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波形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许勇应荣超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杭州市大江东医院84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XIAP、HMGB1及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XIAP在胃癌组织中(65.48%,55/8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7.86%,15/84,x2=50.8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GB1在胃癌组织中(75.00%,63/8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52%,8/84,x2 =73.7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mentin在胃癌组织中(70.23%,59/8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24%,17/84,x2=42.3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Ⅳ期XIAP、HMGB1及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x2=12.574、9.8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XIAP、HMGB1及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x2=23.290、25.3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胃癌组织中XIAP、HMGB1及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胃癌组织中XIAP与HMGB1表达呈正相关(r=0.597,P<0.01),XIAP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621,P<0.01),HMGB1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 =0.634,P<0.01).结论 XIAP、HMGB1及Vimentin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发生及恶性程度.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1波形蛋白胃癌

    结直肠癌患者循环微小RNA-375和组织Yes相关蛋白1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张斌忠何春华王胤达董来荣...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循环微小RNA(miR-375)和组织Yes相关蛋白1(YAP1)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7例结直肠癌患者[男45例,女42例,年龄(64.5±11.4)岁]为研究对象,以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测定外周血miR-375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测定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和癌旁健康组织YAP1表达水平,分析两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根据miR-375和YAP1的表达情况将研究组分为低miR-375且高YAP1组(A组,n=21),中间组(B组,n=32,包含低miR-375且低YAP1,高YAP1且高miR-375两种情况),高miR-375且低YAP1组(C组,n=34),分析两项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循环miR-375表达水平为0.132±0.085,低于对照组(0.521±0.186),癌组织YAP1表达水平为2.201 ±0.856,明显高于癌旁健康组织(0.814 ±0.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26、51.175,P<0.05).miR-375表达和YAP1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691,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报告证实两者具有相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64,P <0.05).miR-375和YAP1表达与Dukes分期明显相关,C期患者miR-375表达低于A和B期,YAP1表达高于A和B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47、3.724,P<0.05).miR-375联合YAP1检查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复发/转移和死亡(AUC=0.739、0.6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低miR-375且高YAP1者中位生存期最短,高miR-375且低YAP1者中位生存期最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5,P<0.05).结论 miR-375和YAP1存在交互作用,两者共同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结直肠癌微小RNA-375Yes相关蛋白1Hippo信号通路预后

    细胞分裂调节蛋白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江文曲袁饶饶吴宾熊坤...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细胞分裂调节蛋白1(PRC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水平高低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以及体外调控其表达后对胶质瘤细胞的影响,探讨PRC1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胶质瘤数据库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中胶质瘤数据库挖掘PRC1 mRNA水平在胶质母细胞瘤与非肿瘤脑组织、不同WHO级别、病例类型间的水平差异,对56例胶质瘤肿瘤样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PRC1的表达特征及其与Ki67之间的关系,通过蛋白印记实验比较6个胶质瘤细胞系与人星形胶质细胞中PRC1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对TCGA数据库中高表达PRC1组患者与低表达PRC1组患者的转录组数据进行生信分析研究PRC1可能调控的分子信号通路,探讨PRC1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胶质瘤WHO级别越高(Ⅱ、Ⅲ、Ⅳ级),PRC1 mRNA和蛋白水平越高(t=9.665、11.200、24.980、8.120、5.957,P<0.05),且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水平显著高于少突神经胶质瘤、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瘤(t=16.110、15.460、13.290,F=20.540,P<0.05).胶质母细胞瘤中PRC1 mRNA水平较正常脑组织显著增高(t=3.797、5.008、4.435、5.867、4.809、6.242,P<0.05).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PRC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t =6.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C1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小于PRC1低表达组,分别为13.3、40.45个月(x2=23.9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C1参与调控了细胞周期和p53信号通路,并且PRC1与Ki-67呈正相关(r=0.815、7.774,P<0.05).结论 PRC1在胶质瘤中异常高表达,并且高表达PRC1肿瘤增殖明显增强,恶性程度更高,预示较差的临床预后,PRC1可能是一个新的胶质瘤治疗靶点.

    细胞分裂调节蛋白1胶质瘤预后

    早期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步玮赵庆林赵大巍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试验组)42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43例.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早期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间为7d,传统治疗组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发病1d和5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发病28 d随访两组的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发病6个月生存率等.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发病5d试验组血清TNF-α (4.85±0.45) ng/L(t=6.890,P <0.05)、NSE(25.5±10.3) mg/L(t =4.610,P<0.05)和pNF-H (0.25±0.12) μg/L(t=5.430,P<0.05)发病28 d的ApacheⅡ评分12.10±4.81(t=2.080,P<0.05)、GCS评分10.45±3.25(t=-3.130,P<0.05)、机械通气时间(10.6±2.3)d(t=4.940,P<0.05)、ICU停留时间(9.0±3.5) d(t =2.510,P<0.05)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6个月生存率实验组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x2=4.7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良好患者百分比试验组50%高于对照组(x2=2.10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连续血液净化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治疗

