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宋鸿升

月刊

1001-2265

zhjcqk@126.com

0411-86658407

116033

大连市沙河口区新生路80号504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Journal 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由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审核批准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1959年创刊。本刊主要讨论新技术在生产工程领域内的实际应用,内容侧重以汽车生产为代表的大批量制造技术及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设计。本刊也多视角、全方位的报道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理论探讨,应用实践,技术展望及行业动态。《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机床及其它工艺装备开发、设计的工程师,从事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及应用的科研院所工程师;汽车、内燃机、摩托车、农机、家电等大批量生产企业的工艺设计、技改设计及设备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机电院校师生等。《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在国内制造业及机电工程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相当的权威性和较高的知名度。本刊是历届中文核心期刊,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主要数据库、文摘刊物所收录,历年来一直被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科院文献评价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六部门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密导向膜片设计与优化

    周洪海秦超徐振邦王学问...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微振动模拟器中精密导向机构行程小、精度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具有精密导向作用的柔性膜片.首先,基于柔度矩阵法对柔性膜片的轴向与径向柔度进行建模;其次,基于柔性膜片的结构参数对其轴向和径向柔度进行参数化分析;接着,以高轴向柔度、高轴向/径向柔度比和低应力为目标,建立了优化设计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轴向柔度优化率为233%,轴向/径向柔度比优化率为172%,最大应力优化率为32%.优化后柔性膜片的各目标性能都得到较大提升;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实验进行验证.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结果相对于理论分析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7%和7.8%.理论分析与优化方法为柔性膜片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设计思路.

    精密导向柔性膜片柔度矩阵有限元分析

    基于机器视觉的铆接孔圆度误差评定方法

    郝博陈丹丹杨斌韩焱...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飞机铆接孔圆度误差评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铆接孔圆度误差评定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CCD工业相机获得铆接孔图像信息,其次对图像进行高斯滤波去噪处理,并采用拉普拉斯算子提取图像边缘信息,最后使用最小包容区域法对边缘图像进行圆度拟合以及误差评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铆接孔圆度误差平均值为0.095,均方误差为 0.09,圆度相对误差率为0.002 6,为铆接孔圆度误差评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机器视觉铆接孔圆度最小包容区域法

    基于机器视觉的芯片字符区域分割和定位算法

    陈甦欣赵安宁罗乐文
    10-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芯片表面的字符对分选具有重要意义,对字符的定位是分选工作的关键步骤.为了提高分选工作定位效率和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和凸包检测算法分割和定位芯片表面字符区域方法.首先,对采集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利用改进的Canny算法获取无干扰图像边缘,将图像边缘作为区域生长法的种子点并以图像自适应阈值作为生长准则分割图像,使用最大内接矩形算法粗定位字符区域;其次,采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获取字符角点分布位置;最后,筛选角点并提取关键点,利用一种改进的凸包检测算法定位字符区域.经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算法能够完整的分割和定位芯片表面字符区域,定位精度和效率较原有方法提升5.3%和15.4%,满足实际工业生产的要求.

    机器视觉区域生长法角点检测凸包检测字符定位

    平行四杆机构搬运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

    郭北涛曲春硕张丽秀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物流搬运方式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传统AGV特点后,提出了一种利用平行四杆机构实现前后双向抓取、摆放动作的搬运机器人.首先,从整体角度描述机器人的机电结构,研究主要部件如螺杆丝杠、平行连杆、蜗轮蜗杆等的设计与特性;基于力学原理建立了搬运机器人起重部件的静力学模型,以弹簧为关键零件,采用全局搜索算法对其优选,显著降低抬升所需的最大输出扭矩,在分析中得出最大扭矩,由此进行减速器的设计;最后,基于静力学模型的受力分析结果,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杆件进行了模拟仿真,获得应力和变形的分布情况.实验表明,结果满足预期设计的性能指标要求,并为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

    物流机器人机械自动化静力学分析四杆机构有限元分析AGV

    基于多策略改进海鸥算法求解机器人路径规划

    李婕尚文祥胡永涛
    19-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鸥优化(SOA)算法在进行机器人路径规划时,存在求解效率慢,局部停滞和寻优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策略改进的海鸥优化(MSOA)算法.首先,该算法引入Circle混沌映射对种群进行初始化,保证了寻优效率;其次,提出了多方向翻筋斗和翻筋斗式跳跃螺旋搜索策略,分别嵌入到算法的迁徙行为和捕食行为中,提高了算法的寻优能力;最后,引入了混合波动非线性碰撞控制因子,能够动态地权衡了算法的局部搜索和全局开发能力.实验结果表明,MSOA算法在测试函数和路径规划上的性能均优于其他算法,对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避开障碍物,规划的路径长度最小,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可行性和稳定性,适用于求解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

