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种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种子
种子

张太平

月刊

1001-4705

ZHZI@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9332、52844402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种子/Journal Se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种子》是全国首创的大型种子专业刊物。由中国种子协会、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种子学会主办,编委成员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著名种子领域的专家。本刊内容包含种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发展及应用,同时对我国的种子产业化、种子管理、《种子法》实践、种子检验、种子生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也开辟专栏报道。本刊较多地报道种子科技界的高、精、尖研究动态与技术,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教学与生产、提高与普及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储量大,可读性强。创刊30年来,倍受众多专家和读者的称赞。多年来,在所有国家级正式奖项评比中均获奖,成为我国期刊中的一个品牌刊物。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变更为月刊后信息发布加快,每月您都可获得最新的科研和种业动态信息。一册在手,物超所值。《种子》是您工作中的好助手,广大农林(生物)科研工作者、农林(生物)院校师生、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都可从中获益,帮助您事业成功。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资源与利用、问题探讨、国外种业、应用技术、种子检验、种子生产、经验交流等。 《种子》统一刊号ISSN:1001-4705/CN52-1006/S,国外代号BM4109。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128页。订价每期10.00元,全年120.00元(含邮资),可破季订阅。欢迎直接向《种子》编辑部或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6-22。 《种子》编辑部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邮编:550001;电话:(0851)5284402(Fax),5289332;E-mail:ZHZI@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辣椒CaHM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

    周政何冠谛何叶清张宇乐...
    1-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辣椒HMA家族基因介导的潜在机制,本研究从辣椒中鉴定出了 6个辣椒HMA家族基因,并根据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划分为两个亚家族.对辣椒基因家族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和基序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辣椒HMA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启动子分析表明,大多数辣椒HMA家族基因含有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CaHMA2~CaHMA6基因在植物的各组织和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而Zn/Co/Cd/Pb亚群的基因在辣椒各生育期不表达.通过qRT-PCR验证了该基因家族成员在镉和铜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发现在两种重金属的胁迫下,Cu/Ag亚群的CaHMA5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表明CaHMA5在镉和铜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通过酵母镉耐受性试验发现,CaHMA5能够提高酵母的镉耐受性使其恢复生长,暗示CaHMA5具有Cd2+转运功能.本研究为深入解析CaHMA5的功能以及培育辣椒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遵辣1号HMA基因家族表达谱生物信息学镉胁迫

    蕨麻响应盐碱胁迫的形态及转录组分析

    吕博文李军乔闫格王秀梅...
    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蕨麻生长情况的影响,结合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土培法对蕨麻进行不同梯度的NaCl、NaHCO3胁迫处理,分析其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对不同浓度盐碱胁迫的响应差异,结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初步探究盐碱胁迫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蕨麻对盐的耐受能力强于碱,随着胁迫浓度的增高,蕨麻相关农艺性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整体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MDA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说明膜脂过氧化明显,且当胁迫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抗氧化和渗透调节系统均不能缓解其膜系统损伤;转录组测序共产生82.95 Gb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8.41 Gb及以上,Q 30碱基百分比在93.17%及以上,通过 DEGs 分析,3 个比较组(ck-vs-NaCl、ck-vs-NaHCO3、NaCl-vs-NaHCO3)分别筛选出 1 616 个、1 590 个和 1 770个DEGs;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盐应答、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硝酸还原酶(NADPH)等GO Term被显著富集;KEGG分析表明,苯丙烷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MAPK信号途径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被显著富集;并且在DEGs中鉴定的ERF、MYB、NAC、WRKY、MYB和bZI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最多.蕨麻主要通过提高茎粗和减小小叶面积等方式来适应胁迫环境,整体呈现"低促高抑"的规律,其存在一定阈值.蕨麻通过调节膜成分、氧化还原酶活性、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苯丙烷生物合成、MAPK信号途径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和代谢途径,结合有关转录因子对其所处盐碱环境进行响应.