    全基因组测序筛选非小细胞肺癌敏感甲基化位点的肺癌预警体系的构建

    周嘉梁卫海民吴佳范强...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基因组测序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敏感甲基化位点的肺癌早期预警体系的构建.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NSCLC手术切除的患者.实验分为两组:正常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SCLC细胞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TUBB3)和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因子1(RRM1) mRNA的表达;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检测NSCLC细胞甲基化在基因上分布,使用测序数据进行胞嘧啶(C)-磷酸(p)-鸟嘌呤(G)甲基化图谱分析(CpG甲基化分析),组蛋白修饰数据分析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蛋白质免疫检测正常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组蛋白甲基化蛋和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别用于分析连续和分类变量.Pearson(或Spearman)的秩相关系数用于分析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软件(版本3.1.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细胞比较,NSCLC细胞中ERCC1[(0.78±0.14)比(0.12 ±0.04),x2=6.370,P<0.05]、TUBB3[(0.48±0.11)比(0.08±0.02),x2=1.240,P<0.05]和RRM1 mRNA[(0.52±0.07)比(0.05±0.01),x2=5.360,P<0.05]的表达下调表达;NSCLC组甲基化水平在转录起始位点升高,在基因间区降低(x2=3.140,P<0.05);NSCLC组发现9个CpG的甲基化敏感位点(RUNX3、MIR196A1、HOXA11、OTP、GATA4、PTPRU、SLC15A3、ZIC1和TFAP2B);NSCLC组与对照组比较,组蛋白乙酰化(H3K9ac[(43.57±8.84)比(10.64±4.35),x2=8.730,P<0.05]和H3K27ac[(40.52±8.64)比(9.67±3.58),x2=5.470,P<0.05])和组蛋白甲基化(H2az[(42.56±9.74)比(12.47±6.05),x2 =7.420,P <0.05],H3K4me1[(37.47±6.42)比(15.46±7.34),x2=5.380,P<0.05],H3K4me2[(50.37±10.24)比(9.47±6.54),x2=9.270,P<0.05],H3K4me3[(52.37±6.49)比(10.58±5.88),x2=1.690,P<0.05]和H3K79me2[(34.55±6.42)比(11.23±6.94),x2 =3.450,P <0.05])降低;NSCLC组DNMT1(1.88±0.24)比(0.12±0.01),x2=5.430,P<0.05]、DNMT3a(1.75±0.36)比(0.49 ±0.11),x2=7.890,P<0.05]、DNMT3b(0.88 ±0.14)比(0.13±0.05),x2=1.360,P<0.05]、H3 K4me3(2.53±0.35)比(0.35±0.08),x2 =5.440,P <0.05]和H3K9me2 (0.55±0.07)比(0.05±0.01),x2 =3.270,P<0.05]下调表达(P<0.05).结论 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密切相关,组蛋白甲基化和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也受到影响,甲基化敏感位点可以作为早期检测NSCLC的生物标志物.

    全基因组测序非小细胞肺癌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肺癌细胞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儿肺组织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水平及意义

    张岩伟彭帮田刘琳艾峰...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儿肺组织中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水平及其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ARNT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作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组(CHD-PAH)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无肺动脉高压患儿60例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组(CHD组).将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细胞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分别给予常氧和缺氧诱导.将HPASMC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siR-ARNT组,siR-ARNT组细胞转染ARNT-shRNA慢病毒,NC组细胞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BC组细胞不转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细胞中ARNT蛋白和mRNA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CHD-PAH组患儿肺组织ARNT蛋白和mRNA水平(0.53 ±0.06、2.36 ±0.17)均高于CHD组(0.09±0.02、1.00±0.12,t=53.889、50.6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氧组HPASMC细胞中ARNT蛋白和mRNA水平(0.47±0.09、2.15 ±0.13)均高于常氧组(0.14 ±0.06、1.00±0.09,=8.072、19.2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BC组[0.65±0.13、1.00±0.08、0.43±0.09、0.81±0.12、1.13±0.14、(95.46±11.37)个、(85.17±6.42) μm]和NC组[0.62±0.14、0.98±0.09、0.41±0.07、0.79 ±0.13、1.14±0.15、(97.43±12.62)个、(83.91±6.58) μm]比较,siR-ARNT组HPASMC细胞中ARNT蛋白和mRNA水平(0.17±0.06、0.37±0.05)、吸光度(A)值(0.33±0.05、0.56±0.10、0.72±0.13)、迁移细胞数[(72.15±10.94)个]和迁移距离[(32.27±6.12) μm]均降低(F=37.863、158.406、3.794、9.814、20.442、10.171、156.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和NC组HPASMC细胞中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儿肺组织ARNT水平升高,ARNT可能通过影响HPASMC细胞增殖和迁移参与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