    路径规划海鸥优化算法多方向翻筋斗跳跃螺旋混合波动控制因子

    基于双磁盘刀具钝化中磁弹磨粒的磨损及寿命研究

    吴泓辛赵雪峰刘漂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磁弹磨粒在双磁盘刀具钝化中磨损规律以及使用寿命的长短,通过对磁弹磨粒进行受力分析讨论了其磨损失效的形式,得出了影响磁弹磨粒寿命的主要因素.然后,制备出不同质量配比和不同磨粒相类型的磁弹磨粒,采用双磁盘钝化设备进行钝化实验,分析了磁弹磨粒质量配比和磨粒相类型对磁弹磨粒的磨损规律和对刃口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还对钝化前后的磁弹磨粒进行X射线能量色散普(EDS)和激光粒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氧化铝为磨粒相的磁弹磨粒在钝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磨粒相磨钝磨损,以金刚石为磨粒相的磁弹磨粒主要发生磨粒相脱落磨损,两种类型的磁弹磨粒都是在质量配比3∶1 时使用寿命最好.

    刀具钝化磁弹磨粒磨粒磨损磨粒寿命

    基于圆锥微凸体的结合面法向刚度改进模型

    李勇兰国生杨琦冀成龙...
    31-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结合面接触特性模型更具准确性,将粗糙接触表面微凸体等效为圆锥形微凸体,运用改进的W-M函数模拟粗糙表面三维形貌,修正了微凸体接触半径,且考虑域扩展因子对截面积分布函数的影响,建立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结合面形貌参数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最后,将模型与真实试验数据以及以往模型做对比,证明了所建模型运用于实际结合面法向刚度数值计算的精确性,进一步证实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所建模型有助于对结合面接触刚度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并为相关机械结构改进提供了依据.

    圆锥微凸体结合面域扩展因子法向接触刚度

    混合粒子群算法计算数控加工逼近误差研究

    李鹏飞刘威张子煜康嘉...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控精加工中,逼近误差是刀具进给方向上相邻刀位点之间的加工误差,它的高效、精确计算是生成高质量数控加工刀轨的前提.为了提高逼近误差的计算效率,提出一种结合遗传算法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逼近误差计算的刀触点区间与粒子搜索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和适应度计算模型,以适应度值的最大值作为逼近误差;运用Tent映射进行粒子种群初始化,提出基于sigmoid函数的惯性权重系数和基于迭代次数的学习因子两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引入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策略提高粒子全局搜索能力,以此构建出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并进行编程实现.以典型自由曲面为例计算逼近误差并生成等误差刀轨,使用本算法的刀轨生成时间小于几何迭代算法和标准粒子群算法,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逼近误差混合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数控加工

    多维曲面成形运动规划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研究

    胡天雄王绍宗郭智冉跃龙...
    42-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维曲面成形过程中三维模型读取和空间目标点的求解效率对提高成形速度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随着STL模型复杂度提升,三角面片数量相应增加,计算复杂度大幅增长,求解效率降低,运动规划和图案映射过程计算难度也随之增加.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提出一种三维模型数据处理及运动规划方法,并与传统的计算规划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升曲面打印中模型数据点定位速度2 倍以上,定位速度随求解点数据量增加而提升,且对模型顶点数增加具有鲁棒性,大大提升运动规划速度,为多维曲面成形运动规划求解提供新思路,适用于大规模数据计算且可被用于直接交互现实的生产制造任务.

    多维曲面成形深度学习三维模型数据处理运动规划

    自由曲面等残留高度数控加工刀轨生成方法

    王天力刘威范吕阳张子煜...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等残留高度数控加工刀轨的相邻行刀位点之间的残留高度值为最大允许值,实现了最大化刀轨行距、最小化刀轨总长度.针对自由曲面提出了一种三轴等残留高度刀轨生成方法:基于刀具进给方向法平面上的曲面局部轮廓和刀具圆,构建了等残留高度点的迭代算法;提出了下一行刀位点初值的优化算法,通过自适应离散刀具与曲面相交的局部曲面、迭代计算刀位点和离散点之间最小距离的方法获取下一行等残留高度刀位点.与等间距法刀轨相比,所提出算法生成的等残留高度刀轨行数和总长度明显减少,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自由曲面等残留高度数控加工刀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