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地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土地科学

郑凌志

月刊

1001-8158

bianjibu@zgtdkx.com

010-66562683 66251520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冠英园西区37号

中国土地科学/Journal China Land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地价评估部门,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工矿交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与土地专业相关的科技人员,特别是从事土地调查评价,土地规划、利用、整治、保护和土地信息等专业人员以及高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在科研、教学与业务工作中的参考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更新中土地政策目标及政策工具的演变分析——以广东"三旧"改造为例

    唐健田甜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基于政策过程理论构建"政策环境—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城市更新中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并以广东"三旧"改造为例,观察其在政策环境变化后政策目标的转变与政策工具的调整,试图对城市更新中土地政策的变化进行规律性总结,为其他地区及全国层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广东"三旧"改造中土地政策的目标逐渐转向支持实体产业发展、推进统筹成片开发、保障公共利益、政府统筹做地、引入强制司法保障、纳入法治轨道,政策工具随之调整与优化.研究结论:城市更新中土地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演变具有渐进性,体现出问题导向与发展导向,不断强化有为政府的作用,推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秩序公平.

    城市更新土地政策"三旧"改造政策目标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以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为例

    陈乐宾姜海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公共政策引领社会共识不足,实现有效治理应基于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的准确认识;(2)在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过程中,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两类失调同时存在,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对动态发展的社会共识响应不够及时、吸纳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对社会共识的引领塑造效应不够彰显;(3)新时代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在化解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第一类失调问题上取得进展,在引领塑造社会共识方面仍需强化.研究结论:应坚持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共生演化的系统观念,注重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提升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创新的效率.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社会共识共生演化协调治理

    土地财政情境下耕地占补平衡交易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双边影响机制

    李勃昕冯雅萱贾智滔韩先锋...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揭示土地财政情境下耕地占补平衡交易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双边影响机制,为科学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策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提供双边经验启示和系统研究参考.研究方法: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线性视角下,耕地占补平衡交易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存在双边差异,出让用地指标能够有效降低政府债务规模,而购买用地指标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2)非线性视角下,出让用地指标的降债效应存在边际递减规律,购买用地指标在初级阶段会增加政府债务规模,后期影响却不显著.(3)地方经济增长水平对耕地占补平衡交易的降债效应存在异质性影响,经济增长处于中等水平时,出让用地指标能够最大化降低政府债务规模,而购买用地指标则会增加政府债务规模;经济增长处于低阶水平和高阶水平时,耕地占补平衡有利于降低交易双方债务规模.研究结论:耕地占补平衡交易要摆脱土地财政依赖,应通过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扩大边际收益,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土地财政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地方政府债务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抵押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法律构造

    陈越鹏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抵押未入市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构造,助力纾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难题,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驱动力.研究方法:文献分析、规范分析和价值分析.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抵押未入市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虽并无直接法律依据,但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权与担保资格、抵押行为与入市规范间的兼容性等角度分析,其具有合法性.(2)基于该类型抵押与入市之间的关联,应当依托入市程序构建抵押权设定的统合机制.(3)现有抵押权实现方式规定存在漏洞,应当在遵守入市要求和保障抵押权人利益间取得平衡,完善权利实现的制度安排.研究结论:(1)将抵押权的设定融入入市程序的集体决议、行政审查、权利登记等环节中.(2)实现抵押权时应当先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如以规定入市最低价为标底或底价不能达成交易,则允许对最低价标准进行一定比例下调;下调后仍无法达成交易的,可以采取非公开竞价方式.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合法性实现机制

    自然资源数据法律治理的规范实现

    徐玖玖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剖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自然资源数据及其活动的形态演变,揭示自然资源数据法律治理的现状和主要困境,探讨自然资源数据法律治理的核心制度及其具体规则展开,以此为自然资源数据治理的规范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现进路.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数据从要素数据化(数智)到数据汇聚化(数治)再到治理智能化(智治)的形态演变和跃迁过程是自然资源数据治理的基础,对此自然资源数据法律治理应当回应安全价值和发展价值的不同制度需要,均衡规范和激励的不同制度功能;(2)我国自然资源数据法律规范群呈现出自上而下的上下等级型规范体系,以《数据安全法》等一般性立法为上位法统领,以《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范性文件为下位的特别法"延伸",存在体系构建不完整、安全管理机制不明确、流通利用激励不充分等问题;(3)自然资源数据法律治理的规范实现应当以分类分级制度为基础,以安全管理机制和流通利用机制为关键性制度,形成安全与发展均衡协同的自然资源数据治理核心制度以及具体规则.研究结论:自然资源数据的领域性更强、公共性更高,自然资源数据法律治理应当逐步提升规范体系的位阶,补充部门规章层面的特别性立法,均衡规范性规则和激励性规则,更好发挥法治在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中的功能作用.