    蕨麻盐碱胁迫转录组转录因子耐盐碱机制差异表达基因

    基于ITS和matK序列的苗药朱砂根遗传多样性分析

    郎云虎文琴琴魏升华严福林...
    29-35,4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朱砂根的遗传多样性,对收集的16个居群的69份朱砂根样品ITS和matK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应用Ge-nious 11.0软件分析2个序列的结构变异,应用MEGA 11.0软件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计算居群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J)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朱砂根ITS与matK序列长度分别为447~451 bp、844~861 bp,GC含量分别为55.30%~56.30%,33.70%~34.40%,变异位点分别为24个、43个,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47、0.917,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13 14、0.006 00;朱砂根ITS序列居群间遗传距离在0.000 4~0.032 0之间,平均遗传距离0.018 4;matK序列居群间遗传距离在0.000 0~0.019 6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 6.系统发育结果表明,ITS和matK序列都将16个居群的朱砂根聚为2支,且遗传距离较小.研究表明,不同居群的朱砂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距离与居群地理空间距离有关.ITS较matK序列变异更丰富,更适宜对朱砂根遗传多样性评价、分子标记开发与基源鉴定等研究.

    朱砂根ITSmatK遗传多样性

    基于压裂力筛选油菜抗裂角优异种质资源

    刘念李浩陈天花侯信哲...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成熟后角果易开裂,导致收获损失率高,限制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筛选抗裂角优异种质资源,对于培育抗裂角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油菜抗裂角资源的筛选效率,本研究基于200份变异丰富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系统比较压裂法与随机碰撞法的鉴定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压裂力的抗裂角高效鉴定方法.研究发现,基于随机碰撞法的抗裂角指数与基于压裂法的裂角力之间显著正相关,且压裂法比随机碰撞法重复性更好、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强.基于抗裂角指数和裂角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制定了基于压裂力的抗性分级标准,最终基于压裂力筛选出5份高抗裂角的甘蓝型油菜优异种质资源.相关结果为进一步培育优质的油菜抗裂种质资源提供了高效的鉴定方法和重要的基因资源.

    甘蓝型油菜压裂力抗裂角指数种质资源筛选

    黄秋葵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康泽培孙健张小雨赵大伟...
    43-5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利用黄秋葵种质资源,本研究以201份黄秋葵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份黄秋葵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66~1.79之间,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46%~43.5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最小的是蒴果宽度.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秋葵产量与第一分枝节位、主茎节数,单株果数、果实棱数存在高度相关性;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产量与花蕾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3个数量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62.049%,这4个主成分反映了 201份黄秋葵材料的主要遗传信息.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个类群:类群Ⅰ黄酮含量高但产量最低;类群Ⅱ、类群Ⅲ产量高,花蕾和嫩果黄酮含量低,其中类群Ⅱ植株高大且分枝多,类群Ⅲ则反之;类群Ⅳ的果实大且重,但单株果数少,产量较低.可根据不同目的及需求,选择不同类群的材料作为黄秋葵育种亲本加以利用.

    黄秋葵种质资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释硅类芽孢杆菌CBP-2的筛选鉴定及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林勇习彦花李俊磊王丽萍...
    52-5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掘和利用高效释硅菌种资源,提升土壤中有效硅含量,本研究利用硅酸盐选择性培养基进行高效释硅菌的分离筛选,对分离得到的释硅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其解硅能力、抗逆性、溶磷解钾、产铁载体及分泌IAA等促生能力,并通过浸种催芽试验探究其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21株释硅菌株,其中菌株CBP-2在以富硅铁尾矿砂为底物的发酵液中有效硅浓度可达22.46 mg/L,为对照(不接菌)的2.02倍.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释硅菌CBP-2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在20~40 ℃、pH值5~10、NaCl浓度0~7%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6.0、NaCl浓度4%、30 ℃培养.菌株CBP-2对磷酸钙和钾长石都有一定的活化利用能力,同时还能产铁载体、分泌IAA.该菌株兼具释硅、溶磷解钾等多种促生功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在土壤修复和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释硅类芽孢杆菌筛选抗逆性种子萌发

