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047页

    肠黏膜组织中微小RNA-141-3p、微小RNA-223-3p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丁斌谢谭张新康乐...
    1048-1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肠黏膜组织内微小RNA(miR)-141-3p、miR-223-3p水平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NEC新生儿78例设为观察组,结合病情严重度划分成轻度(22例)、中度(30例)和重度(26例)3组.另外选取同时间段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体检结果健康的新生儿8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肠黏膜中的miR-141-3p、miR-223-3p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的miR-141-3p、miR-223-3p水平,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经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141-3p、miR-223-3p水平和NEC新生儿病情严重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确定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iR-141-3p、miR-223-3p水平对NEC新生儿病情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肠黏膜组织中的miR-141-3p表达为1.65±0.38,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的miR-141-3p表达为0.94±0.2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14.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黏膜组织中的miR-223-3p表达为0.75±0.14,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的miR-223-3p表达为1.40±0.2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9.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41-3p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肠粘膜组织的表达分别为1.29±0.21、1.60± 0.25、1.92±0.34,miR-223-3p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儿肠粘膜组织的表达分别为0.88±0.18、0.74±0.15、0.62±0.12,伴随NEC新生儿的病情严重度升高,其肠黏膜组织中的miR-141-3p水平呈现升高趋势,miR-223-3p水平呈现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黏膜组织中miR-141-3p水平和NEC新生儿病情严重度之间为正相关(r=0.761,P<0.01),miR-223-3p水平和NEC新生儿病情严重度之间为负相关(r=-0.655,P<0.01).miR-141-3p预测NEC新生儿病情是否为重度的AUC为0.947,截断值为1.650,敏感度为0.923,特异度为0.984;miR-223-3p预测NEC新生儿病情是否为重度的AUC为0.889,截断值为0.760,敏感度为0.769,特异度为0.885.结论 肠黏膜组织中miR-141-3p水平和NEC新生儿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miR-223-3p水平和其病情严重度呈负相关,两项指标检测有助于预测NEC新生儿病情.

    肠黏膜组织微小RNA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胶质瘤组织细胞糖酵解相关酶表达及代谢物变化及与免疫抑制蛋白水平相关性

    王江涛申汉威张喆陈玉升...
    1052-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瘤组织细胞糖酵解相关酶表达及代谢物变化及与免疫抑制蛋白水平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癌旁组织和胶质瘤组织糖酵解相关酶表达水平,并采用试剂盒测定丙酮酸、乳酸等代谢物的变化.免疫荧光分析癌旁组织和胶质瘤组织CD8阳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胶质瘤组织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神经胶质瘤组织中己糖激酶2(HK2)、磷酸甘油激酶1(PGK1)、乳酸脱氢酶A(LDHA)和丙酮酸激酶2(PKM2)mRNA表达水平(1.53±0.19、1.70±0.22、1.81±0.18、1.79±0.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81±0.16、1.01±0.17、0.88±0.14、0.98±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50、19.180、27.900、18.850,P<0.05).神经胶质瘤细胞组织中丙酮酸和乳酸水平[(56.24±14.27)、(8.31±1.96)mg/ml prot]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9.87±11.29)、(2.84±1.02)mg/ml 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1、16.570,P<0.05).神经胶质瘤细胞组织中CD8淋巴细胞比例[(2.48±0.59)%]明显低于癌旁组织[(5.06± 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60,P<0.05).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水平(1.57±0.19、1.62±0.1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72±0.12、0.87± 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900、13.770,P<0.05).HK2、PGK1、LDHA 和 PKM2 mRNA 表达水平与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145、0.105、0.217、0.209,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糖酵解酶己糖激酶2、磷酸甘油激酶1、乳酸脱氢酶A和丙酮酸激酶水平显著增加,与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神经胶质瘤糖酵解免疫抑制

    无症状胶质瘤的差异性基因表达及其富集分析

    冯亚文毛冲冲耿俊杰邱锴...
    1055-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有无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2级脑胶质瘤的差异表达基因和相关富集通路,为胶质瘤的综合诊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7例WHO 2级脑胶质瘤患者[年龄(42.1±11.2)岁]进行本次研究.获取其临床随访资料和测序数据,将其分为无症状组(9例)和有症状组(18例).通过R语言软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因表达的差异.通过Metascape网站进行富集分析寻找相关富集通路.结果 在27例WHO 2级胶质瘤患者中,共筛选出1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2上调基因,75个下调基因,并且在"急性炎性反应"、"血液循环"、"硫化合物结合"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中富集.结论 无症状WHO 2级胶质瘤具有特异性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存在相关富集通路.

