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微小RNA-125b-5p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侵袭和炎症

    包德明宋瑞鹏刘鸣宋辉...
    309-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V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MH7A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外泌体组.对MSC的培养上清液采用差速离心法收集MSC-EVs,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外泌体组则将MH7A细胞与MSC-EVs共同孵育24 h,2组细胞达到收样条件后通过免疫荧光实验、Transwell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等实验观察MSC-EVs对MH7A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各观察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粒径分析检测及透射电镜结果表明,通过差速离心法成功提取了 MSC-EVs,随后免疫荧光证实MSC-EVs能被MH7A细胞株所摄取.细胞增殖结果表明,MSC-EVs组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荧光灰度值(4.01±1.01)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3,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MSC-EVs组侵袭能力(70.00±5.29)显著低于对照组(110.67±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14,P<0.01).ELISA结果表明,MSC-EVs组的炎性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5.345,P<0.01;白细胞介素(IL)-1β:t=-3.742,P<0.05;IL-6:t=-7.579,P<0.01;IL-8:t=-6.390,P<0.01].qRT-PCR 结果表明,MSC-EVs 组MH7A细胞内微小RNA(miR)-125b-5p的表达水平(14.83±2.48)高于对照组(1.0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14,P<0.01).结论 MSC-EVs能通过上调miR-125b-5p的表达进而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侵袭和炎症.

    类风湿关节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炎性因子

    F波对不同程度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评估作用

    陈林岩宋启民车峰远
    313-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胫后神经F波对大鼠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损伤(SNI)动物模型评估作用.方法 18只SPF级成年SD大鼠随机区组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6只)、SNI组(坐骨神经损伤组,12只).Sham组只行坐骨神经分离术,不进行夹压.SNI组分为SNI-A组[小号(10 mm × 18 mm)动脉夹夹压组,6只]、SNI-B组[大号(17 mm ×48 mm)动脉夹夹压组,6只].各组观察急性期F波波形变化2 h,记录术前、术后2 h、2 d和7 d F波,术前、术后2 d和7 d评估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各组术后7 d取大鼠坐骨神经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切片和电镜切片.结果 SNI-A组和SNI-B组所有大鼠坐骨神经被夹压后均即刻出现F波消失.SNI-A组术后2 h、2 d和7 d波幅[(0.0±0.0)、(18.7±13.4)、(54.2±17.4)μV]明显低于术前[(113.2±28.9)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1、9.202、11.775,P 均<0.05);SNI-B 组术后 2 h、2 d 和 7 d 波幅[(0.0±0.0)、(3.0 ±2.1)、(6.13±4.3)μV]明显低于术前[(123.6±14.9)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9、8.167、7.928,P 均<0.05).SNI-A 组术后 2 d 和 7 d 潜伏期[(11.7±2.0)、(10.2±0.5)ms]明显长于术前[(8.9±0.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1、5.363,P均<0.05).SNI-A组术后2 d和7 d SFI(-59.0±4.4、-51.6±3.5)明显低于术前(-4.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0、32.049,P 均<0.05);SNI-B 组术后 2 d 和 7 d SFI(-80.3±3.2、-75.0±6.8)明显低于术前(-4.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56、24.692,P均<0.05).HE切片Sham组神经外膜、轴突正常;SNI-A组神经外膜完整,轴突小部分断裂;SNI-B组神经外膜完整,轴突明显断裂.电镜Sham组髓鞘板层致密,轴突无空泡样变;SNI-A组髓鞘板层轻微分离,轴突少数空泡样变;SNI-B组髓鞘板层明显分离,轴突明显空泡样变.结论 大鼠胫后神经F波对评估坐骨神经损伤非常敏感;小号(10 mm × 18 mm)和大号(17 mm ×48 mm)动脉夹夹压法可以建立Sunderland Ⅱ和Ⅲ度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

    坐骨神经损伤F波神经电生理大鼠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高效增敏剂用于骨肉瘤的光热治疗研究

