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区
住区

庄惟敏

双月刊

1674-9073

zhuqu412@yahoo.com.cn

010-62783975

100084

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509室

住区/Journal Community Design
查看更多>>《住区》是一本关于住宅开发建设的大型学术读物,创办于2001年。《住区》的宗旨: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和房地产发展商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住区》采用主题办刊方式。每期一个主题。《住区》定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刊登国内外优秀的住区规划设计范例;发表各方面专家的学术论文;介绍政府部门对住区开发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以蛇口工业区为例

    杨镇源梁锦滔钱宇环
    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城市的空间形态逐渐发生变化.深圳产业由最初的低技术、低成本制造业向高技术、高效益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其城市形态也由以制造业工业园区为主导的高密度和低容积率的空间形态,向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的低密度和高容积率的空间形态转变.深圳产业空间的城市形态演变规律的研究探索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深圳蛇口工业区在特区成立的40年内,经历了产业转型的过程.本文选取蛇口工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体城市形态和城市街区形态层面上对其展开研究,分析功能、路网、绿地和岸线变化下的城市发展特点,探究区位、容积和覆盖率对街区形态的影响,并总结了产业转型升级下城市和街区的空间形态演变模式,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推广发展.

    城市规划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空间形态街区空间形态蛇口工业区

    基于共生活力的三线老工业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绵阳市跃进路为例

    何林君徐苗张莉媛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遗产型的传统老工业街区更新思路比较局限,以过度保护或商业化的更新为主,忽略了经济活力、社会活力、空间活力三者之间的平衡,最终导致更新后活力不足.三线老工业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其特殊性,其活力问题亟需重视.基于此,文章引入"共生活力"思想,借助房价、大众点评POI、百度热力图、人口普查数据、网络点评文本、路网等多源数据构建三线老工业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后的活力评价体系.以绵阳市跃进路为实证研究,分析活力状态及特征,挖掘活力差异性的动因,并从完善参与主体管理体系,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强化共生活力正向要素,灵活调节活力影响机制两个层面提出活力提升策略,以期为类似的三线老工业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供一定思路和借鉴.

    三线老工业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共生活力多源数据绵阳市跃进路

    单位制老旧小区的场景化更新探索——以老山社区更新设计为例

    王婷康北吕虎臣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更新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老旧社区有机更新成为存量语境下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抓手.然而,单位制老旧小区的空间组织、邻里关系、历史文化极具特殊性,改造过程有较高复杂性和综合性.本文以"完整社区"的"硬件"和"软件"协同更新为出发点,以未来社区的场景化理念为切入点,在解读、比较主流的社区更新理念内涵基础上,梳理单位制老旧小区的普遍问题和特殊性,提出以街区重塑、功能弥合和生活服务共享为路径的场景化更新模式,并以老山社区场景化更新为例,探究单位制住区场景化更新的实践路径.

    城市更新完整社区未来社区单位制老旧小区场景化更新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更新类型与特征研究——以成都市望平社区为例

    黑清敏马涛刘虹敏韩腾飞...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更新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践中,较为注重物质空间的提升,对消费活力和符号意象的关注有限.场景理论以消费为导向,以空间设施组合为载体,以文化消费实践为表现形式,为城市社区更新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成都城市社区更新通过空间环境、舒适物设施、文化消费活动的综合提升,营造了戏剧性与真实性有机结合的符号意象,在全球变化语境和地方治理线索中探索出城市社区更新的在地化路径.基于场景理论提出成都城市社区更新的4种场景营造类型,以望平社区更新实践为例,分析其场景营造特征,以期为城市社区更新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社区更新场景理论场景营造成都市望平社区

    基于CEMs的改造后老旧小区街道空间调查——以东营市胜源小区周边街道为例

    田昭源田茂宝李亚菲王月涛...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城市已从增量发展阶段转为存量发展阶段.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其空间资源逐渐不能满足当下生活需求.街道作为小区的空间骨架,是人行活动的空间,其空间质量直接影响了居民对小区的感知.文章以改造后老旧小区街道空间使用后评估为研究对象,以东营市胜源小区周边街道为例,运用捕获评估方法调查(CEMs),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改造后街道空间进行注意力行为调查和分析,从而对改造后街道空间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者主要关注7类街道空间节点,按照关注度依次为:管道设施>人行道>车行道>线路设施>信号设施>共享单车停放处>标志牌,并且阐明了不同年龄段使用者注意力和评价的差异,为老旧小区周边街道改造提供了改造重点和改造方向,可对其他老旧小区街道空间改造提升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老旧小区改造街道空间空间调查方法捕获评估方法调查改造后评估

    基于行为时空特征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形态测度方法——以苏州古城为例

    朱晓雅赵晓龙裴立东陈舒攀...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生活圈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基本单元,如何精准识别老年人生活圈形态成为生活圈规划的核心问题.老年人日常生活圈本质上表征老年人与社区空间的供需关系.因此,本文通过PPGIS调查方法,归纳总结社区老年人的行为时空特征;根据老年人的行为时空特征数据,采用栅格法划分生活圈空间范围,在栅格中构建"频率-距离"统计模型识别老年人日常生活圈的圈层形态.通过对比三个苏州市典型社区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测度不同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圈形态.

    生活圈规划行为时空特征社区生活圈形态测度老年人

    社区融入视角下老旧社区评价及优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鼓楼片区为例

    李伊仑张馨月梁江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中的老旧社区通常配备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城市新移民,但他们进入社区后,原有的社会关系解体,新关系建立困难,参与度和融入感较低.文章以社区融入为切入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呼和浩特鼓楼片区,从社交情况、社区活动情况、对社区的认同以及参与改造社区四个方面建立社区融入评价体系,以回归分析法探究社区融入与空间要素的关联.结果表明,社区融入对于绿地率的相关系数较低,改造重点为社区之间的公共空间,进而提出相应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为社区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新旧居民和谐生活.

    社区融入新移民社交场所公共空间

    使用者行为视角的城市公园场景优化研究

    谢晓欢李银榕王若冰李妍汀...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园是健康城市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游客在公园内的游憩行为也更加活跃和多变,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变化已成为公园有效设计和管理的新挑战.本研究选取了深圳市三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数据识别了各个公园游客的行为轨迹特征,并通过实地调研对公园内部的典型场景进行分类.基于使用者行为特征,本研究提出了适应使用者需求差异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建议,以对未来的公园设计和运营提供支持.

    城市公园场景分类空间分布优化设计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数据

    2015-2022我国社区微更新的研究重点分析与评价——基于Ucinet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刁游卢峰蒋敏蒲玥潼...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微更新是我国城市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必然趋势.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和Ucinet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国内文献进行梳理,探讨了社区微更新研究的年发表量变化及期刊分布、关键主题及其演进等内容.研究表明,当前社区微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空间更新的操作方法,二是更新过程中公众参与平台与路径的搭建,三是更新后治理与运营维护机制的探索;同时,基于当下"双碳"目标与"人民城市建设"背景,文章提出未来社区微更新应加强微更新全生命周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城市内涵发展社区微更新文献计量分析UcinetCit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