    神经胶质瘤低级别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颅内压相关参数在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的临床应用

    张明葛继晖韩冰王炬...
    1058-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颅内压(ICP)相关参数在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DC)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6例大面积脑梗死接受DC的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ICP组(93例)及对照组(93例),ICP组在DC手术时置入颅内压探头5~7 d,监测并记录ICP值及ICP波幅与ICP的相关系数(RAP)、压力相关指数(PRx),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观察30 d生存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把ICP组分为预后良好组(0~4级,55例)和预后不良组(5~6级,3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ICP、RAP、PRx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CP相关参数评价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ICP组与对照组比较,ICP组患者ICU住院时长、肺部感染发生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37±2.83、53.8%、16.1%比 17.59±3.04、78.5%、30.1%,t=1.362,x2=0.614、1.023,P<0.05),术后脑出血、术后脑梗死、颅内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11.8%、9.7%、9.7%比 9.7%、8.6%、10.8%,x2=2.309、1.453、2.367,P>0.05).Kaplan-Meier 方法生存分析显示ICP组30 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1.7%比71.0%,x2=3.980,P<0.05).预后良好组的ICP、RAP、PRx 均低于预后不良组[(11.9±2.4、0.31±0.12、0.18±0.16)比(17.8±2.2、0.46± 0.17、0.29±0.17),t=-1.547、0.105、0.355,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 ICP、RAP、PRx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ICP、RAP、PRx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946、1.037、1.102,Wald值分别为 6.372、1.207、1.326,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 1.017~7.051、1.113~9.974、1.106~11.538[比值比(OR)=0.068、1.207、1.326,P<0.05].ICP、RAP、PRx对大面积脑梗死DC后预后有预测价值,三者的预测作用一致,曲线下面积为 0.902(95%CI:0.841~0.963)、0.802(95%CI:0.715~0.889)、0.933(95%CI:0.871~0.995),约登指数为 0.654、0.478 和 0.804,最佳诊断界值为 13.50、0.29、0.20,对应的灵敏度 76.3%、84.2%和 89.5%,特异度为 89.1%、63.6%和 90.9%.结论 ICP相关参数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DC后患者,可缩短ICU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提高早期生存率及对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颅内压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1063页

    多学科治疗模式联合升降式移动胸车促进外科肺癌术后快速康复的效能及机制

    李风胡宏鸯徐秋丽张凡...
    1064-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多学科治疗模式联合升降式移动胸车对外科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外科肺癌术后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多学科照护模式联合升降式移动胸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应激障碍程度评分、肺功能、身体活动能力、抑郁情绪评价、血清应激障碍标志物含量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IES-R各维度评分在侵扰、回避、唤醒中应激障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87±0.95、9.38±2.96、9.02±1.15 比 7.65±0.98、10.97±2.83、10.68±2.51),t=0.463、0.365、0.253,P<0.05).术后28 d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6 min身体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2.20±0.35)L、(76.35±6.58)%、(452.00±22.18)m 比(2.01±0.52)L、(72.55±6.14)%、(422±20.14)m,t=1.247、4.268、5.291,P<0.05].术后观察组负面情绪 HAMA和 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32±2.31、5.51±2.12 比 10.66±2.74、8.71±1.99,t=2.363、0.113,P<0.05);观察组患者肺癌术后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541.72±91.51)nmol/L比(571.20±83.68)nmol/L,t=0.096,P<0.05];观察组患者肺癌术后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32.62±72.33)pg/ml 比(152.48±69.98)pg/ml,t=0.082,P<0.05].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应用基于多学科照护模式联合升降式移动胸车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改善患者肺功能,同时缓解负面情绪提高身体活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多学科照护模式升降式移动胸车应激理论血清应激障碍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P-糖蛋白、p53及CT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

