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案
中国病案

月刊

1672-2566

mrzazhi@chmra.org

010-65916817/85231071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8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国病案/Journal Chinese Medical Recor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医学病案学与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任务是贯彻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病案信息管理经验,普及与提高病案信息科学知识,介绍国外卫生信息管理的新进展,交流促进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应用的经验,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病案信息管理科学,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当前在党的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为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医院管理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本刊以病案信息管理和医院管理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5年-2022年西安市某医院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分析

    张婧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西安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分布特征,为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与病原谱构成特征.结果 201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8 653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于11月至次年2月,构成比为51.9%(20 077/38653),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26,发病年龄集中于0岁~6岁,构成比为86.26%(33 342/38 653),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构成比为76%(29 376/38 653).全部病例中确诊病例的构成比为53.77%(20 782/38 653),以病毒感染为主,其中轮状病毒最多,构成比为94.43%(18853/19966).结论 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年龄集中于0岁~6岁,以轮状病毒感染最多,应加强轮状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的科普工作,0岁~6岁散居儿童尽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病原谱描述性分析

    2011年-2021年南充市老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沈琴琴彭勇杨欢田洪瑞...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南充市老年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群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充市60岁及以上老年肺结核的三间分布和就诊情况.结果 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充市共登记60岁及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11 556例,登记率从2011年的89.67/10万下降至2021年的58.86/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为-4.832%(t=-5.953,P<0.05),在全市患者的构成比从2011年的23.4%上升至2021年的36.02%,总体呈上升趋势,APC为3.498%(t=6.686,P<0.05).男女比例为4.16∶1,登记率分别为127.77/10万和30.9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5.203,P<0.05).60岁~64岁年龄段登记率最高,85~岁年龄段登记率最低.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全人群老年肺结核患者的88.31%(10 205/11 556).9个县(市、区)均登记了老年肺结核患者,南部县老年肺结核登记率最高(92.35/10万).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70.13%)、病原学阳性率(37.7%)和复治患者比例(6.94%)均高于同期非老年肺结核患者(分别为68.66%、32.15%、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动就诊率(0.32%)和成功治疗率(97.01%)均低于同期非老年肺结核患者(分别为2.1%、9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南充市老年肺结核疫情呈下降趋势,但老年肺结核在全市肺结核患者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就诊延迟病例占比较高,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老年人依旧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尤其是男性以及农民群体,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早发现患者.

    肺结核老年人流行特征

    某三甲综合医院2015年-2022年日间手术中心老年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陈彩芳杨知友黄晓萱刘蔚东...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日间手术中心2015年-2022年老年患者的病例数据,为科学规范日间手术中心老年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该院日间手术中心集中收治的≥60岁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术式变化、麻醉方式变化、合并慢性疾病情况、延迟出院率和转专科病房率.结果 8年内,共有6500例老年患者接受日间手术(男4010例、女2490例).平均年龄为67±5.53岁,最大年龄为91岁.其中,60岁~69岁患者为4780人(73.53%).2015年至2019年,住院人数呈线性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26.14%,合并慢性疾病的病例数,从2015年20.79%增至2020年66.48%;三级手术从2015年8.29%增至2022年的30.02%,四级手术从2015年1.17%增至2022年13.96%;全麻手术,从2015年的211例(43.87%)增至2021年的554例(69.69%);术后延迟出院为41例(0.63%),术后转专科病房34例(0.52%).结论 老年患者日间手术呈现数量增加,难度升高的趋势.日间手术的管理模式同样适合推荐给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日间手术临床分析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超长住院影响因素的探究

    杜思唯戴峰飞越沈童童黄琳莹...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主要诊断为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接受PCI后超长住院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5年期间所有接受PCI治疗并出院的3178名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信息,以是否超长住院为因变量,年龄、性别、疾病诊断、合并症、手术情况与PCI既往史、医保类型、就医方式与入院途径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逻辑)回归的方法分析超长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就医方式、支架数量、入院途径、主要诊断、操作血管数量以及PCI既往史等变量是显著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治疗是否超长住院的因素.结论 年龄越大、异地就医、经由门诊入院、主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操作血管数量越少、支架数量越多以及有PCI既往史是冠心病患者PCI治疗超长住院的影响因素.在DRG支付环境和节约医疗资源使用的考虑下,医院和医疗团队在患者入住时需要关注具有以上特征患者的照护模式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超长住院Logistic回归