    自然资源数据法律治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流通利用

    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组态路径研究——以粮食生态溢价实现为视角

    宋碧青龙开胜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基于粮食生态溢价产生逻辑,探讨以粮食市场交易获取生态溢价的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驱动机制以及多元路径.研究方法: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研究结果:(1)耕地资源禀赋、粮食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交易分别构成粮食生态溢价的资源基础、劳动源泉和获取途径,是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核心要件.(2)在粮食生态溢价的多重影响因素作用下,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形成3类组态路径:生态认证赋能型、产业融合带动型以及绿色技术与新型销售双轮驱动型.(3)在粮食生态溢价获取的前提下,生态认证是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耕地生态基础设施与绿色技术推广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基于耕地产粮现实需要,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构建应注重耕地资源禀赋、生产经营管理和粮食市场交易的联动作用和整体谋划,促进粮食生态优势向经济收益转化.

    耕地生态产品粮食生产生态溢价价值实现组态路径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

    邓伟凤刘耀彬李硕硕魏国恩...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评估模型,探究生态转移支付提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的驱动机制,为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以200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评估该生态补偿政策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生态转移支付的实施使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提升了0.021,并显示出持续性影响.(2)通过促进生态环境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旅游业开发,生态转移支付产生了环境效应和收入效应,从而提升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3)在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果显著,而在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型生态功能区实现效果不甚明显.此外,生态转移支付在财政能力较强、环境质量较低的生态功能区产生了更显著的效果.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特征的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完善转移支付核算标准,以体现长效激励原则.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效率生态转移支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准自然实验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收入效应研究——基于江西省农户调查数据

    胡霜王火根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基于江西省"双百双千"农户调查数据,探究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及差异.研究方法:内生转换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与未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农户相比,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对农业收入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对不同农业收入水平的影响表现出一定差异.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对较低收入农户的增收作用不明显,对于中等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高于较高收入农户.资本投入型和劳动投入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对农业收入的显著性方向与总体行为基本一致.(3)保险投保、高标准农田、生态认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对不同农业收入的增收作用呈现显著差异性.据此,应加大对不同收入农户差异化的耕地保护推广力度,积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保险制度,重点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升农户生态认知,进而激励农户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收入效应内生转换模型分位数回归

    "三权分置"背景下集体托管对宅基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张亦弛李惠敏罗泓雨王晨奇...
    77-8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在宅基地闲置细碎化与"房闲而地不闲"的困境下,梳理集体托管的形成逻辑并界定其内涵,探究集体托管对宅基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盘活闲置宅基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DEA模型、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集体托管有利于发挥集体与农户的比较优势,有效缓解盘活宅基地的困境;(2)集体托管可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相比于未采纳托管的农户,采纳集体托管的农户,宅基地利用效率约高10.4%;(3)集体托管对宅基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针对托管全部房屋、部分房屋的农户,分别适宜选择全过程托管、部分环节托管.研究结论:集体托管对于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是有益探索;政府应积极推进"三权分置"制度,因村施策;集体经济组织应提升实力,创新托管形式、提升服务能力,为农户提供差异化方案,并做好权责界定.

    "三权分置"制度集体托管宅基地利用效率

    环境规制对城市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的空间效应

    柯楠卢新海范翔宇匡兵...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讨环境规制对城市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的空间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效应,为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治理与城市土地高质量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投影寻踪模型,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2003-2020年,全国环境规制和城市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态势.(2)环境规制和城市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并且空间集聚呈现波动强化的趋势.(3)全国环境规制对城市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间环境规制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依次递减特征.研究结论:通过"释放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规范环境规制的执行互动策略""构建环境规制的区域联动网络"持续提升城市土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

    城市土地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环境规制空间计量模型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