    梁彦李玥郑贵雄岑兴强...
    1068-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P-糖蛋白(P-gp)、抑癌基因p53(p53)及CT灌注成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海市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86例,所有患者给予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根据化疗效果将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其中化疗有效患者37例,化疗无效患者49例,分析化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临床资料、sICAM-1、P-gp、p53及CT灌注成像参数差异.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方差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对于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TNM分期Ⅳ期的化疗无效患者为30例,高于化疗有效患者(16例)(x2=4.455,P<0.05);肿瘤低分化的化疗无效患者和化疗有效患者分别为27例和13例,化疗无效患者的肿瘤低分化例数比有效患者高(x2=4.982,P<0.05);化疗无效患者化疗前外周血sICAM-1为(910.02± 98.70)ng/ml,明显高于化疗有效患者(Z=-6.654,P<0.001);化疗无效患者化疗前组织P-gp和p53阳性率分别为70.21%和55.32%,明显高于化疗有效患者(x2=5.112,P<0.05;x2=6.392,P<0.05);化疗无效患者化疗前血流量(BF)为(65.56±11.02)ml/(100 ml·min),明显低于化疗有效患者(t=9.713,P<0.01).TNM分期Ⅳ期患者化疗前sICAM-1、P-gp、p53阳性率分别为(875.00± 86.65)ng/ml、73.91%和 56.52%,明显高于 TNM 分期ⅢB 期患者(Z=-4.650,P<0.001;x2=8.748,P<0.01;x2=7.351,P<0.01);低分化患者化疗前 sICAM-1、P-gp、p53 阳性率分别为(872.99± 88.34)ng/ml、87.50%和 57.50%,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Z=4.243,P<0.001;x2=24.637,P<0.00 1;x2=6.394,P<0.05);TNM 分期Ⅳ期患者化疗前 BF 为(70.89±9.17)ml/(100 ml·min),明显低于TNM分期ⅢB期患者(t=7.368,P<0.001).低分化患者化疗前BF为(71.75± 9.34)ml/(100 ml·min),明显低于中高分化患者(t=-6.366,P<0.001).结论 sICAM-1、P-gp、p53及CT灌注成像参数BF与NSCLC患者化疗疗效和NSCLC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

    非小细胞肺癌黏附分子P-糖蛋白抑癌基因p53CT灌注成像化疗

    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杨淑君李会娟赵娟张晓禹...
    1074-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肺癌患者CINV的危险因素,构建和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肺癌患者临床数据.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5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队列(665例)和验证队列(285例).在对训练队列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后,筛选CINV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检验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筛选出肺癌患者CINV 6个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构建CINV风险预测列线图,该模型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7[95%可信区间(CI):0.861~0.891)],0.823[95%CI:0.806~0.83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预测观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均具有良好一致性(训练集x2=7.89,P>0.05;内部验证集x2=5.55,P>0.05).结论 非吸烟、晕动史、使用铂类化疗药、无化疗史、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睡眠时间<7 h是肺癌患者CINV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肺癌患者CINV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好.

    肺癌化疗恶心呕吐列线图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放射组学诊断肾脏良恶性囊性病变

    余天一严子荣李子祥杨猛...
    1078-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放射组学列线图诊断良恶性肾囊性病变(CRL)的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8月至2023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Bosniak≥ Ⅱ级CRL患者169例,获取每名患者临床资料、CT图像,使用Excel的RAND函数以8: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35例)和验证集(34例),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检验方法筛选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运用Pyradiomics软件从感兴趣区域(ROI)中提取大量放射组学特征,并运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最佳放射组学特征.结果 最大径(t训练集=-2.797,t验证集=-1.490)在恶性CRL患者中更大、Bosniak分级(x2训练集=46.526,x2验证集=13.852)在恶性CRL患者中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提取18个放射组学特征计算Rad-score.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 分别为 0.94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98~0.990]、0.855(95%CI:0.643~1.000).放射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87(95%CI:0.972~1.000)、0.910(95%CI:0.746~1.000).联合以上两者的放射组学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85(95%CI:0.968~1.000)、0.931(95%CI:0.831~1.000).结论 基于CT放射组学列线图在鉴别良恶性CRL具有良好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肾囊肿计算机断层扫描放射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