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茶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茶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黄飞

月刊

1000-3150

chinatea@mail.hz.zj.cn

0571-86650241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中国茶叶/Journal China Te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等。本刊是广大茶叶干部、技术推广人员、茶叶经营者、茶厂(场)员工、茶农和茶艺工作者、茶叶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茶叶科研人员、茶叶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技创新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

    陈红平蔡晓明吴正浩袁海波...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饮茶安全有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得益于茶叶科技创新日益发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理论创新,将茶叶质量安全从末端监管调整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性诱剂化学生态防控技术、杀虫灯与诱虫色板物理诱杀技术、茶尺蠖与茶毛虫病毒生物防治技术、以草抑草绿色除草技术等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提升了茶叶农药残留控制水平;清洁化能源加热替代传统的燃煤燃材加热方式,显著降低了茶叶加工中环境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质谱创新技术将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提升到高通量精准检测与非靶向筛查水平,速测创新技术前移了茶叶农药残留的监测环节.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分析了科技创新对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茶叶质量安全茶园绿色防控茶叶清洁化生产高通量精准检测风险评估

    2022年茶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安会敏尹鹏欧阳建蒋容港...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可推动茶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和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综述了 2022年传统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当前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与挑战,并结合时代和科技发展趋势预测茶叶加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茶叶加工技术智能化加工数字化加工研究进展

    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新式茶饮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刘诗桐曹藩荣李华锋李丹...
    22-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4P营销理论和业绩评价理论,综合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奈雪的茶和蜜雪冰城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近3~5年的财务数据,通过财务分析反映不同营销策略的成效.研究结果表明,奈雪的茶所采用的直营模式成本费用相对较高,而采用加盟模式的蜜雪冰城财务状况相对较好,其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强.该研究可为不同定位的新式茶饮品牌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式茶饮营销策略财务分析

    长江中游省份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

    文晓晴李明孝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旅融合对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湖北和江西3个省份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产业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茶产业发展长期滞后于旅游业;在2017年后长江中游区域茶旅耦合协调度均突破了 0.6,湖南处于良好协调,湖北处于中级协调,江西处于优质协调;长江中游区域旅游业在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冲击后发展水平下滑,茶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个省份耦合协调度下降明显,但整体上长江中游区域茶业和旅游业融合前景广阔,发展趋势良好.文章还针对如何进一步实现茶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出了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建议.

    茶旅融合产业交叉耦合协调度中三角省份

    我国茶叶农药登记现状及残留限量标准浅析

    李欢古志华李文莉廖钊梅...
    36-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茶叶为研究对象,从农药登记数量、类型、有效成分、防治对象、毒性、剂型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我国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修订情况,对我国茶叶农药登记一致性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规范茶叶科学用药、农药登记,以及相关标准制修订提出建议.

    茶叶农药登记最大残留限量

    藏茶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减肥疗效的临床研究

    张露薛痕郑光毅常晓东...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观察藏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藏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脂、人体成分检测指标[体质量、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胰岛素抵抗监测指标[血清胰岛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试验组体质量、BMI、体脂百分比、腰围、内脏脂肪面积、HOMA-IR、血清FFA、MDA等均较治疗前极显著降低,血清SOD极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体脂百分比极显著降低,体质量、腰围、内脏脂肪面积、血清FFA、MDA等均有显著降低,血清SOD显著上升.临床试验表明,藏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血脂,减少内脏脂肪,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水平.

    藏茶高脂血症内脏脂肪游离脂肪酸氧化应激

    碎茶末制备速溶绿茶提取工艺研究

    吴冲李昕钰魏昕钰常娜...
    48-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碎茶末利用价值,优化速溶绿茶提取工艺,以安康绿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茶末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制备速溶绿茶,考察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茶水比对速溶绿茶品质及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速溶绿茶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30 ℃,茶水比1∶25为最佳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速溶绿茶得率为24.67%,茶多酚含量为13.78%、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30%、咖啡碱含量为3.32%、可溶性糖总量为9.04%.所制得的速溶绿茶干茶色泽嫩绿,汤色黄绿尚亮,滋味醇厚鲜爽,溶解性良好.经优化后的速溶绿茶超声波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行且重复性高,所制速溶绿茶品质较优.

    碎茶末速溶绿茶超声波提取正交试验

    婺源主要气象灾害对茶树生育进程的影响研究

    张晓芳李春晖蔡哲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婺源茶树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掌握气象灾害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提高茶园防灾减灾能力,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对茶树生育进程与气象灾害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灾害应对措施.结果显示,2010-2022年婺源茶叶早春霜冻累计出现日数呈减少的趋势,夏季热害和冬季冻害具有偶发性.在3种主要气象灾害中,早春霜冻对茶树生育期的影响最大,早春霜冻日数越多,茶树生育进程越推迟;夏季热害对茶树生育进程有一定影响;冬季冻害对茶树生育进程影响不显著.根据灾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茶树生育期早春霜冻夏季热害冬季冻害

    信阳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信阳毛尖茶产量的影响分析

    卢逸言
    61-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信阳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并进行了气象要素与茶叶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以揭示气候资源变化与茶叶产量的关系.利用信阳站1951-2022年信阳气温、降水、日照和土壤湿度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全年和春茶生长季(2-4月)的气候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信阳气候变化明显,全年和2-4月10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了1.9 ℃和2.8 ℃,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土壤湿度呈减少趋势,但极端降水、暴雨日数有所增加.同时,2-4月历年日平均气温有4个相对稳定的低温周期时段,对信阳毛尖春茶影响很大.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信阳的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对信阳毛尖茶叶产量有积极影响.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2-4月≥10 ℃活动积温、土壤湿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4个与茶产量相关性显著的气候因子,回归分析发现,气候资源产量与≥10 ℃活动积温、土壤湿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回归结果通过了F检验(P<0.05),且其平均偏差为3.1%,最大偏差为7.4%,较好地揭示了气候资源变化与信阳毛尖茶叶产量的关系.

    气候资源气候特征信阳毛尖茶叶产量影响信阳

    大田美人茶的原料要求和加工技术

    罗琼菁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田美人茶以适制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其中以茶小绿叶蝉为害2~3级的鲜叶为上乘.大田美人茶的加工技术是在台湾省东方美人茶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创新,且更强调做青和低温干燥技术,加工流程包括萎凋、凉青、做青、发酵、杀青、回润、揉捻、干燥、精制等一系列工序.文章总结了生产大田美人茶的原料要求和加工技术,以为提升其加工技术提供参考.

    大田美人茶茶小绿叶蝉原料要求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