    2021年-2022年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患者住院人次及住院费用因素分析

    王亚静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本地区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为减轻该类患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院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数据为依据,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对本次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阿替普酶溶栓患者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9.98%;溶栓患者年龄分布上60岁~79岁最多,30岁~39岁组最少;性别分布上男性68.88%,女性31.12%;溶栓总有效率73.4%;溶栓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44±5.99天;溶栓患者次均费用16 808.21±13 931.39元.结论 住院天数、疗效、溶栓后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年龄、性别是影响住院总费用的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平均住院日的同时降低转院、退院率,有效提升溶栓的有效率,从而控制溶栓治疗的费用,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经济负担.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住院费用

    997例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分析

    刘思洋曹佩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院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特征,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各年度病死率、年龄、性别、入院途径、死亡病例风险分级、死因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2022年入院24小时内病死率0.15%,男性患者638例,女性患者359例,男女比例1.78:1,以70岁~79岁年龄组占比最高;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入院途径以急诊为主,占比62.39%,死亡风险分级以高风险死亡为主,占比65.4%;主要死因前3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46.04%)、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3.94%)、呼吸系统疾病(11.74%).结论 60岁及以上患者是入院24小时内死亡高危人群,心脑血管、创伤、中毒和呼吸疾病是造成入院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重点关注.低风险死亡病例和门诊途径入院死亡病例存在质量和安全风险,需加强管控.

    死亡病例住院患者死因分析医疗质量

    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新冠救治压力的应对

    梁立荣左颖婷韦力何宜楠...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为例,分析"新十条"措施的落地后该医院面临的新冠救治压力及采取的应对策略,了解应对策略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1月31日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每日在院人数和每日死亡人数等.根据该院救治压力变化趋势及采取综合措施的时间,将研究时间分成3个不同时间段:疫情高峰初期(2022年11月1日-2022年12月5日,35天),疫情高峰期(2022年12月6日-2022年12月31日,26天)和疫情高峰后期(2023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31天).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所面临的救治压力及采取的应对策略与措施.结果 疫情高峰期日均(中位数)在院人数从高峰初期的1002人急剧增至1985人,较前增加了 1.98倍,该院采取了多阶段的综合救治应对措施,包括精准快速分流,重症患者救治和药品物资供应等.疫情高峰后期,日均在院人数下降至1695人,是高峰期的0.85倍.疫情高峰初期和疫情高峰期,每日在院人数与每日死亡人数呈正相关(r=0.47,r=0.58;P=0.004,P=0.002)而疫情高峰后期,每日在院人数与每日死亡人数没有相关性(r=0.23;P=0.22).结论 面对此次疫情就诊高峰,医院采取全方位,科学及时的综合应对措施,多措并举有效应对了救治高峰,为今后应对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借鉴.

    COVID-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压力应急管理措施

    医学本科生构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数据库的科研实践

    牛佳慧马天媚郭轶先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探讨了通过PCNSL Access数据库项目提升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可行性及效果.项目选拔了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的本科生,利用碎片时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PCNSL病例数据库的建设,包括系统登入、信息录入、查询和报表生成四大模块.参与者在项目中提高了数据管理、科研沟通、数据分析等能力,科研成果包括数据库的构建和初步的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认为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科研锻炼机会,增强了科研意识和能力,但也反映出科研经验和技能的不足、学业压力大等困难.研究建议加强导师指导、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以更好地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该项目验证了小型科研团队在本科阶段开展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并为医学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了参考.

    医学本科生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Access数据库

    多模态影像技术交互式教学平台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康皓李月华杨硕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多模态影像技术的眼科交互式教学平台在眼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31日-2021年7月2日在北京某三甲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观察组采用多模态影像技术交互平台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后量化考查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诊疗能力,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学生在教学方法满意度、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疾病诊治能力等方面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得分分别为 16.75±1.80,15.20±2.21,15.00±1.89,13.95±2.03,12.30±2.15,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理论和临床知识考核成绩中位数分别为90(81.25,90.75)及90(80.0,90.0),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多模态影像技术的眼科交互式教学平台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好,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满意度,对促进眼科教学方法改进有积极意义.

    多模态影像交互式教学平台眼科学临床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压氧医学初学者教学中的应用

    张学林晏沐阳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氧医学的临床培训或教育存在不足,适合高压氧医学特点的教学模式一直处于探索之中.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高压氧的体验式教学可以让行业初入者或者其他专科医师在学习包括高压氧医学相关概念、治疗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治疗过程等,以患者身份进入高压氧舱内体验治疗的全过程,亲身体验高压氧治疗后才能更加准确的给出答案,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行之有效或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体验式教学可促进初学者对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掌握,加强对高压氧治疗的深刻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民众或其他专科医务人员传道、解惑,促进学科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有利于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疗效;同时还有可能促进氧舱设备的改良;最终促进学科的发展,造福病患.

    体验式教学高压氧医学疗效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