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藏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藏学
中国藏学

拉巴平措

季刊

1002-557X

zgzx614@126.com

010-64937904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31号

中国藏学/Journal China Tibet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性刊物。以藏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和藏族地区的现实研究为主要内容,发表学术论文,并适当刊登其他文章及反映藏族藏区历史文化民俗山川风貌的图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城市发展进程研究

    谢伟民王立
    10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别于以往西藏城市研究聚焦于历史上的西藏城镇,强调自然地理、农牧业经济和宗教对城镇发展的高度影响,文章以和平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城市发展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时期城镇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具体而言,自和平解放到20世纪80年代初,西藏城市发展受到地方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当时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使得县级城镇大规模兴起.改革开放后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西藏城镇化仍处于初步阶段,全国支援西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西藏城市的空间扩张和外部形态变化,使城市发展凸显援藏色彩.2010年后,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西藏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此时城市规划推动了西藏城市大规模现代化,也使得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功能得以具备,城市群初步形成,城市成为推动西藏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西藏城市发展城镇化对口援藏

    拉林铁路建设对沿线城镇社会空间的影响研究

    于洋吴冰瑕周睿陈蛟...
    11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建设是提升西藏地区经济、交通等区位条件的重要途径,对沿线城镇发展影响巨大.文章以拉萨至林芝铁路沿线1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镇社会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TOPSIS评价法、反向有无对比分析法等,探究拉林铁路建设过程对沿线城镇社会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铁路开工前后,沿线各区县城镇社会空间发展曲线差异明显,铁路建设对城镇社会空间影响显著;②铁路建设对沿线城镇社会空间影响效应整体为正,其中经济收入受影响最为突出,就业构成、人口结构、社会福利受影响稍弱;③铁路建设影响效应存在空间分异,现状发展水平是产生分异的原因.根据研究所得结论,为雅林铁路沿线涉藏地区城镇发展、拉林铁路以及其沿线各区县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拉林铁路高原城镇城镇发展影响效应涉藏地区

    《五世噶玛巴为明太祖荐福图》所绘赤脚僧人考

    苞璐尔
    12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世噶玛巴为明太祖荐福图》是体现五世噶玛巴哈立麻受明成祖永乐皇帝邀请在南京灵谷寺举办荐福法会的巨幅长卷,后由哈立麻带回西藏,对西藏本土画派的艺术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画卷中除了对奇异景象的大量描述外,还描绘了众多僧人罗汉,其中一位僧人形象与众不同,即二月十三日场景中出现的样貌独特的赤脚僧:身穿百衲衣,一手携履,一手握衣角.文章基于多语种图注、相关文献的记载以及此次荐福法会和灵谷寺的历史背景,并通过识别长卷中赤脚僧人的图像特征,对其身份进行考证,认为此僧人并非特定历史人物,而与长卷中其他祥瑞符号一样反映了明朝初期的瑞应文化特征,在意涵方面亦符合五世噶玛巴传记中记载的"菩萨化现",体现了此幅长卷从明廷创作到西藏地方接受过程中的汉藏文化交流.

    赤脚僧人异僧祥瑞菩萨化现

    飞来峰91龛侍女像服装样式与来源——兼论早期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图像衍化逻辑

    朱毅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围绕杭州飞来峰石窟91号龛密理瓦巴造像中的侍女像展开讨论.结合宋代绘画及考古出土实物,考辨石窟中残存侍女图像,认为该窟侍女像的衣着为褙子、褶裙、短衣、云肩等,为宋代中原常见款式,而非以往学者辨识的南亚样式,是内地服饰文化在江南地区早期藏传佛教题材尊像中的植入.在此基础上,综合讨论国内现存10-13世纪的密理瓦巴图像,梳理其样式来源及衍化逻辑,指出该窟造像是在继承西夏河西地区流行样式的基础上,融入内地艺术元素后形成的.这种图像衍化逻辑,是藏传佛教中国化在元代江南地区的生动体现,也是元明清以来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创作思路,对藏传佛教艺术在内地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飞来峰石窟密理瓦巴像龛侍女像服饰样式图像衍化逻辑