    黄瑞超谢大路邓谢鹏商文钊...
    317-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BITT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骨肉瘤细胞靶向性、荧光成像以及光热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MG63、143B细胞作为模型细胞,探讨其生物相容性,以商业细胞核染料Hoechst 33342为比较对象,探讨其细胞内定位区域及抗光漂白性,应用激光照射,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的暗毒性和光热治疗效果,激光照射和黑暗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随着激光功率的提高、浓度的升高,BITT溶液的温度迅速升高.浓度40 μmol/L的BITT溶液在激光照射153 s后可达45 ℃,相同条件下60 µmol/L可达49.5 ℃.随着激光功率的提高,浓度60 μmol/L的BITT溶液的温度迅速升高,1 W/cm2的660 nm激光照射300 s可达58.8℃.BITT即使在低浓度(20 µmol/L)下也能显示出优异的光热性能.激光共聚焦显示BITT主要定位在骨肉瘤细胞质中,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采用低能量(0.3 W/cm2)的660 nm激光照射,其光热治疗杀伤效果显示,在较低的浓度下(16 μmol/L),肿瘤细胞可被大比例杀伤(杀伤率>90%).结论 BITT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其良好的光热转化能力、生物相容性、光稳定性能为后续光热治疗协同放疗增敏研究提供良好的增敏剂及基础技术支持,为骨肉瘤外科手术的协同治疗带来新的协同治疗方式选择.

    光热治疗光热剂骨肉瘤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第八届通讯编委组成人员名单

    320页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在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都文豪商文钊邓谢鹏谢大路...
    32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eTTPy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细胞器靶向性,单光子成像效果,以及光动力治疗(PDT)效果.方法 采用人源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探讨MeTTPy浓度为1 μmol/L时的生物相容性,以商业线粒体染料为比较对象,探讨其亚细胞水平的靶向区域和靶向能力,并探讨其活性氧(ROS)产生能力,应用28 mw/cm2白光光源辐照,探讨其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应用活死细胞染色法评价MeTTPy对MG63肿瘤细胞的潜在的光动力治疗效果.采用t检验确定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显著性.结果 MeTTPy浓度为1 µmol/L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对线粒体的靶向性能与商业线粒体染料具有90%的共染率,对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具有高特异性靶向;MeTTPy具有较强的原位ROS产生能力,其ROS产生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细胞毒性测试实验显示,与对照组MG63细胞存活率比较,MeTTPy浓度为2.5 µmol/L时MG63细胞存活率不受影响(t=1.86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现出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采用低功率白光光源照射下(28 mw/cm2),MeTTPy在较低的浓度下(2.5 µmol/L),MG63细胞可被大比例杀伤(杀伤率>92%,t=16.35,P<0.05),显示出MeTTPy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光疗效果.结论 MeTTPy具有良好的荧光成像功能,对线粒体具有高靶向性,具有高效率的ROS产生能力,能够对骨肉瘤细胞进行高效杀伤,是一款高效的光敏剂,可以作为骨肉瘤等肿瘤细胞进行手术切除等治疗方式的良好辅助.

    光动力治疗荧光成像线粒体靶向

    一种聚集诱导发光光热剂用于骨肉瘤诊疗研究

    文巍邓谢鹏谢大路陈向荣...
    325-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新型荧光分子(AIEgens)构建的纳米颗粒(2TT-oC6B NPs)的光热和荧光成像性能,以及其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和体内肿瘤靶向能力.方法 首先用不同功率(0.5、1.0和1.5 W/cm2)808 nm激光和不同浓度(0、25、50、100、200 μmol/L)的2TT-oC6B NPs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进行体外光热性能检测,然后采用143B作为模型细胞,探讨其生物相容性和光热杀伤效果,最终用K7M2细胞接种在BALB/c小鼠皮下,构建小鼠肿瘤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2TT-oC6B NPs 5 mg/kg检测其体内肿瘤靶向能力.采用t检验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显着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TT-oC6B NPs在808 nm激光照射下最高温度可升至约70℃并具有近红外二区发光成像能力;CCK-8实验表明,与对照组143B细胞存活率比较,100 μmol/L时143B细胞存活率不受影响(t=1.7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现出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经过808 nm激光照射后143B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t=15.01,P<0.05),表现出其优异的光热杀伤效果;同时活/死细胞染色更直接的呈现了这一结果;小鼠体内肿瘤成像结果表明其能在30 min内就富集在肿瘤部位并长时间保留.结论 2TT-oC6B NPs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和荧光成像能力,其本身具有良好地生物相容性,而当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展现出高效的光热杀伤效果.同时它能迅速靶向肿瘤,并在瘤内长期富集,这表明其可能作为骨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的一种良好辅助治疗方式,是一个性能优异的骨肉瘤诊疗一体化探针.

