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
《中国医药》杂志社
中国医药

《中国医药》杂志社

杨秋

月刊

1673-4777

zgyy8888@163.com

010-64428528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路2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楼

中国医药/Journal China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医药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面向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及时、全面、快速报道我国医学、药学领域的医学成果及临床经验。重点栏目:论著(包括临床医学、临床用药、临床分析及基础研究等内容),中医中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评价,病例报告,综述,讲座及中国医药卫生改革信息等。本刊特色:刊载量大,出版周期短,编校质量高,服务快捷周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眩晕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

    广西医师协会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古联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头晕与眩晕是患者就诊最常见的病因与症状之一,尽管其并不危及生命,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密切相关,更是许多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眩晕相关疾病存在诊治难度大、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等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有明显的优势。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处低纬,北接南岭山地,岭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的气候特点,岭南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与痰湿、火热病证之间的关系密切,人群以湿热体质居多。目前,有关眩晕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规范及共识较少,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性专家共识更少见。因此,结合广西地域、气候、人群体质特征、壮医特色诊疗技术等整理出符合广西地域情况的眩晕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眩晕中西医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OIP5-AS1和微小RNA-137水平与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邹永伟胡小恋郑玉群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IP5-AS1和微小RNA-137(miR-137)水平与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UA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102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UA患者根据随访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35)和未发生组(n=6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lncRNA OIP5-AS1、miR-137水平;利用Pearson法分析UA患者血清lncRNA OIP5-AS1与miR-137的相关性及lncRNA OIP5-AS1、miR-137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潜在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lncRNA OIP5-AS1、miR-137水平预测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miR-137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高于/大于对照组,血清lncRNA OIP5-AS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发生组患者血清miR-137水平、LVEDD均明显高于/大于未发生组,血清lncRNA OIP5-AS1、LVEF 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组(均 P<0。001)。血清 lncRNA OIP5-AS1 与 miR-137 呈负相关(r=-0。555,P<0。001)。血清 lncRNA OIP5-AS1 与 LVEDD 呈负相关(r=-0。441,P<0。001),与LVEF 呈正相关(r=0。479,P<0。001);血清 miR-137 与 LVEDD 呈正相关(r=0。466,P<0。001),与 LVEF呈负相关(r=-0。472,P<0。001)。miR-137、LVEDD升高是影响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而 lncRNA OIP5-AS1、LVEF 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均 P<0。05)。血清 lncRNA OIP5-AS1、miR-137 水平单独预测与二者联合预测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832、0。924,二者联合优于血清 lncRNA OIP5-AS1(Z=2。146、P=0。032)、miR-137(Z=2。114、P=0。035)各自单独预测。结论 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UA患者血清lncRNA OIP5-AS1水平降低、miR-137水平升高,血清lncRNA OIP5-AS1、miR-137是影响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潜在因素,且二者联合在预测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展现出更高的效能。

    不稳定型心绞痛长链非编码RNAOIP5-AS1微小RNA-137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

    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对和田地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救治效率的影响

    卡地尔·依米提克热穆江·麦图荪吐送江·吾斯曼尼加提江·米孜...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和田地区建设规范化胸痛中心对该地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ACS患者共4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其中规范化胸痛中心认证前通过急诊绿色通道模式(2021年1-8月)就诊的225例ACS患者纳入对照组;规范化胸痛中心认证通过后(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就诊的220例ACS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其中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再灌注救治效率指标以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糖尿病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院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MACE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24/220)比17。8%(4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规范化胸痛中心认证通过后的STEMI患者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缺血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均低于急诊绿色通道模式STEMI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7。7±2。1)d比(8。3±2。6)d、(28 353±9 071)元比(30 163±10 20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可有效提高ACS患者院内救治效率,减少心肌缺血时间,降低患者MACE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化胸痛中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瘦素和鸢尾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