    清代中期甘青地方寺院管理体制的变革与重构——以西宁地区为例

    屈斌
    14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中期,甘青地方寺院管理制度经历了一个转型与重构的过程.明末清初,大多格鲁派寺院确立"政教合一"的体制,然而随着雍乾年间朝廷对"番寺"宗教定位的明确及一系列限制措施的出台,寺院与原先依附的部落逐渐"脱嵌",转变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治理单元.为应对这一变革,寺院不仅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确保内部秩序的稳定,还积极积累独立的寺产,直接参与地方的开发与贸易活动.在寺院内部,统一的仪规的推行,僧侣大会、法会的定期举行,以及对寺院历史的传习,增强了僧侣对寺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面对外部因素的影响,僧侣作为寺院成员的身份意识凸显,成为集体行动的组织基础.以西宁周边诸寺为例,其堪布选任、寺产经营管理以及僧侣共同体的塑造等策略,都展现了格鲁派寺院在清代中期甘青社会变动中的重要作用.

    寺院管理政教合一寺产衣单口粮塔尔寺

    藏传佛教寺规的特点及其作用

    郑华栋周润年
    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传佛教寺规的内容丰富、翔实,特色显著,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教派的寺规对藏族社会的功能、作用、价值产生有积极影响和效果.文章从调查收集的藏传佛教寺规文本归纳出藏传佛教寺规的一些特点,并对寺规的内容及其对西藏及其他相关地区社会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藏传佛教寺规不仅对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的和合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西藏地方纳入历代中央政府管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藏传佛教寺规,了解藏传佛教寺规内容和特点,对规范和管理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寺院具有积极作用,并有利于维护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社会的秩序,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对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的长治久安、繁荣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佛教寺规内容特色功能作用

    五守舍神:藏族文化中的身体认知研究

    王含章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族文化中普遍认为人自出生以来,身体上天然依附着五大神灵,称之为"五守舍神".文章通过梳理藏文文献中有关五守舍神的相关记载发现,有关五神的原始记录大多出现于早期苯教文献或民间歌谣文本中,其内容多与宇宙起源或人类最初的繁衍有关,但早期的文献记录缺乏系统性特征.随着历史、社会和文化的演进,受到藏传佛教影响的五守舍神开始向结构化发展,并且具有了明确的拟人形象和在唐卡中的精确图像.文章探讨了五守舍神的名称、形象及其在人体中的居处等相关问题.同时,文章结合近年来田野调查的情况认为,五守舍神信仰在日常的文化实践中虽然逐渐式微,但其在藏族文化中的象征隐喻却呈现出对内在身体和外在世界二者关联性的独特见解,即"具身性"(embodiment)这一重要的文化主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五守舍神身体认知具身性

    李安宅的藏学研究及其汉藏关系论

    汪洪亮张露
    17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安宅是我国较早运用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人类学理论、方法进行藏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具有深厚的传统儒学根基,也有扎实的西方人类学社会学理论素养,具备多视角、多学科、多维度考察涉藏地区社会的优势.其藏学研究既注重田野考察,又重视历史文献;既着眼于基础研究,又放眼现实问题,最终落脚点在于沟通汉藏,对国家建设、民族关系做出理性思考.李安宅的藏学研究源于西北之行,集中在拉卜楞寺调查,延及汉藏关系及中华民族整体性论述.他明确指出,藏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涉藏地区与内地应互助共进.他超越学界对其定性的"功能学派"的研究范式,从汉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角度,对中华民族整体性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将汉藏关系史放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叙述中,着力调和"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是李安宅对中华民族理论的有益贡献.他在承认中华民族内部差异性的基础上,强调"真正统一"原则下的"区域分工",志在巩固国家认同.这是李安宅建构在整体里包容多元,以多元充实整体的文化模式的学术努力.

    李安宅藏学研究汉藏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国外藏文传记研究现状及思考

    德格吉
    18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文传记是藏族传统文学、史学和宗教学的重要文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古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随着传记学研究的兴起,藏文传记逐渐成为国外藏学研究的一个专题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藏文传记研究的交叉视野和创新成果为藏学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成为国外藏学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文章通过梳理近30年来国外研究藏文传记的主要英文成果,基于传记类型和研究内容,初步将相关成果分为四大研究主题,详细介绍了每个专题领域代表性成果的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研究视角,剖析了主流的学科框架、命题概念和研究进路,并结合新近研究呈现的学术转向和多样化研究实践,从理论视野和学术路径两个宏观层面总结了国外藏文传记研究的发展演变和主要特征,对国外藏文传记研究的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反思和总结.

    藏文传记国外藏学藏学学术史

    2023年全国报刊藏学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
    198-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