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案
中国病案

月刊

1672-2566

mrzazhi@chmra.org

010-65916817/85231071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8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国病案/Journal Chinese Medical Recor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医学病案学与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任务是贯彻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病案信息管理经验,普及与提高病案信息科学知识,介绍国外卫生信息管理的新进展,交流促进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应用的经验,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病案信息管理科学,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当前在党的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为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医院管理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本刊以病案信息管理和医院管理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陈佳刘雪娇王棪嫒邓微...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主要诊断为2型糖尿病、年龄≥60岁的1856例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提取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状态、患者来源、是否转科、是否手术、是否有并发症、住院天数、付费方式,以及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数据,对费用进行贴现后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在10%、50%和90%三个分位数点上分别对低、中、高不同水平住院费用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0 147.91元.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状态、是否转科、是否手术、是否有并发症、住院天数、付费方式、药占比和耗占比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均<0.05);分位数回归显示年龄在低、高分位数上对住院费用有影响(P<0.05),婚姻状况、付费方式在低分位数上对住院费用有影响(P<0.05),患者来源在高分位数上对住院费用有影响(P<0.05),而住院天数、是否有并发症、是否手术、药占比以及耗占比在低、中、高分位数上均对住院费用有影响(P<0.05).结论 分位数回归分析提示,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手术、伴有并发症、应用耗材等是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缩短住院天数,加强患者管理,促进药品与耗材的合理使用,是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途径.

    2型糖尿病老年人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位数回归

    基于DRG分组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文小焱郭慧敏姜文澜陈俐...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费用管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四川省DRGs应用平台数据中收集2022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纳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不伴胆总管探查组的病例2603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正常组和高费用组影响因素的差异,运用结构方程验证各影响因素与住院费用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和高费用组在年龄、入院情况、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其他诊断数量、其他手术操作数量、转科情况、是否病危或病重、有无会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是否伴有合并症和并发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影响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其他手术操作数量(0.50),住院天数(0.31)、其他诊断数量(0.24)、是否伴合并症和并发症(0.14)、是否使用抗菌药物(0.12)、有无会诊(0.10)、是否病危或病重(0.07)、入院情况(0.07)、年龄(0.05)、转科情况(0.03)和住院次数(0.01).结论 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其他手术操作数量,其次为住院天数.应加强对诊断费、药品费和耗材费等的监管,规范诊疗行为,缩短住院天数,有效降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住院总费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住院费用影响因素DRG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灰色关联法与结构变动度的喉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景金龙张琳张玲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喉癌手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及构成情况,探讨主要影响的费用项目,为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分析方法对某院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2418例喉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喉癌手术患者总次均住院费用呈现出上下波动的趋势;影响次均住院费用因素关联度大小的前四位分别为诊断费(0.952),关联度为(0.952),材料费(0.909)、手术费(0.902)、药费(0.899),住院费用总结构变动度为19.54%,其中药费呈逐年负向变动,诊断费呈逐年正向变动,手术费除2022年-2023年负向变动外,其余年份正向变动;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贡献率排名前三位的是药费、诊断费、手术费,累计贡献率为89.2%.结论 住院费用结构日趋合理,但药费、诊断费、手术费是影响喉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其中诊断费仍有优化空间,同时加强喉癌宣传,早发现,早治疗也是控制住院费用的有效手段.

    喉癌住院费用灰色关联法结构变动度

    CHS-DRG付费方式改革对某院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

    赵宁单丽敏卢晓艳夏广惠...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HS-DRG付费方式改革实施前后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南京市某三级医院CHS-DRG付费改革前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1779例(改革前),和CHS-DRG付费改革后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1382例(改革后),共3161例数据,导入Excel 2017数据库,并运用SPSS 27.0统计软件对CHS-DRG付费实施前后各组数据进行描述与推断统计分析.结果 改革后住院日缩减,住院费用降低:改革前平均住院日8.59天,改革后平均住院日7.63天;住院费用在改革后明显下降:次均费用下降了 4862.29元(7.29%)、手术材料费下降3422.13 元_(12.90%)、药品费减少1659.30元(9.05%)、检查检验费下降1502.67元(13.38%);手术费上升1474.77元(21.96%)、治疗费上升213.65元(7.81%).经检验,各组费用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改革前后各项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构成比中,改革后手术材料费、药费、检查检验费构成比均下降,分别下降了 2.41%、0.52%、1.11%;同时,手术费、治疗费占比均上升,分别上升3.18%、0.67%.结论 改革后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次均费用、手术材料费、药品费及检查检验费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控制取得一定效果,医疗费用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疾病负担;同时,优化医疗费用结构方面仍有调整空间.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肺癌胸腔镜手术住院费用

    3396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疾病结构分析

    周颖张启华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结构,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宁波市某三甲医院33 96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资料,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采用对比分析法将病例按出院时间划分为2004年-2013年与2014年-2023年两组,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疾病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结直肠恶性肿瘤增幅最大,2014年-2023年相对于2004年-2013年同比增长114.36%;前三顺位的病种依次为结直肠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与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45岁及以上人群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占比达93.78%,高发病种以胃恶性肿瘤和结直肠恶性肿瘤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2.28:1;男性胃恶性肿瘤构成比位于第1顺位,占比为30.12%,女性则为结直肠恶性肿瘤,占比为37.95%;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次均费用呈增长趋势.结论 加大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视力度,根据该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性别、年龄等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筛查与健康宣教,进一步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疾病结构