    王慧时秀文吕晓翠李静...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瘦素、鸢尾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96例。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LVEF≥50%的5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STEMI患者瘦素、鸢尾素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周向室壁应力(cESS)和心肌能量消耗(MEE)的关系,并分析瘦素、鸢尾素与LVSF障碍风险的独立相关性。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STE-MI 患者瘦素、鸢尾素与LVSF障碍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瘦素与cESS、MEE呈正相关,鸢尾素与cESS、MEE呈负相关(均P<0。001)。瘦素与LVSF障碍呈独立正相关,鸢尾素与LVSF障碍呈独立负相关(均P<0。05)。瘦素、鸢尾素与LVSF障碍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当瘦素≤15 μg/L时,STEMI患者LVSF障碍风险随瘦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比值比=1。517,95%置信区间:1。118~1。735,P<0。001);当鸢尾素≥0。89 mg/L时,STEMI患者LVSF障碍风险随鸢尾素水平的降低而升高(比值比=-1。593,95%置信区间:-2。818~-1。326,P<0。001)。结论 瘦素与LVSF障碍呈独立正相关,鸢尾素与LVSF障碍呈独立负相关。瘦素、鸢尾素与LVSF障碍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当瘦素≤15 μg/L时,STEMI患者LVSF障碍风险随瘦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鸢尾素≥0。89 mg/L时,STEMI患者LVSF障碍风险随鸢尾素水平的降低而升高。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瘦素鸢尾素左心室收缩功能预测

    超声心动图诊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叶血栓的价值研究

    谢萌刘金凤于惠梅李晓明...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瓣叶血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日至7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成功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AVR术后是否存在亚临床瓣叶血栓(SLT)分为正常组(85例)和血栓组(30例),根据SLT程度将血栓组分为轻度SLT组(17例)和中重度SLT组(13例)。比较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瓣峰值流速(Vmax)、平均跨瓣压差(MPG)、主动脉瓣口面积(AVA)、Vmax 变化量(△Vmax)、MPG 变化量(△MPG)、AVA 变化量(△AVA)、Vmax 变化率(△Vmax%)、MPG变化率(△MPG%)、AVA变化率(△AV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中重度SLT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栓组与正常组的LVEDD、LVEF、Vmax、MPG、A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栓组△Vmax、△MPG、△Vmax%、△MPG%均大于正常组,△AVA和△AVA%均小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SLT组、轻度SLT组、正常组LVEDD、LVEF、Vmax、MPG、A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SLT组、轻度SLT组、正常组△Vmax、△MPG、△AVA、△Vmax%、△M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SLT组△Vmax、△MPG、△Vmax%、△MPG%均大于轻度SLT组和正常组,△AVA和△AVA%均小于正常组,△AVA小于轻度SL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max>77 cm/s、△MPG>6 mmHg(1 mmHg=0。133 kPa)、△AVA≤-0。01 cm2、△Vmax%>35%、△MPG%>143%预测TAVR术后中重度SL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733、0。726、0。784、0。788,特异度分别为 80。4%、73。5%、65。7%、70。6%、90。2%,敏感度分别为61。5%、61。5%、76。9%、76。9%、61。5%(均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TAVR术后中重度SLT的形成有一定的诊断价值,△Vmax、△MPG、△AVA、△Vmax%、△MPG%可以对识别TAVR术后中重度SLT提供参考,且有一定的准确性。

    瓣叶血栓超声心动图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血清肝素辅因子-Ⅱ和二肽基肽酶4水平与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茂建梅杨铠榕郭娅娅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肝素辅因子-Ⅱ(HC-Ⅱ)、二肽基肽酶4(DPP4)水平与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DCB扩张术的ISR患者158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HC-Ⅱ、DPP4水平。以ISR患者DCB扩张术后ISR为因变量,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C-Ⅱ、DPP4水平对ISR患者DCB扩张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1年,158例ISR患者有54例(34。2%)DCB扩张术后发生ISR纳入ISR组,非ISR组104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ISR患者DCB扩张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DCB扩张术前管腔狭窄率增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DPP4升高,独立保护因素为HC-Ⅱ升高(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C-Ⅱ、DPP4水平联合预测ISR患者DCB扩张术后ISR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大于血清HC-Ⅱ、DPP4水平单独预测的0。789、0。788(均P<0。05)。结论 血清HC-Ⅱ水平降低和DPP4水平升高与DCB扩张术后ISR密切相关,血清HC-Ⅱ、DPP4水平联合预测ISR患者DCB扩张术后冠状动脉ISR的价值较高。

