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翻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翻译
中国翻译

刘习良

双月刊

1000-873X

010-68326681 68327209 68995956

100037

北京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

中国翻译/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刊,译界高水平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期聚焦

    1页

    大力提升国家翻译能力 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2024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的讲话

    杜占元
    5-7页

    翻译文化研究:概念辨析与拓展方向

    冯全功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文化是个多义词,具有不同的指向,主要包括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以及围绕翻译本身所形成的文化。其中,前两种指向在学界已有很多探索,第三种指向可作为翻译文化研究的拓展方向。第三种指向的翻译文化主要指由翻译本质、翻译价值、翻译政策、翻译规范、翻译伦理、译者形象等构成的知识体系以及公众对翻译本身的认识与认同。翻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可采取从学术到通俗(针对受众群体)、从译者到其他翻译行动者(针对建设主体)、从技能到文化(针对翻译教育)等路径,通过具体措施和集体努力,共同建构一个和谐的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文化文化因素文化学派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中的文化心理研究:阐释与建构

    吴术驰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心智活动,翻译与心理有天然的联系,而现有研究对翻译心理的研究却还不够深入。本文借鉴心理学中的文化心理研究成果,介绍了文化心理研究的基本概况,阐释了文化心理研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作用,尝试建构了翻译文化心理研究的体系框架,并指出翻译文化心理研究,就是研究翻译学者或译者在何种活动情境系统中,如何使用中介人工制品(文化)来展开翻译研究或翻译实践,倡导学界扩大对翻译心理议题的关注。

    翻译研究文化心理学中介人工制品情境系统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翻译研究:理论探索与未来展望

    乔冲王峰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当代社会学的主流范式之一,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非线性关系框架、对个体能动性和过程描述的强调、对非人类要素的关切等理论要旨,无论是在理论建构还是问题分析层面,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尤其是对时下热议的翻译过程研究、译者研究、翻译技术研究等课题极具参考价值。本文结合"行动者""网络""转译"等主要ANT概念工具,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进一步挖掘和阐释了 ANT翻译研究的内涵和创新意义,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基于ANT的翻译研究现状,点明了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向。

    社会学社会翻译学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实践论

    重塑孟德斯鸠:严复译著《法意》序言《孟德斯鸠列传》研究

    庄驰原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副文本在反映译者翻译动机和思想主张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聚焦严复八大译著之一《法意》的序言《孟德斯鸠列传》这一学术译著副文本,研究发现这篇看似客观的人物传记实为译者严复基于英文底本的一种改写。在清末特殊的改革语境中,译者严复基于自身的政治立场和学术主张,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对英文底本进行改写,不仅实现了译序宣传译著的功能,同时传递出对于革命的审慎态度,并蕴藏着译者自身的性情与追求。这篇译序是身为译者和思想家的严复在当时中国的历史语境下对孟德斯鸠形象的再创造。

    副文本学术翻译严复《孟德斯鸠列传》《法意》

    中国古典文学外译中的文化阐释与传递——以《水浒传》巴赞法译本为例

    张铱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1850年,法国汉学家巴赞出版《水浒传》首个法文节译本,同时创立《水浒传》在西方世界的首译之功。巴赞采取译研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水浒传》的文学特点,彰显原著的社会风俗史价值,并希望译本为通俗汉语教学提供参考。译本的文化传递颇具特色。第一,巴赞立足于大量的汉学研究,采用历史考据、文史互证等方法,呈现了大量精准的文化细节。第二,巴赞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增译、阐释和改写。第三,凭借生动流畅的译笔,巴赞将中国风俗文化融入译文的字里行间,实现文学传递与文化传递的深度交织。译本对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外译具有借鉴意义。

    《水浒传》巴赞文化传递中国古典文学外译

    汉赋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史与现状研究

    蒋哲杰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韵文,汉赋是比肩唐诗与宋词的"一代之文学"。尽管赋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研究已有丰硕成果,但尚未得到国内应有的关注与借鉴。通过收集整理现有汉赋英译本,梳理百年译介并从译作、译者和译源等视角进行多元分析,可以了解汉赋英译的历史与现状,并发现作为研究文献、文学作品和典籍等三种不同路径下产出的译本特征。分析汉赋英译的问题及其根源,揭示汉赋英译的意义,可以为国内学界借鉴英语世界赋学译介和研究成果提供参考。

    汉赋英译译介

    公案小说在欧美的译介——以《龙图公案》为中心

    陈茜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图公案》是中国公案小说的重要代表,也是在欧美翻译次数最多的一部公案小说集,迄今已产生了法、意、英等语种的十余种译本(文)。本文对《龙图公案》在欧美的译介史作了系统梳理,将其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加以考察,并对不同阶段的译介活动在历史文化语境、译者身份、翻译策略等方面呈现的特征加以探讨。在倡导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今天,以《龙图公案》为代表的公案文学作品或可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新的思路。

    《龙图公案》公案小说欧美译介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高阶思维教学模式构建

    张静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不仅给翻译教育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也为翻译教学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鉴于翻译教学目标重心正逐渐转向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培养,本文界定了翻译高阶思维的概念,梳理了翻译批判性、翻译创造性、翻译沟通和翻译情感四类高阶思维的具体内涵。借鉴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提炼出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观,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六方面构建出翻译高阶思维教学模式,并利用AIGC的技术优势,设计了具体课例说明该模式的实施途径,旨在为翻译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提供参考和启示。

    AIGC翻译教学高阶思维教学模式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