    基于CHS-DRG分组的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李音冯迟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疾病CHS-DRG分组情况、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费用增长、探索CHS-DRG付费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某医院2022年3月15日-2022年9月15日共计698例子宫肌瘤住院患者的病案和结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CHS-DRG入组情况、补偿情况和住院费用结构、采用变异系数(CV值)衡量组内同质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子宫肌瘤例均住院费用为16 837.67元,手术、耗材和药品共占据总费用的77%.在CHS-DRG结算中共入6组,变异系数均小于0.6,ND 19、NE19、NF19组呈亏损状态.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P=0.005)、住院天数(P=0.000)、手术方式(P=0.000)、手术个数(P=0.000)、肌瘤部位(P=0.000)、CHS-DRG 分组(P=0.000)影响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得出,住院天数(β=0.268,P=0.000)、手术个数(β=0.297,P=0.000)、手术方式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住院费用随手术个数和住院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每增加1个住院日,住院费用提升826.321元;手术个数每增加1个,住院费用提升1000.540元.腹腔镜组、开腹组、子宫动脉栓塞术组费用显著高于宫腔镜组,分别为7492.26元(β=0.583,P=0.000)、8040.71元(β=0.455,P=0.000)和14 985.55元(β=0.208,P=0.000).结论 子宫肌瘤疾病CHS-DRG分组较为合理,但仍存在补偿不足情况.住院天数、手术个数和手术方式主要影响住院费用,医院应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建立病种诊疗规范、缩短住院时间;推进病种成本管理,优化费用结构、压缩费用空间;通过DRG分组规则、病案质量培训等措施,提高入组准确率,在实践中探索更适宜临床病例的CHS-DRG分组方案.

    CHS-DRG付费子宫肌瘤住院费用

    Seminar联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叶琳琳解焕鑫张甜甜杨晓龙...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eminar联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康复科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某院康复医学科进行神经康复学习的学生进行研究,将2022年4月11日-2022年7月29日间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5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4月12日-2023年7月28日间采用Seminar联合CBL教学法的学生38名设为实验组,两组的教学内容及授课教师均相同.比较两组学生的神经康复考试成绩、课程满意度以及思维能力评分.结果 在神经康复理论和实践成绩评估中,实验组病例采集与康复处方制定成绩、康复评定成绩、康复理论成绩、康复技能成绩的平均分由对照组的(72.48±5.90)分、(71.70±5.69)分、(76.56±4.78)分和(78.86±6.15)分提升至(85.11±5.63)分、(84.32±6.3)分、(86.39±4.43)分和(84.58±8.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课程的教授形式、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激发学习兴趣、课程提高学习积极性、课程增强理论知识理解、课程增强协作能力、课程可以开拓视野、课程提高了操作能力、课程提高了诊疗能力这十个方面满意度达到95%~100%,高于对照组(4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思维能力量表表明,实验组学生的思维能力量表总分(283.97±14.02)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思维能力量表总分(245.10±29.43),并且在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维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f=-7.513~-2.453,P<0.05).结论 Seminar联合CBL教学模式有助于神经康复临床教学中学生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的提高,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神经康复教学改革Seminar教学CBL教学

    课程思政在感染性疾病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侯维徐斌韩莹马春华...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染性疾病不同于其他学科,近年来新发感染性疾病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传统医学及人文医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感染性疾病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思政内容的设计覆盖理论授课和课间见习,提炼出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政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融入理论授课、床旁见习、PBL教学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临床能力,还引发了对医学人文、对生命、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了大医精诚的职业理想,培养了爱岗敬业的意识.

    感染性疾病课程思政能力培养

    微课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在循证证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李宁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课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在循证证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3月10日-2023年12月1日70名某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微课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两组学生课后对相关概念的了解程度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实习报告和在线答题的形式对两组学生检索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结果 研究组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80vs76,Z=-2.144,P=0.032);研究组对循证医学、证据检索分类、meta分析、Cochrane系统评价和循证证据级别等五个概念的理解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课联合BOPPPS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对循证证据检索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适合在临床专业医学信息检索教学中推广应用.

    微课BOPPPS教学模式:证据检索信息检索

    形成性评价在循证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刘谦陈一文刘国樑王宁...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循证医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内容,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探讨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循证医学教学效果的影响,为更加优化的循证医学教学评价和考核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形成性评价的调查问卷,应用于2015级医学生和2018级医学生,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百分比、计数资料应用Z2检验.结果 2015级82%学生认为循证医学课程有必要和很有必要,73%学生对课程比较有兴趣和很有兴趣,开课前仅有30%学生对临床流行病学比较熟悉和很熟悉,21%学生对文献检索比较熟悉和很熟悉,仅有29%学生经常和频繁阅读文献,使用循证数据库Cochrane和BMJ Best Practice的比例仅占24.2%和8.1%;课后调查提示对于四大类研究证据的评价有50%以上学生认为较难,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分别有78.2%和87.5%学生认为较难,掌握程度能够达到76-100%的比例分别为3.1%和6.3%.通过2018级与2015级学生主观评价的比较,检索最佳证据、四大类证据的评价、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难易度评价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2018级学生对于诊断性研究证据、预后研究证据、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掌握程度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部分医学生认为循证医学课程有必要且有兴趣,但与其相关学科临床流行病学、文献检索技能相对薄弱,循证数据库使用率较低,课后对证据评价和系统评价相关内容掌握程度低,通过将形成性评价用于教学过程,2018级学生认为较难的比例有所降低、掌握程度更高.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了解循证医学课程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形成性评价循证医学医学教学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