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可利用性初探

    宋雨馨池秀莲易悦梁馨...
    1137-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石。然而由于优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过度和无序开发等因素,药用植物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部分显示出供应不足的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这为开展药用植物资源贸易、缓解各国药用植物资源不均衡与相对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该研究首先通过调查植物分布数据库和药用植物资源名录数据库,确定"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植物资源分布与种类信息。其次,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等已经公布的数据确定了"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和贸易管制类药用植物,最终梳理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潜在的可被我国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名录。这一数据资源不仅可用于统筹保护重要濒危物种,更可用于科学指导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

    药用植物"一带一路"中药资源调查与保护优先利用植物保护

    姬松茸blazeispirol类成分的结构、活性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丁婵彭思源孟俊华厉晓...
    1144-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姬松茸是一种珍稀药食两用真菌,肉脆味美,其子实体与菌丝体均富含多糖、甾醇、萜类、多肽、脂质、多酚等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免疫调节、优化肠道菌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是一种极具食用、药用开发前景的真菌资源。在已报道的姬松茸化学成分中,blazeispirols为姬松茸特有的一系列具有螺环结构且有别于经典甾体的甾醇化合物,是从姬松茸菌丝体中发现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保肝活性,可作为姬松茸菌株专属的系统发育和化学分类学标志,也被视为优秀的成药性先导化合物分子。依据骨架结构特征,可将目前已发现的17个blazeispirol类化合物分为blazeispirane和problazeispirane 2种类型。为进一步挖掘姬松茸特有blazeispirol类化合物资源,该文从姬松茸blazeispirol系列化合物的发现、分离、结构、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途径等角度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以blazeispirol A为例总结了姬松茸发酵合成blazeispirol A的相关代谢调控策略,以期为blazeispirol系列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与制备、相关药物及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姬松茸等食药真菌资源及其衍生产品的品质提升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姬松茸blazeispirol甾醇生物活性生物合成

    缺血性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机制及其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王欢欢孟凡征唐仕欢吴宏伟...
    1154-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中风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病理生理特征,其中免疫与炎症反应在缺血后的数天和数周内持续存在。缺血性中风不仅在受损大脑区域引发局部炎症,还会诱导免疫系统紊乱,进而促进神经炎症,加剧脑损伤。因此,对缺血性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对其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干预,阻断病理级联反应、减轻脑部炎症,成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策略之一。该文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途径进行总结梳理,从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局部炎症解析中枢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从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解析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同时,总结中医药防治的相关进展,为中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复杂作用机制解析提供新思路。

    缺血性中风免疫与炎症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中医药调控NLRP3炎症小体缓解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乔琳金艳郭兆安
    1164-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因糖尿病诱发的进行性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DN肾功能进展、恶化的不可逆因素。慢性炎症反应已成为DN-RIF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一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作为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受多种信号调节,促进促炎性因子的产生,诱导肾脏炎症细胞浸润参与肾纤维化进程,其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已有大量中医药实验研究证明了中医药可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通路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延缓DN-RIF进展,改善肾功能。该文就NLRP3炎症小体与DN-RIF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NLRP3炎症小体缓解DN-RIF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N-RIF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中医药炎症

    植物环肽研究进展

    赵冕王磊冯子迈蔡乐...
    1172-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环肽是一类主要由氨基酸肽键形成的环状含氮化合物,一般包含2~37个L-构型的编码或者非编码氨基酸结构单元,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天然植物小分子代谢产物。科学研究表明,此类天然产物在各科植物中广泛分布,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二肽类、环四肽类、环五肽类、环六肽类、环七肽类、环八肽类、环九肽类、环十肽类等,其中环二肽类、环六肽类、环八肽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据报道,植物环肽结构新奇、独特,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疟、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对2006年以来植物环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环肽及其在相关医药、卫生、农业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植物环肽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药用植物资源多糖类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功效关联性的分析与展望

    姚安妮汤燕罗大英李张涵...
    1186-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用植物多糖是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高分子多聚物。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不同单糖以糖苷键形式连接形成的复杂长链,一般具有直链和支链结构,且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幅度较大。现代研究显示,药用植物资源多糖类成分的生物活性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密切相关。该研究梳理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药用植物资源多糖类成分的制备途径和检测方法,总结并分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药用植物多糖功效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关联性的一般经验。作者认为高相对分子质量多糖(>100 kDa)主要在免疫调节方面起主导作用;中等相对分子质量多糖(10~100 kDa)在免疫调节、保护肝脏等方面起主导作用;低相对分子质量多糖(<10 kDa)在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血糖血脂、抗疲劳、保护神经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以相对分子质量为依据精细开发药用植物多糖,有望提高其生物活性与应用价值。

