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张文颖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支撑.该文分析当前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存在理念偏差、师资力量不强以及青年创业意愿不足等制约因素,提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同向同行,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等路径,以期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优化路径人才振兴教育

    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探索——以植物营养学为例

    鞠会艳丛登立刘宏魁张梓馨...
    129-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将视频、动画、图片和文字说明等多种媒介方法融合为一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在教与学实践中用一些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增强家国情怀.通过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达到学好专业知识、保护绿水青山、美化生态环境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思政植物营养学思政教育教学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杨浩李俊香张丽娟王一涵...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的必要选择.该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探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践,分析植物生理学实验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新兴的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以及案例分析和评估结果,验证新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提出创新的实验设计和教学模式.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提高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高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

    江春雷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框架,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育人的"三重属性":国家民族属性、时代属性和地方基层属性.总结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育人在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继而认为人才培育乡村发展定位、思政课程建设"乡村思政"元素内嵌与强化、校地"乡村思政"共育模式创新和"乡村思政"育人有效投资追加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路径.

    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乡村人才振兴新人力资本理论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济南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张慧峰郑敏许茜王越...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政府对农村扶持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出现巨大的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将更加重大.以济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为例,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涉农专业设置学校少;二是涉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三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四是涉农专业生源流失严重;五是乡村青少年问题突出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策略,推动济南市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济南市对中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济南市推进转型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措施,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加强经费保障、提升内涵发展水平,为济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乡村振兴中等职业教育乡村教育涉农专业青少年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建设

    闫红飞张娜贾彬杨文香...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是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设的必修课,植保本科生没有开设该课程.随着植物保护学科的迅速发展和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调整要求,2017年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增加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为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为此,在研究生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基础上,根据本科培养目标,建立本科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在6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总结经验和加以完善,以培养适应学科发展的植物病理学方面创新拔尖专业人才.

    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本科课程建设考核方式课程思政

    养分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赵帅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分资源管理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专业课,主要研究对养分资源的管理问题,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当前的养分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存在3个问题,即多是以全国通用案例为主,缺少西藏当地的相关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较弱;缺少必要的思政元素.针对这些问题,该文从结合实验补充当地案例、实践过程结合理论讲述、补充思政元素激励求上3个方面给出一些养分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期望能对该课程的发展起到帮助.

    养分资源管理西藏案例植物营养学教学改革

    耕读教育融入高职文化育人的路径探究——以涉农高职院校为例

    王亚洁曾庆娥孙红绪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读兴农"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一懂两爱"农业人才的重要教育方式与途径.以树牢耕读思想、发扬耕读文化、讲好耕读故事和上好耕读课程为基本思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耕读教育融入高职文化育人的正确路径,最终形成"耕读兴农"教育的"三课堂"体系.

    耕读教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文化育人三课堂

    涉农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三联系四联动"机制研究

    吴燕孙兴民李娜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长期困扰着高职院校管理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贡献度.吸收借鉴"专业建在产业上、红旗插在田埂上"的优秀传统和"四依托四结合"双师培养模式的典型实践,设计提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三联系四联动"机制."三联系四联动"机制明显促进涉农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真正深入基层、融入乡村、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加强涉农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与地方乡村党务、村务和生产经营的联系指导,增进涉农高职院校与地方农业农村发展的联动协同,服务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农村党建、治理,服务农民精神文明,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高职院校乡村振兴党组织协同三联系四联动

    乡村振兴与乡村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唐明慧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为乡村数字化发展提供实践空间,乡村数字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活力,使得乡村振兴与乡村数字化建设具有明显的协同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该文深入探究乡村振兴与乡村数字化建设协同发展机理,同时,在阐述乡村振兴与乡村数字化建设协同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探析制约二者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已有的分析,探索两者的协同实现路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乡村数字化协同发展制约因素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