    辣椒MIKC型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及胁迫响应

    罗希榕祝晓云杨仕梅李唐燕...
    59-6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MADS-box家族在花的诱导和发育中作用广泛,有些基因在明显不相关的发育阶段具有多种功能.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辣椒MIKC型MADS-box家族系统发育树、保守结构、基因特征、GO和KEGG富集分析、时空表达等进行系统分析.在辣椒中共鉴定到25条MIKC_MADS基因,均具有MIKC_MADS的N端SRF-TF和C端K-box保守结构域,氨基酸数为122~278 aa,为两性亲水性蛋白.Motif分析发现,25条CaMADS-box基因均含有Motif1、Motif2、Motif4共3个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发现,25条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其中染色体Chr02定位基因最多,共计5条基因.共线性分析发现MIKC_MADS在野生种Chiltepin中存在多个共线性区块.GO富集分析发现,MIKC_MADS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初期发育过程,主要是花器官、胚乳发育过程,KEGG富集到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ko00260),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ko00630),碳代谢(ko01200).顺式作用元件发现,与光响应元件、水杨酸、胚乳等元件相关.在时空表达过程中,MIKC_MADS在茎、叶、芽和花过程表达呈现上调表达趋势.

    辣椒MADS-box基因基因特征时空表达特性

    中波紫外线(UV-B)辐照处理对糯玉米种子萌发影响的转录组分析

    刘家奇湛东武周富亮梁思维...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中波紫外线(UV-B)对糯玉米种子活力影响的分子机理,设置0 min(对照)、30 min、1 h、2 h、4 h和8 h共6个不同时长的UV-B辐照对糯玉米自交系N51种子进行处理,同时进行相关活力指标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自交系N51各处理与对照及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在0 min、30min、1 h、2h、4h、8h范围内,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1 h处理下达到最高,综合各个活力指标表明,UV-B辐照处理1 h促进玉米种子萌发效果最显著.依据0 min、1 h、2 h等3个时长处理下,糯玉米种子活力指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出先上调再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5个,先下调后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869个.GO注释分类表明,UV-B处理主要通过影响类囊体、光合系统光合作用、光合膜、光合作用-天线蛋白、代谢途径、氮代谢途径等影响糯玉米自交系N51种子萌发;KEGG通路富集包括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途径.

    中波紫外线(UV-B)糯玉米种子萌发转录组

    种子引发与引发种子药剂处理研究进展

    刘阳袁会珠闫晓静杨代斌...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措施.种子引发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活力,提高种子和长出幼苗对逆境胁迫的抵抗力,而种子药剂处理可以防治作物早期病虫害.因此,这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均符合现代农业精量播种的需求.在此条件下,种子引发和种子药剂处理两种种子处理技术的结合,包括药剂对引发种子的处理方式以及种子药剂处理对引发种子的安全性是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处理药剂生产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不同种子引发技术、种子引发对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药剂对引发种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并对这两种技术相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种子引发种子药剂处理种子萌发抗逆性种子安全性

    湖北省39个中稻品种2022年度耐热性鉴定与利用评价

    宋超新黄意李洪洲杨淑惠...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评价2022年度湖北省已进入第二年区试的39个中稻品种的耐热性,利用江汉平原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自然高温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期播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与玻璃温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年度高温时段很好地覆盖了供试材料田间第1播期的开花期,以及第2、3播期的孕穗期和开花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玻璃温室的温度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鉴定结果有效.39份供试材料耐热性总体表现优良.佳稻2806、贡两优17和荃优803等3个耐热性强的品种可优先审定后在热害常发稻区进行推广应用,其中佳稻2806还可作为耐热性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利用.29个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可根据其他性状综合表现进行审定,并在热害常发稻区推广应用,其中扬辐糯4号、襄中稻2号、金籼占925、华珍166、襄中稻3号、楚晶丝苗、福香288和黄华占等8个耐热性较强的常规品种(系),在耐热性育种种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7个品种耐热性表现一般至较弱,其中源两优888、CD3A/宜恢80和19香等3个耐热性较弱的品种应优先淘汰.华两优2134、华两优8620、沪研优1017和南红3号等4个耐热性表现一般的品种,在推广应用中也要特别谨慎.

    耐热性自然高温鉴定玻璃温室鉴定利用评价中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