    药用植物资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功效关联性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中药炮制火候的科学内涵研究

    曹萱张雨恬伍振峰徐柳风...
    1196-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药前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炮制过程中"火候"对中药的品质和药效有直接影响。但药材炮制过程中存在火候判断模糊,全凭人工经验把控火候终点;炮制机制不明确;炮制品质量不稳定;炮制标准不统一等系列问题。中药炮制的火候控制程度体现在中药的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而"辨状论质"理论是对中药的"形、色、味、成分"的综合判断,与中药炮制过程火候的调控相联系,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解决思路,一是文献挖掘,对传统文献、药工经验采集整理,深刻揭示炮制火候意图和方法演变;二是遵循古法、探究原理、创新炮制工艺技术;三是建立相关标准作业程序(SOP),量化火力火候,为制定规范的中药炮制工艺标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提高炮制产品品质,增加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中药炮制火候火力辨状论质炮制机制干馏法

    运用宏基因组技术研究施加中药渣有机肥对丹参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王紫涵刘莎杨光陆祖瑜...
    1206-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微生物组是土壤健康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前期的研究表明中药渣有机肥能够提高栽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但是中药渣有机肥对于土壤微生物组的影响相关的报道很少。基于此该研究在评价中药渣有机肥对栽培丹参产量和质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中药渣有机肥对栽培丹参根际微生物组群落以及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施用中药渣有机肥促进了丹参生长以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其中丹参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的提高幅度为371。4%、288。3%、313。4%、151。9%;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提高幅度为887。0%、183。0%。②施用中药渣有机肥显著改变了栽培丹参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具有显著性的区别。③施用中药渣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多亚硝化螺菌 Nitrosospira mult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产酶溶杆菌 Lysobacter enzymogenes 以及木霉菌 Trichoderma 等土壤有益菌的相对丰度。④KEGG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施加有机肥后的土壤环境中更容易富集与代谢相关的微生物;施加中药渣有机肥后还可增加与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相关的功能基因的丰度。该研究结果为今后中药渣有机肥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丰富了中药材绿色栽培技术的内容。

    丹参中药渣有机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宏基因组

    多指标评价阳春砂不同部位的差异性

    黄贵发罗毓钟文峰陈清怡...
    1217-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阳春砂种仁和果壳的质量差异,探讨砂仁去壳使用的合理性,测定原儿茶酸、香草酸、表儿茶素、槲皮苷、挥发油、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并采用DPPH、ABTS和羟自由基法评价种仁和果壳的抗氧化活性。以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分析(AHP)结合熵权法评价种仁和果壳的质量差异。10个指标在种仁和果壳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儿茶素、槲皮苷、挥发油在种仁中含量更高;原儿茶酸、香草酸、水浸出物和醇浸出物含量在果壳中含量更高。种仁在DPPH和ABTS自由基上表现更强的清除能力,果壳在羟自由基上表现更好的清除效果。OPLS-DA结果表明种仁和果壳有明显的区分度,且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筛选出挥发油、水浸出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槲皮苷、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香草酸为主要差异指标。以AHP法结合熵权法计算得到的综合得分表明种仁质量更优。总体而言,阳春砂种仁质量更佳,但果壳中存在优势成分且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故建议砂仁一定程度带壳使用,或将果壳进行其他的开发利用。

    阳春砂不同部位含量测定抗氧化活性综合评价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不同炮制方法郁李仁对于小鼠肝脾代谢调节作用

    贺佳诺张阳郑雨佳徐海峰...
    1225-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开展生制和炒制2种炮制方法处理的郁李仁对于小鼠肝脾代谢调节影响的研究,旨在通过代谢组学解析不同炮制方法郁李仁对于机体的分子作用机制。将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制组、炒制组和对照组,以0。01 g·mL-1的郁李仁水煎液经口给药1周。给药结束后取肝脏和脾脏组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揭示郁李仁对小鼠肝脾代谢影响。结果显示,生制组小鼠脾脏中11种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57种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肝脏中15种差异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58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炒制组小鼠脾脏中31种差异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10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肝脏中26种差异代谢物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61种代谢物显著下调(P<0。05)。生制组肝脾中的代谢物主要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炒制组肝脾中的代谢物主要涉及核黄素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嘌呤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由此推测,2种炮制方法处理的郁李仁均会通过影响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进而对小鼠肝脾代谢产生影响。

    郁李仁代谢组学肝脏脾脏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