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区
住区

庄惟敏

双月刊

1674-9073

zhuqu412@yahoo.com.cn

010-62783975

100084

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509室

住区/Journal Community Design
查看更多>>《住区》是一本关于住宅开发建设的大型学术读物,创办于2001年。《住区》的宗旨: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和房地产发展商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住区》采用主题办刊方式。每期一个主题。《住区》定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刊登国内外优秀的住区规划设计范例;发表各方面专家的学术论文;介绍政府部门对住区开发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和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居民生活的老旧小区碳排放评估及低碳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姑苏区典型住区为例

    平天逸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住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进行低碳更新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抓手.老旧小区的能源消耗量大和资源利用率低,是住区低碳更新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苏州市姑苏区12个典型老旧小区为例,从居民生活方式切入,进行住区碳排放测算和碳排放效率测度,评估其碳排放和碳效率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区既有改造类型,基于"改造类型—碳排放量—碳排放效率"三维度构建了决策框架,制定低碳更新路径,在建筑能源、交通出行、资源配置、废弃物处理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提出差异化的低碳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小区低碳更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碳排放碳排放效率老旧小区更新策略苏州市

    交通视角下深圳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中心体系评估

    郭莉陈梓林殷嘉俊周青峰...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空间结构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交通出行数据,采用社区发现算法识别现状城市空间结构,并与国土空间总规划提出的空间结构进行对比评估.研究发现中心城区内的组团具有吸引强度大和范围广的特点,规划组团分化成了多个组团,其位置和范围与规划有较大差异;中心城以外识别的组团与规划组团空间位置基本一致,但量级与规划差异较大.从走廊对比看,外围地区以临近组团联系为主,长距离跨组团的走廊较弱.此外,分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体系确定的十二个市级中心的就业吸引特征,并结合建成环境、职住关联、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因素,分析市级中心就业吸引能级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对中心吸引力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职住比、就业密度、公交站点可达性、金融业占比、轨道站点500m覆盖度、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最后,结合分析评估结果,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建议.

    空间结构中心体系规划评估组团吸引能力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气候图研究——以深圳龙华区为例

    徐明东黄邓楷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进程加速催生了许多高密度城市及建筑群,对城市气候造成了许多如热岛效应和城市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气候问题,科学、准确地评估城市气候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改善对策,对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具有高密度特征的深圳龙华区,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整合现状气候信息展开研究.以城市热岛及通风问题,将热负荷因子和通风潜力因子空间叠加构建城市气候图.报告发现龙华区气候状况亟待改善,并根据影响程度按1~7级分类,提出"三区两廊多核心"的气候规划优化结构.此外,从绿地系统、开敞空间及水系规划中提出具体规划建议.本文从城市规划视角分析了龙华区热岛效应和通风问题的成因,给出相应的保护和规划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龙华区以及其他高密度建成区提供气候规划参照,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气候图通风潜力热负荷高密度城市中心区

    健康交通评价体系框架研究——美国健康交通实践经验

    程海帆黄玲戴赵倩于斐...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现有健康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为基础,对现有交通评价体系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健康交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探索美国构建交通健康工具的相关参与人员、指标文件选择与指标体系构建过程,总结美国健康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路径与方法.依据美国案例为我国现行健康交通评价体系提出一点建议:1.在指标依据方面,建议采取"大数据+指标文件"方法,通过提供数据支持健康交通指标体系;2.在指标体系方面,通过分层级和增加指标要素的方法,构建健康交通评价指标体系;3.在指标赋值方面,通过采用循证策略,保障指标的可行性;4.在公众审查方面,通过多角度考虑、多合作方共同参与的方法,完善健康交通指标体系.

    城市规划健康交通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美国案例

    儿童安全通学街道的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国外经验的分析

    刘静曾一桓谭林刘俊...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学街道是儿童通学出行和社会性活动的重要承载空间,建设儿童安全通学街道成为推动儿童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关于儿童安全上学道路建设的优秀案例,认为交通的安全性、社区环境的友好性、政策措施以及多组织合作的开发模式是营造儿童安全通学街道的核心要素.进一步选择石油南路小学通学街道,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方式,在厘清现状问题基础上,从道路交通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政策治理和多主体合作四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儿童友好城市通学街道户外活动空间儿童发展权力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南宁历史城区活力影响因素研究

    韦晗雨王国光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南宁历史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多源数据的定量测度方法,描述活力时空变化特征,筛选活力影响因素指标,并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讨论指标对历史城区活力的影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街道环境、功能业态和交通可达性对历史城区活力的影响有时空异质性.可步行性、餐饮、文化休闲和生活住宿密度与历史城区活力呈正相关.餐饮、生活住宿、购物、医疗保健密度和距公交站点距离对工作日的活力影响程度更为显著,而在周末,可步行性、天空视率、绿视率和行政办公密度对活力的影响程度更强.最后提出了提升历史城区活力的规划设计启示.

    多源数据历史城区活力百度热力图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南宁历史城区

    城市更新的空间网红化与地方的再营造——以上生新所城市更新为例

    任鑫覃洋潘骁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互联网兴起和注意力经济崛起的双重影响下,城市空间更新的模式正发生转变,如何应对城市更新的空间网红化成为当下地方建构的新课题.研究以网红现象为视角,尝试认知在网络技术信息时代当代中国城市更新的网红化趋势,分析网红趋向下的城市更新导致地方缺位等问题,并探讨在网红时代背景下"地方"如何去延续.基于文化背景介绍和相关文献研究,提出以文化原真创造"地方"、以内容运营延续"地方"、以网络媒介重塑"地方";选取上生新所的更新实践作为实证案例,通过对更新过程中地方营造的策略研究,对网红驱动下城市更新的地方建造逻辑进行印证,以此对新时期的城市空间更新实践带来一定的启示和经验.

    城市更新网红化地方营造上生新所

    村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其格局优化——以福建南靖金山镇十村为例

    廖红春罗涛刘江黄丽坤...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资源作为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十村为例,运用MCR模型获得土地适宜性分区,并将其与现状土地利用性质对比,识别得到各类用地的冲突斑块.研究遵循生态功能保护优先、基本农田不减少、耕地总量保持平衡、集约节约以及高效利用的原则优化冲突斑块,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验证了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调整后,生态保护区用地面积同比增加112.3ha,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同比减少103.19ha和7.76ha,实现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用地及建设用地更加集约节约等规划目标.这一方法将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实现村域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助力乡村振兴.

    MCR模型适宜性评价景观格局土地资源村域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哈尼村寨振兴路径研究——以元阳县脚弄村为例

    吴凡翟辉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乡村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代,"三生空间"作为乡村最重要的主体功能空间,其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本文以哈尼村寨脚弄村为研究对象,从"三生空间"协调视角切入,基于村寨"三生空间"现状发展问题,从强化生产空间、美化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空间及深化"三生"融合方面探讨策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和文化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

    哈尼梯田缓冲区乡村振兴统筹协调

    基于空间句法的罗城古镇街巷空间结构解读

    张云霞魏柯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完善罗城古镇街巷空间的量化研究.选取关键性指标,对古镇的街巷空间结构进行解读.结果显示:1.船型街是罗城古镇的线状空间组构核心,以船型街为代表的主街空间活力高,街道功能属性多元,反映其场所记忆;2.历史文化节点多围绕船型街进行布置,反映了古镇历史、经济、文化活动的状况;3.罗城古镇的空间组织和生长逻辑受商业活动的影响重大,二者相互促进,形成如今的空间格局.最后,文章提出了保持风貌、再现场景的旅游开发策略.

    空间句法罗城古镇街巷空间船型街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