党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术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发展,加强国际间眼科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邱惠泉朱晓林陈美荣王聪敏...
    762-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眼作为一种发病率持续上升的眼科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觉及生活质量.西医认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疗效欠佳.本文基于"一气周流"理论,结合"五轮学说",认为干眼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脾土之不升、肺金失于清降、肝木郁而不达、心火化热灼津、肾中坎阳失藏,治疗宜从健脾、润肺、疏肝、养心及滋肾入手,兼顾脏腑间的相关性,从而恢复一气周流的生理模式,可为中医治疗干眼提供参考.

    干眼一气周流五轮学说病因病机证治

    浅析"目得血而能视"理论在糖尿病黄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

    岳冰洁王建伟接传红
    76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黄斑缺血(DMI)是消渴病阴虚日久、损伤目络、伤及目窍引发的目系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消渴目病""消渴内障"范畴.DMI是常见的由消渴病所致目系疾病中的眼底血络变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金代医家刘完素提出"目得血而能视"理论,认为血液上荣于目,视物则明.故本文基于"目得血而能视"理论,以血为切入点,追溯"目""血""视"三者间的理论渊源,认为血液充盈,目窍得养,方能神光发越;同时结合DMI作为消渴病并发症的独特性,探讨其发病机制,学习古今眼科医家对消渴目病的诊疗思路,并提出滋阴与祛瘀并重的诊疗方案,力求达到血运通畅,目窍精微充盈,从而目病不生,目得血明的目的,为临床防治DMI,改善患者视力提供参考.

    目得血而能视糖尿病黄斑缺血消渴病消渴目病

    基于玄府理论分析虫类药物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的应用

    于雨佳刘勇
    771-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预后不良,属久病顽疾.近年来,玄府理论作为一种中医学基本理论被广泛应用于TAO的临床诊疗中.玄府郁闭是TAO的基本病机,初见气郁玄府,久则痰湿、瘀血阻塞玄府.虫类药均为血肉有情之品,根据其"飞升走窜,无微不至"的特性,从清肝泻火、行气开玄府和化瘀散结、搜剔开玄府2个方面治疗TAO,为中医临床治疗TAO提供新思路.

    甲状腺相关眼病玄府理论虫类药中医中药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1例

    吴镝桑子瑾武丹蕾吴烈...
    776-778页

    甲醇中毒视神经病变糖皮质激素中医辨证针刺

    LASIK术后中央中毒性角膜病变1例

    宁英慧周欢樊肇哲
    779-781页

    屈光术后感染中央中毒性角膜病变弥漫性层间角膜炎

    姜黄素及其纳米制剂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杨崇超姚牧笛蒋沁薛劲松...
    782-785,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黄素是从姜黄、莪术、郁金等中药中提取出的活性单体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且无明显毒性,现已开发出多种纳米制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青光眼.本文总结了姜黄素及其纳米制剂在青光眼中的应用及药理机制,包括抗炎、抗氧化、抗缺血再灌注、抗纤维化、抗谷氨酸毒性和调节细胞自噬,可为今后青光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姜黄素姜黄青光眼纳米制剂

    中医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虞玥赵敏瑶宋正宇
    786-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存在不足之处,中医药治疗PVR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中、西医对PVR的认识,并整理归纳已被证实具有防治效果的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的相关文献,发现PVR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为中医药在PVR治疗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藏红花酸、三七总皂苷、青蒿琥酯等中药单体以及活血散结方、散血明目片、大黄蛰虫丸等中药复方制剂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等生物学进程,进而起到防治PVR的作用.这些研究为中医药防治PVR提供科学依据,提示中医药治疗PVR具有潜力和优势.

    中医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治未病"理论与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陈乃梅朱振涛杨卫华
    790-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眼部并发症,其不仅是临床中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更是全球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DR具有可预防性,结合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以及现代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可为DR"治未病"的设想提供更为便捷和可行的途径.本文从"治未病"理论出发,深入分析总结其在DR防治中的指导作用;同时论述AI在DR"治未病"实践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强调"治未病"理论与AI技术相结合在DR防治中的重要性,发现二者的结合可为DR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和AI技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在临床上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DR的防治工作,从而降低DR的发生风险,切实保护患者的视力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未病人工智能

    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法治疗小儿弱视的Meta分析

    郭洲岐阿力木拉提·买合木提
    794-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法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对比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法治疗小儿弱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对文献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和数据录取,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偏倚风险,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总样本量1,344例(1,654只眼),其中治疗组671例(826只眼),对照组673例(828只眼).治疗组在总有效率[OR=3.070,95%CI(2.210,4.250),Z=6.710,P=0.000]、最佳矫正视力[OR=0.180,95%CI(0.160,0.200),Z=19.020,P=0.000]、立体视功能重建有效率[OR=2.940,95%CI(1.810,4.770),Z=4.350,P=0.000]、治疗依从性[OR=7.750,95%CI(3.880,15.470),Z=5.810,P=0.000]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OR=0.370,95%CI(0.200,0.690),Z=3.120,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疗效优于遮盖法,且患儿依从性好,并发症少.

    弱视阿托品遮盖法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