    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肝素辅因子-Ⅱ二肽基肽酶4预测价值

    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徐晓宇贾天宇李扬董然...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外科中心143例接受非停跳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患者术中使用了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观察组),76例患者术中未使用(对照组)。分析2组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液制品使用率、凝血功能及药物过敏发生情况。结果 2组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液制品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4(38,49)h比46(41,65)h、5(4,6)d比5(5,6)d](均P<0。05)。术前及术后第1天,2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过敏反应,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中使用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缩短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长,但并不会减少术后引流量及输血率,对患者住院费用也无明显影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肺部惠普尔养障体感染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曾宪琴黄艺林赵兰兰钱效森...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和总结肺部惠普尔养障体(TW)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对肺部TW感染的认识。方法 收集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民航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例肺部TW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础信息、检验结果、胸部CT、治疗及转归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肺部TW感染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67(45,73)岁。所有患者既往病史中均存在至少1种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异常的基础疾病,最常见的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但2例混合感染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分别达86。9%和95。9%。胸部CT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弥漫小结节影或斑片影。7例患者均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体靶向二代测序明确诊断,其中2例患者TW为唯一病原体。7例患者均接受抗微生物治疗,其中6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失访。结论 肺部TW感染的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且常规实验室检查难以确诊,多通过二代测序诊断,胸部CT可呈多种非特异性改变。抗微生物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

    肺炎惠普尔养障体二代测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动态变化与31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相关性研究

    张世挺高艳如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动态变化与31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 08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治疗后31 d内非计划再入院情况,分为未再入院组(976例)和再入院组(105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患儿免疫细胞水平;LOWESS分析免疫细胞水平与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25)的曲线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31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并对模型进行评价;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免疫细胞水平与31 d内非计划再入院风险的关系。结果 相比于未再入院组,再入院组的TEF25水平明显更低[(61±9)ml/s比(70±9)ml/s],被动吸烟、户外活动时间<2 h/d、年抗菌药物使用≥3次比例、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更高(均P<0。05)。2组免疫细胞水平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WESS分析结果显示,免疫细胞水平与TEF25之间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吸烟、户外活动时间<2 h/d、年抗菌药物使用≥3次、TEF25、CRP水平、治疗前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是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1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建模数据中的数据点对模型参数估计不存在强影响性;各变量间无多重共线性;模型的区分能力、预测能力及有效性较高。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结果显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1 d内非计划再入院风险与治疗前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存在负向线性关系,与CD8+T细胞水平存在正向线性关系。结论 外周血免疫细胞动态变化与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1 d内非计划再入院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监测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的发生率。

    下呼吸道感染外周血免疫细胞31d内非计划再入院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白云波范志刚刘瑾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三二○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放化疗期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12 h滴定组(26例)及24 h滴定组(2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片口服治疗,12 h滴定组及24 h滴定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后不同时点疼痛缓解率及暴发痛次数、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及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 h滴定组、24 h滴定组治疗1 d后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1、2、3 d后暴发痛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2、3、7 d后暴发痛次数均少于治疗1 d后(均P<0。05),治疗1、2、3 d后,12 h滴定组和24 h滴定组暴发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12 h滴定组少于24 h滴定组(均P<0。05)。3组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15-PA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PSQI、EORTC QLQ-C15-PA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肺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神经病理性疼痛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尤以间隔12 h作滴定剂量调整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疼痛缓解率,使暴发痛次数有所减少,且不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原发性肺癌放化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盐酸吗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