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翻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翻译
中国翻译

刘习良

双月刊

1000-873X

010-68326681 68327209 68995956

100037

北京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

中国翻译/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刊,译界高水平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TI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与实践——以北外英语学院为例

    吴文安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MTI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模式为例,探讨翻译实践报告撰写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操作模式。文章的理论框架是质性研究和个案研究,结合国际国内相关文献,从翻译研究的本质出发,探讨翻译研究和个案研究的相互关系,尝试翻译实践报告撰写的理论定位和实践方向。在回顾过去十余年全国兄弟院校文献的基础上,详细阐释北外英语学院的操作模式、现行做法的理据,以及执行六年来的效果。希望文章给兄弟院校的做法带来启发意义。

    翻译实践报告理论基础个案研究

    意识、立场与行动:译者主体化视域下的梁宗岱文学翻译考察

    刘云虹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家是翻译活动的核心主体,对翻译的走向和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关注翻译家并展开相关研究是当下译学界应着力推进的一个重要方面。梁宗岱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批评家,在文学翻译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译者主体化视域,从主体意识、伦理立场和创造行动三个方面考察梁宗岱的文学翻译,探析他在翻译生成中的主体化过程及对翻译的不懈追求,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这位翻译家,更深刻地理解翻译与翻译精神。

    译者主体化梁宗岱文学翻译

    梁宗岱的诗学观与他的四语诗歌翻译

    王东风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诗歌翻译的大师,梁宗岱的诗歌翻译涉及四个语种和五种语对:法汉、德汉、英汉、汉法、汉英。在他翻译的法语和德语诗中,一部分已经实现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格律等值。他是最早,甚至很可能是唯一一位在法汉诗歌翻译中实现格律等值的翻译家,而且在英汉、德汉诗歌翻译中,他也是"以顿代步"的先行者,可见他是一位十分重视形式对应的译者。本文拟结合他的诗学观和诗学翻译观,对他的四语诗歌翻译展开探讨,对他在诗歌翻译上的贡献和局限进行总结。

    梁宗岱诗歌翻译诗学观

    "诠释的循环"与意义的守护——兼论典籍翻译中译者的身份政治

    李德俊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诠释的循环"是文本多元诠释的客观原因,也是诠释者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随着主体性的张扬和全球化对价值的殖民,"意义"在当代语境之下不断退隐,"不确定性"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意义流动性的不合理夸大,会影响我们追寻文本该有的意义,为不合理的诠释和"身份政治"提供借口。译者作为特殊的诠释者,在面对内涵丰富的文本时,必然要思考翻译作者、翻译文本或者翻译自我的问题。本文对意义持实在论的立场,反对相对主义主张的意义的无限制流变,不赞成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而成为身份政治。不论是读者还是译者,重要的不是如何摆脱"循环",而是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进入"循环",从而实现对意义的守护。

    诠释的循环意义译者身份身份政治

    经典再造的读者关照——赵元任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研究

    屠国元李静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1865年面世的英国儿童文学大师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可谓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赵元任于1922年出版了该部作品的汉语译本《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自赵元任译本问世百年来,复译不断,乃至多达200个译本。本文从译文读者的视角探讨赵元任的译文,认为赵元任在译材选择的宏观层面注重语言文化战略的考量,在文本操作的微观层面注重语体与童趣的等效再现,充分彰显了翻译过程中的读者关照意识,在汉语世界成功再造了世界儿童文学经典。

    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经典翻译读者关照

    认知文体学视域下"牧歌情调"在翻译中的隐形——以沈从文小说英译为例

    徐颖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认知文体学为视角分析了沈从文小说中"牧歌情调"在翻译中的隐形现象。发现"牧歌情调"的隐形主要体现在田园意象的消弭、诗意声音的泛化以及"天人合一"景象的碎裂上。译者倾向于以共享概念图式为基础,在翻译中采取删除、置换、改写等归化式策略来激活目标读者共享的概念图式,以使译文流畅透明,但是却消隐了原文的情调和风格,不利于中国文学的传播。

    牧歌情调隐形认知图式沈从文小说翻译

    论钱锺书训"译"的"虚涵数意"

    余承法陈钰曦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锺书在《林纾的翻译》中对"译"训诂,揭示"译""诱""媒""讹""化"之间"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提出影响深远的"化境论",引发译学界竞相说"译"解"化"。有人指出钱氏训诂依据不足、偷换概念、引发误解,这种追根溯源的解读值得称道,但存在诠释不当、概括不准、推衍不周之嫌。本文采取以钱解钱、一字数训、阐释循环,探查钱氏训"译"之源,分析其"虚涵数意"表现在"传""驿""择""易",分别对应"诱""媒""讹""化",论证各字之间以"译"贯穿"一脉通连",以"化"实现"彼此呼应"。这种诠释表明,"化境论"等中国传统译论渊源有自、富有阐释能量,但需要深挖细究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钱锺书训诂

    翻译学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翻译学概论》述评

    龙飘飘蓝红军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必由之路。翻译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的一部分,受时代使命的召唤,应为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贡献。《翻译学概论》一书以关系论为视角,考察翻译活动与其他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各方面的社会活动之关联,论述翻译研究与相应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路径等的互动关系,呈现中外融合互补的翻译学研究全貌,产生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的理论成果。它突出关系性,强化融合性,坚持指引性,展现中国翻译学者自主建构翻译学知识体系的理论追求,有益于推动中外译学的互学互鉴,促进学科跨界融通,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的发展建设。

    《翻译学概论》关系论翻译学知识体系

    哲学诠释与文本翻译——加拿大汉学家方克涛访谈录

    崔佳方克涛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克涛教授是加拿大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汉学家,专注于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代表著作有《墨子的哲学》《战国晚期思想》《庄子:逍遥之道》,代表译作有《墨子精要》《庄子:新注新译》。本访谈从学术研究与文本翻译的关系深度探讨了以哲学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文本的诠释和翻译,主要以《墨子》为例分析了中国哲学概念的翻译原则,进而探析了基于关联性语境的中国哲学典籍"诠释—翻译"之路径。访谈还通过梳理墨学思想与庄学思想在西方汉学视域下呈现的知识脉络,明确了在构建知识体系时需要阐明原典自身的特质,强调了中国思想在当今世界哲学领域的价值。

    典籍翻译哲学诠释西方汉学《墨子》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出路——基于一项大规模社会调查的分析

    张威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翻译实践、教学与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翻译专业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以大规模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客观说明翻译实践生态、翻译市场运行、翻译人才培养定位、翻译研究价值取向、社会认知导向等方面的问题,强调翻译专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强化服务现实需求的翻译专业发展基本原则,探讨翻译教育基本定位、翻译人才培养创新内涵、翻译教学系统改革、翻译研究价值转向等应对方案,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专业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翻译专业挑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