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的策略探析

    杨娜徐珂璠
    127-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涉农高职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主阵地,耕读文化与涉农高职思政课在育人功能上具有相通性.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读文化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既是落实乡村人才振兴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涉农高职学生提升服务"三农"意识的关键抓手,同时对丰富涉农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也具有重要意义.为使耕读文化更好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涉农高职要编纂系统教材,健全耕读文化教材体系;要创新融入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性和体验感;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为耕读文化深度融入涉农高职思政课提供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耕读文化涉农高职思政课策略探析

    国际比较视野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探索——基于中美4所高校的对比

    夏莉艳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入分析美国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国内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较为充分的认识.该文提出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要调整教学重心,从重视对农业政策的分析,转向培养学生了解市场和为涉农企业服务的技能;开设门类齐全的通识课程,重视写作训练;细分专业方向,以差异化课程群设计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开设跨学科的组合专业,提高选修课比重,构建个人发展的能力知识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学科就业

    涉农高校劳动育人视角下耕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田富洋武宝绘张姬于镇伟...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亦耕亦读"为核心理念的耕读教育,不仅作为涉农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耕读与传家传承下去,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如修德、长智、强体和塑美等.结合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的现状归纳分析问题,从思想认识、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师资和机制建设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提出构建"543"耕读教育模式,即抓住劳动养成的"五个环节",实施"四维一体"动态调整方略,利用"三全育人"服务保障,提升耕读教育实效,厚植涉农学子"三农"情怀.

    涉农高校劳动育人耕读教育农耕文化模式创新

    课程思政融入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李帅夏露宋厚娟吕春娟...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涉农高校开设恢复生态学课程不仅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客观要求,还是落实山西"两山七河一流域"的重大生态修复背景,适应山西农业大学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办学理念的重要举措.恢复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各类生态问题如何解决的学科,大学时期是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恢复生态学课程如何在地方涉农高校中适应性改革,山西省"本土"思政要素与生态恢复实践如何有机融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以山西农业大学土地整治工程专业中的恢复生态学课程为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 4 个方面,具体分析恢复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地方涉农高校课程教学适应性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工科恢复生态学课程思政土地整治工程涉农高校

    涉农高校"双创"教育与区域农业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探究——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张洁玉李富宁孙钦菊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及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速,社会对涉农"双创"型人才的需求显著提升,也间接推动涉农高校"双创"教育深化改革.涉农高校"双创"教育的质量提升,要求其需全面与区域农业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将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双创"型人才队伍作为育人目标.该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双创"教育改革实践为例,通过构建涉农高校"双创"教育与区域农业产业协同联动体系,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并全面助力区域乡村全面振兴及产业发展,为其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涉农高校"双创"教育区域产业协同联动就业创业

    乡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重逻辑"

    石清华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三农"、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而乡村职业教育的"四重逻辑"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本位逻辑,明确乡村职业教育既姓"农"又姓"职";二是目标逻辑,围绕乡村各群体的需求培养技能;三是结构逻辑,构建完善的乡村职教体系;四是治理逻辑,实现各参与主体"集群联动"效应.

    职业教育本位逻辑技能需求职教体系集群联动

    革命老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市为例

    陈旭东赵子剑蔡利霞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老区农村地区社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农村地区繁荣稳定,有助于促进城乡联动、助推乡村振兴.该研究旨在探讨革命老区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意义,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制约偏远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源和瓶颈问题,以实证角度从资源供给、发展路径、校地协同和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偏远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发展.

    革命老区农村地区社区教育瓶颈对策

    高校植物类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讨

    熊敏顾晓天封功能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高校已开设众多的植物类公共选修课,深受学生欢迎.通过分析课程特性、教学内容、实践形式、开课教师和选课学生的特点,该文从教学新模式尝试、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授课方式变换、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加强和学生反馈信息收集等方面,探讨植物类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期为提高植物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植物学公选课教学改革探讨对策

    农学专业新生教学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与探索

    徐锡明李飞飞吕尊富
    162-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农科背景下,根据农林高校农学类专业学生新生适应实际情况、育人目标、培养目标,通过设置新生教育课程,确立"专业认知、国家社会需求、专业素养、价值观、世界观"5 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该文以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史新生课程为例,挖掘思政教学内容,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运行混合式思政教学反馈机制,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有限时间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升新生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农学类专业新生融入大学生活.

    农学新生教育课程思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史教学探索

    教考分离背景下杂草学课程试题库建设研究

    许腾之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考分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试题库建设则是实现教考分离模式的核心与基础.该文以贵州大学杂草学课程为例,对教考分离模式的意义进行探讨,并详细讨论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使用超星学习通进行试题库建设的具体方案、试题库使用方法及建设成效.

    教考分离试题库建设杂草学教学改革超星学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