    徐海亮朱海松景中民李军...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rs3212986)和ERCC2(rs1318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194例膀胱癌患者(实验组)和2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男143例,女51例;<50岁85例,≥50岁109例;体重指数(BMI) <25 kg/m2 154例,BMI≥25 kg/m2 40例;对照组中男145例,女95例;<50岁121例,≥50岁119例;BMI< 25 kg/m2 201例,BMI≥25 kg/m239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ERCC1 rs3212986和ERCC2 rs13181位点的基因型,探讨各基因型与膀胱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两组间ERCC1 rs3212986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0,P<0.05),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RCC1 rs3212986的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携带者的2.05倍[校正比值比(OR) =2.05,95%可信区间(CI):1.10~3.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CC1rs3212986的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是AA+AC基因型携带者的1.8倍(校正OR=1.80,95%CI:1.01 ~3.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CC2 rs1318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x2=0.230,P>0.05).结论 ERCC1rs3212986基因多态性影响共显性和隐性模型中膀胱癌的发生,ERCC2 rs1318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的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

    膀胱癌基因多态性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肾细胞癌中人软骨糖蛋白39在外周血及组织的表达

    代海涛程帆刘昌茂刘远华...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体检且体检结果正常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6.7±5.5)岁]作为对照组.取术后新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YKL-40 mRNA表达水平,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前外周血YKL-40水平[(186.9±15.7)μg/L]高于对照组[(115.1 ±12.5)μg/L]及手术后YKL-40水平[(146.3 ±13.5) μg/L,t=20.565、28.4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YKL-40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5.047,P<0.05).共98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成功率为89.1%,中位随访时间为47.5个月,3年生存率为62.34%.外周血中YKL-40升高患者总生存期(0S)短于降低患者(x2=6.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癌组织中YKL-40升高与降低患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0,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0R(95% CI):1.854(1.289~7.659)]、淋巴结转移[OR(95% CI):2.335(1.359 ~ 10.656)]、外周血中YKL-40[OR(95% CI):1.335(1.185 ~6.987)]是经手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外周血中YKL-40水平升高,且与OS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其预后标志物.癌组织中YKL40水平未见升高,血清YKL40可能并非来源于癌细胞.

    YKL-40肾透明细胞癌总生存期

    长链非编码RNA HIF2PUT影响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

    郭彩娟徐慧萍刘宏建皮国富...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IncRNA) HIF2PUT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47例(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者8岁,平均年龄20.24岁)骨肉瘤组织及2种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HOS)中IncRNA HIF2PUT的表达.通过慢病毒筛选稳转株后,根据细胞转染分别设置实验组(过表达IncRNA HIF2PUT组)、空白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噻唑蓝(MTr)实验、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IncRNA HIF2PUT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的影响,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lncRNA HIF2PUT在47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量(39.56±0.48)显著低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79.56±1.16,t=3.516,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IncRNA HIF2PUT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表达水平高于在HOS细胞株中的表达.细胞功能实验表明,IncRNA HIF2PUT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产生显著影响.MG63和HOS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其增殖指数均低于空白转染组、空白对照组(£=4.7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G63组迁移实验中细胞穿透数目分别为(154.36±13.85)、(196.32±13.52)、(258.63±12.35)个(t=3.9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S组迁移实验中细胞穿透数目分别为(131.24±10.58)、(247.36±17.52)、(224.52±14.52)个(t=3.05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G63组侵袭实验中细胞穿透数目分别为(73.50±13.89)、(98.63±12.57)、(112.30±15.29)个(t=23.1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S组侵袭实验中细胞穿透数目分别为(70.74±13.49)、(98.40±16.46)、(89.74±12.47)个(t=14.2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G63和HOS细胞实验中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低于空白转染组、空白对照组.结论 lncRNA HIF2PUT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株中明显低表达,IncRNA HIF2PUT的表达明显抑制了骨肉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

    骨肉瘤长链非编码RNA迁移侵袭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戴贻权颜晓晓刘晓如林奕辰...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方法 采用载脂蛋白E(ApoE)-/-小鼠复合高脂饮食诱导小鼠AS模型.随机分成4组:C57BL/6J普通饲料组(C57+nd),C57BL/6J高脂饲料组(C57+ hfd),ApoE-/-普通饲料组(ApoE-/-+nd)和ApoE-/-高脂饲料组(ApoE-/-+hfd),喂养16周后通过一般情况、血脂水平、油红0染色和主动脉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检测,鉴定小鼠AS模型.所有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结果 高脂饮食ApoE-/-小鼠血浆中的胆固醇[(20.09±1.02)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84±0.65) mmol/L]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的C57BL/6J小鼠[总胆固醇(TC):(2.04 ±0.0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0.25 ±0.01) mmol/L,F=190.543、82.7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油红0染色显示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整体主动脉面积[(22.09±3.49)%],显著高于普通饮食ApoE--小鼠组[(1.46±0.96)%,F=118.55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窦切片显示斑块面积约为普通饮食ApoE-/-小鼠组的2倍,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呈现典型的AS斑块.结论 ApoE-/-小鼠经高脂饮食诱导可成功建立AS模型,并建立基因鉴定、一般情况分析、血脂水平分析、病理学检测一整套基本的模型鉴定流程,为AS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体内研究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基因敲除小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