    光热治疗骨肉瘤

    长链非编码RNA POU3F3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赵高峰王伟黄乐彬乔改红...
    328-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OU3F3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变化,以及lncRNA POU3F3与黑色素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临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黑色素瘤和癌旁组织lncRNA POU3F3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AK)、β-连环蛋白(β-caten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lncRNA POU3F3和转移相关蛋白水平的关系.采用Transwell分析lncRNA POU3F3敲降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森分析.结果 癌旁组织中lncRNA POU3F3表达水平(1.23±0.18)明显低于黑色素瘤组织表达水平(2.3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90,P<0.05).癌旁组织中FAK和 β-catenin 表达水平(58.98±11.11、73.38±12.26)明显低于黑色素瘤组织(96.28±11.74、129.60±1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0、20.200,P<0.05).癌旁组织中 N-Cadherin 和 Snail表达水平(45.83±13.49、55.47±7.35)明显低于黑色素瘤组织(82.17±21.99、93.47±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6、18.860,P<0.05).lncRNA POU3F3 表达水平与 FAK、β-catenin、N-Cad-herin 和 Snail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87、0.671、0.814、0.344,P<0.05).lncRNA POU3F3 敲降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45.75±9.19)、(36.13±8.76)个]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92.50±5.04)、(66.13±9.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0,6.564,P<0.05).结论 lncRNA POU3F3 在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与肿瘤组织中转移相关蛋白FAK、β-catenin、N-Cadherin和Snail表达呈正相关.敲降lncRNA POU3F3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特性.

    长链非编码RNA黑色素瘤转移黏着斑激酶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缩略语表达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331页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在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一夫秦双王雷高延鑫...
    33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变化,及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甲状腺癌临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应得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癌旁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细胞增殖标志物(细胞增殖抗原)、迁移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标志物(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敲降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组间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 癌旁组织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表达水平(0.93±0.11)明显低于甲状腺癌组织(2.0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0,P<0.05).癌旁组织细胞增殖抗原蛋白表达水平(1.01±0.29)明显低于甲状腺癌组织(2.4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70,P<0.05).癌旁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水平(0.71±0.10)明显低于甲状腺癌组织(1.5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10,P<0.05).甲状腺癌组织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2.38±0.18、2.35±0.17)明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7±0.23、1.28± 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90、30.130,P<0.05).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142、0.251、0.316、0.482,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2.04±0.14)显著高于PELP1 KD组细胞(1.5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90,P<0.05).对照组迁移能力[(85.46±4.85)%]显著高于PELP1 KD组细胞[(68.84±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3,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42.75±14.56)个]显著高于PELP1 KD组细胞[(78.25±12.2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3,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下调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过程.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甲状腺癌迁移侵袭增殖

    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临床研究

    潘雪凯吴凯高官壮陈涛...
    336-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2例施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各41例.使用t检验、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全腹腔镜组及腹腔镜辅助组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指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长、辅助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例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52.76±8.84)min 比(151.59±9.31)min,t=0.086,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21.27±1.52)比(21.65±1.41),t=0.065,P>0.05]、并发症发生率[19.5%(7/41)比17.1%(8/41),x2=0.085,P>0.05]与腹腔镜辅助组基本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腹腔镜辅助组[(2.00±0.24)d比(3.14±0.37)d,t=11.209,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辅助组[(6.03±0.24)d比(7.40±0.35)d,t=12.976,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腹腔镜辅助组[(2.49±0.51)分 比(4.32±0.47)分,t=6.101,P<0.05];辅助切口长度明显短于腹腔镜辅助组[(3.91±0.25)cm比(5.37±0.49)cm,t=16.05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可有效减小辅助切口长度,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长,促进术后康复,更符合快速康复理念,疗效显著.

    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