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杨建宇

半月刊

1672-2779

tougao@zyyycjy.com;zhongyuan@ichinamd.com

010-57289308、010-57289309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Journal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是目前国内外惟一公开发行的远程教育刊物。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为一体,是面向中医药人员,面向中医药远程教育。面向中医药临床实际,面向中医药对外交流的权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以法统方 随证治之思路的方剂学教学

    杜峣楠徐仕宏杨莹洁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法统方"和"随证治之"是临床遣方用药的重要思路,也是方剂学教学中备受重视的教学思路.文章从"以法统方"和"随证治之"的理论源头展开讨论,介绍教学实践中按照"证-法-方-药"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并兼顾"随证治之"的药味加减思路,体现方药体系中"方随法出,法随证立"的逻辑关系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中医临证思维,有利于提高方剂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辨证论治的临证思路并构建中医思维模式.

    方剂学中医临证思维教学实践

    基于一观两性三模式的中医药英语线上教学模式实践

    倪菲袁东超杨茗茜陈彦君...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为培养高等院校中医药复合型外向人才,此研究主要采用"一观两性三模式"的线上教学模式对中医药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文章从完善线上教学资源、调整在线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拟解决重点问题、课程特色与亮点及教学反思5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改进此课程的在线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一观两性三模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中医药英语能力,帮助其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从而助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中医药英语一观两性三模式线上教学教学改革

    以绘本为载体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

    张颖李晶王利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少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力,国家十分重视对少年儿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多次明确要求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及创作系列绘本、儿歌、动画等.加强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医药文化启蒙低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当前启蒙读物市场中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与儿童读物相结合的绘本并不常见.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以故事、儿歌等形式在学龄前儿童中传播,以期通过绘本这一形式向其传递中医药文化知识,拓宽中医药文化传播覆盖面,激发学龄前儿童中医药学习兴趣,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后备力量,促进中医药实现守正创新.

    中医药文化学前教育儿童绘本

    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的应用

    马天驰任平刘鹏李乡南...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中引入"线上+线下""虚拟+现实"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此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 在同专业两个班级分别采用传统启发式教学法和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传统启发式教学组以教师讲授、示范为主,再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组分"基础学习-线下教学、进阶学习-线上教学、巩固学习-线下教学、拔高学习-线上教学"四个阶段,线上教学依托具体的虚拟实验项目进行学习和演练.通过课堂测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 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启发式教学组(P<0.05),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可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结论 在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中实施"线上+线下"结合"虚拟+现实"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与练并行,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与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对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础医学应用研究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胡颖媛张文龙毛文英王颖莉...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制图与AutoCAD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面对中医药院校工程制图与AutoCAD课程学时不断缩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此教学团队通过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旨在精炼教学内容、拓宽学习维度,充分结合授课过程中的"教"与"学",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实现在有限学时内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达到课堂育人效果.

    工程制图与AutoCAD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课堂育人

    四新理念下实验教学改革新路径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姚新刚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革命的推进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使高等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教育部提出了"四新"建设,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旨在推动高校课程改革以及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创新.在这一背景下,实验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此文从"四新"理念出发,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和建议.

    四新理念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补气活血法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教学评价

    吕惠惠
    53-5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补气活血法运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教学评价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的实习生12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教学,比较两组最终理论成绩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最终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总满意度为100.00%(6/6),高于对照组的50.00%(3/6)(P<0.05).因此观察组应用的教学模式更容易受到实习生喜欢.结论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教学中采取中医补气活血法,教学效果较好,受到了实习生的喜爱,且教学满意度较高,能有效提高实习生理论成绩.

    中医补气活血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实习生教学评价

    《黄帝内经》理论在肿瘤的临床应用探析

    方美花沈欢刘畅胡正军...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中医肿瘤防治的角度,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了《黄帝内经》理论在肿瘤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应用,其中包括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缓解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在肿瘤预防方面,文章提出了中医强调的"养生保健"理念即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着手,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肿瘤的效果.在肿瘤治疗方面,文章从中药、针灸、推拿等多个角度探讨了《黄帝内经》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达到治疗肿瘤、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在肿瘤康复方面,文章则从运动疗法、营养调理等方面探讨了《黄帝内经》理论在肿瘤康复中的应用,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文章还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论证了《黄帝内经》理论在肿瘤防治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证明了中医在肿瘤防治中的独特价值.

    《黄帝内经》肿瘤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免疫调节

    基于《儒门事亲》探析骨质疏松症的论治

    孟祥娜刘素荣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OP)有明显优势.OP可归属于中医"骨痿""骨枯""骨极"等范畴,张子和《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中该病相关理论与实践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张氏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法方药、针灸治疗及预后转归五个方面对OP进行了详细论述,现代对该病内容与机制的研究结果与其相吻合.因此这些论述对现代认识和论治OP均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为今后临床针对该病进行遣方用药和中医特色诊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骨痿骨质疏松症《儒门事亲》辨证论治

    基于《黄帝内经》脾胃运化理论探讨苓桂剂用药规律

    郭铭嘉张瑞娟任红艳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脾胃运化理论强调脾胃共主运化,脾主运、胃主化.仲景《伤寒论》受《内经》脾胃运化理论影响,重视脾胃思想在其诸方证中均有体现.探讨《内经》脾胃运化理论对《伤寒论》中"苓桂剂"方证用药规律的影响,即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苓桂术甘汤和苓桂甘枣汤四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重土思想、更好地认识经典、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黄帝内经》脾胃运化理论《伤寒论》苓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