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州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州大学学报
中州大学学报

薛培军

双月刊

1008-3715

zzdxxbbjb@126.com

0371-68229892

450044

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6号

中州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反映我校及学界同仁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44年延安卫生展览会中的宣传与动员

    李洪河陈震华
    64-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环境卫生和广大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深深影响着民众的身体健康乃至革命事业的进程.为改变民众的愚昧迷信和不卫生习惯,推动延安卫生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于1944年7月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筹办了以卫生防疫、妇婴卫生和反对巫神迷信为主要内容的规模宏大的卫生展览会,并从会前筹备、氛围营造、会议过程设计和会后的模范评定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社会动员.此次卫生展览会以其丰富的展陈内容、多样的宣传形式使广大民众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这对民众政治认同的提升、延安地区科学卫生观念的传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的推动等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延安卫生展览会社会动员社会影响

    从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看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特征

    刘玉山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与现实实践的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治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血吸虫病防治为例,探讨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特征,即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立场与人民群众利益的情感意涵相一致;充分认识治理的艰巨性与战胜前进道路困难坚韧性相统一;尊重科学规律主体性与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互补性相促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与深入挖掘群众创造性相结合;胸怀天下的眼光与聚焦全人类共同发展相联结.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特征血吸虫病历史视角

    周恩来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细菌战

    王威振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美援朝战争中,周恩来在协助毛泽东开展抗美援朝工作的同时,还直接领导了反细菌战的伟大斗争.他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与其他中央领导人密切配合,制定各种紧急应对措施,在国内领导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的卫生防疫运动,并利用国际舞台与外交场合揭露美国发动细菌战的真相,还邀请国际调查团在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搜集美国发动细菌战的证据,调查事实真相.在周恩来的卓越领导下,新中国赢得了反美细菌战的最后胜利,同时为我国今后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指导今后相当长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周恩来新中国初期朝鲜战争反细菌战卫生防疫

    文博类网络微短剧创作传播出圈策略研究——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

    冯美黄婧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共创的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应如何将短视频与文博类文化传播相结合,重新审视和研究文博类微短剧的功能与价值,充分发挥网络微短剧作用,让博物馆文化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对话达到1+1>2的效果,为公众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提升网络微短剧在文博类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

    微短剧创作出圈传播创新《逃出大英博物馆》

    国际传播人才的跨文化调适策略: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分析

    周安菊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的人才越来越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调适能力,以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挑战.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探讨了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在跨文化环境中的调适策略.通过分析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等文化维度,揭示了国际传播人才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工作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有效的跨文化调适策略,旨在提高国际传播人才的跨文化工作效率和促进文化融合,同时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为培养具有跨文化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国际传播人才跨文化调适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美育思政语境下高校原创文化精品"生态化"传播探微

    郑萌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是创新性美育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文化精品常常传播力度甚微,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在此运用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方法,构建科学的"生态化"传播路径,即严控原创文化精品"产出"的遴选标准,确保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优化原创文化精品的"存活"环境,为文化精品传播提供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通道;完善原创文化精品的"评价"体系,实施原创文化精品的"修复"机制,通过吸收、内化、改造,直至丰富和发展成果内容;开拓原创文化精品的"转化"模式,扩大成果效益,实现最大化的成果价值.

    美育思政原创文化精品"生态化"

    突发事件下领导干部考评任用机制的考察与建构

    谭笑风
    97-10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现状下,在频繁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中考察识别干部,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干部管理机能,促进突发事件的转化、解决,更有利于优化干部生态环境、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当前,必须深刻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突发事件下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建立符合战时状态、新时代特征要求的跟踪式考察、公平性评价、公正性任用、长效性监督、人本性激励的领导干部评价任用机制,在突发事件中考察、识别干部.

    新时代突发事件领导干部机制建设

    系统思维下高校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建构探究

    张慧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推进高校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开展,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将系统性思维引入高校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建构中,有利于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对高校巡视巡察工作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建立健全高校巡视巡察长效机制.

    系统思维高校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时代价值及实践超越

    钱东晓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理论渊源上,内蕴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实践探索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路径;是全球现代性的新格局;是世界历史成功转变的新起点.

    中国式现代化逻辑脉络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红色文化"两创"的价值探赜及实践路径

    赵紫函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国家、社会、民族的现代化,也是文化的现代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时代课题,并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将"两创"方针作为当代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原则.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要实现红色文化"两创",必须首先明确新时代红色文化"两创"的原则遵循及其目标指向,了解红色文化"两创"在当代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的时代价值,进而探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红色文化"两创"的实践路径,为当前文化强国建设的开展、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红色文化"双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