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翻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翻译
中国翻译

刘习良

双月刊

1000-873X

010-68326681 68327209 68995956

100037

北京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

中国翻译/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刊,译界高水平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期聚焦

    1页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培育高端翻译 支撑国家战略

    于涛
    5-8页

    翻译哲学研究:学理、论域与方法

    陈开举杨静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翻译学广泛引入语言学、文化研究、阐释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学科化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哲学研究陆续被学者提出,并在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本文按照语言-意义-阐释等翻译的核心关联要素简要梳理翻译理论流派,以及语言哲学、文化哲学、哲学阐释学、知识翻译学等翻译哲学的相关理论资源,讨论翻译哲学的可行性、理论来源、基本论域、研究方法及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关系。

    翻译哲学理论资源可行性基本论域研究方法

    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与发展路径

    周忠良任东升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翻译实践能力对国家形象的国际塑造、国家文化的域外传播和国家话语的全球化构建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国家翻译能力概念内涵和国家翻译实践主体涉译职能,推衍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和发展路径。作为一个新的译学论题,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有诸多重要议题尚待解答,应观照国家翻译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强化理论话语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助力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国家翻译能力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概念界定国家翻译实践

    文学翻译研究的未来向度与空间

    宋学智韩毓泽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传统"请进来"和当下"走出去"两个视角,对我国文学翻译研究的未来向度和可能空间进行探索性的描绘。在传统视角下,我们未来需要加强在语言及其应用、文学性与审美性、生成性与过程性、翻译主体与译者行为、翻译文学与世界文学以及总体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未来中国文学外译研究需要关注翻译技能与文化站位相称性、作品人物形象与中国形象和谐性、翻译质量过程与传播系统工程相呼应、短效与长效兼顾、合作与把舵相结合、高校文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协同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有利于文学翻译研究者更明晰自己今后探索的向度和聚焦的畛域。

    文学翻译未来研究请进来走出去向度与空间

    清末民初中西"学战"思潮与译名之争

    张景华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民初关于音译与义译的译名之争在中西"学战"思潮的影响下发生,其论争从表面上来看是术语翻译方法的争论,实质上,这场论争表明术语翻译还承载着中国语文改革、教育普及、民族认同和学术近代化等"学战"重任,论争的结果是"义译为主、音译为辅"翻译策略得到广泛认同,并成功走出了西方语音中心主义的话语陷阱。从"学战"思潮反思译名之争,对树立中国语文的文化自信以及构建中国自主的学术话语体系有重要启发。

    清末民初中西"学战"译名语音中心主义

    梅贻宝《墨子》英译与墨学西传

    刘松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美华人梅贻宝1929年推出的《墨子伦理学和政治论著》不仅是世界首部《墨子》英译单行本,同时作为首个《墨子》华人译本,也是近代我国本土译者主动向西方译介中国哲学的早期尝试。本文借助译者个人回忆录、博士论文、民国时期西方汉学报刊等一手史料,结合当时历史文化语境,深入考察梅译生成的历史背景、翻译动机、翻译特色及其影响。对梅贻宝《墨子》英译活动的钩沉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我国近代知识分子如何透过翻译践行文化自觉、传播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和世界视野,同时也为重新审视当下我国本土译者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使命和角色提供了历史参照。

    梅贻宝《墨子》译者典籍翻译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语译介:问题与对策

    赵国月祝朝伟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走向世界的内在驱动与世界了解中国的外在需求等因素,推动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走向英语世界,其英译出版模式由单一的国外出版社译入发展为国内出版社译出与国外出版社译入齐头并举的局面。然而,译出作品与译入作品在选题倾向和叙事类型上都存在差异,隐含着不同的传播意图。前者重宏大叙事,旨在塑造正面中国形象,后者重个体叙事,偏于揭秘与苦难书写。两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效果差异巨大,译出作品在英语世界传播不畅,译入作品被广泛阅读评论。整体来看,个体叙事类型的作品比宏大叙事类型的作品更容易被英语读者接受。从叙事类型入手选择文本向英语世界译介,或许是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走进英语世界的可选之路。

    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英语世界译出译入

    首部西传的中国武术文献《雄拳拆法》的海外译介与传播

    任增强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雄拳拆法》为中国武术拳谱孤本文献。因其健身娱情价值,特别是审美价值,最早于1829年即为西人所办英文报纸所译介;而后传至法国,庋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20世纪初汉学家古恒以"去西方化"的认知方式将之著录于汉籍目录书中;21世纪,作为休闲健身的实用性知识,又被美国汉学家布伦南全译为英文,依托"WordPress"新媒体得以广泛传播。《雄拳拆法》作为目前所知最早由中国本土传至西方,且历来为西人所重视的一部拳谱,在传播主体、渠道与对象方面,对于推动武术古文献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武术古文献《雄拳拆法》译介国际传播

    突出实践特色 力求务实规范——《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解读

    黄长奇丁立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背景下,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制并发布了《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文件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类型、写作语言、字数、创新性等要求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并增加了学位论文结构、评价标准等规范性要求,体现了突出实践特色、力求务实规范的精神。本文重点对相关修订、新增内容进行梳理解读,并提出论文选题的两点思考,以期为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提供参考。

    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