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宅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宅科技
住宅科技

蔡鸣墉

月刊

1002-0454

zhuzkj@sina.com

020-64718289

200031

上海市复兴西路193号

住宅科技/Journal Housing Scienc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建设部主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科技问题为内容,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性与实用性兼顾,宣传国家住宅建设技术政策,报道住宅产业优秀成果,以科技进步推动住宅建设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建造背景下建筑产业互联网发展现状思考

    王洁凝王广明刘美霞张士彬...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产业互联网是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神经网络",是互联网与建筑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建筑业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工业制造领域通过数字化转型,已率先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塑.为加快推进建筑产业互联网发展,建议在深入学习借鉴我国工业互联网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速全要素数字化转型,推动建筑工业化升级,高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加快建筑产业互联网示范推广,以数字化驱动建筑业市场主体转型和发展方式变革.

    建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建造数字化转型

    我国县域创新空间规划设计探索——以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三期城市设计为例

    杨春侠饶恒远梁瑜
    6-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县域创新崛起的创新发展背景,分析总结县域创新空间发展的难点,包括创新载体水平不高、创新空间人气不旺、创新人才引力不足和创新优势转化较难等;并以县级市江阴市为例,探索其创新发展优势,介绍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三期项目的城市设计,通过构思蓝绿生态基底、三级轴线统领、大地块小街坊和功能多元交混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以及基于创新活力提升的项目特色营造,打造一个"创智绿港·烟火街市"式的数字创新园区,以期为相关地区规划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县域创新创新发展空间规划江阴市数字建设

    基于数字化赋能的城市儿童亲自然创新发展

    杨丹汤湃魏维轩董楠楠...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城市儿童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缺失已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数字化技术的空间赋能,儿童接触和体验自然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文章以城市存量绿色空间为载体,结合当前数字化技术发展,探索城市儿童亲自然体验的发展模式,分析总结面向儿童成长的自然教育发展阶段,并基于生态场景、数字场景与知识场景,提出构建数字化赋能的自然教育发展框架,并以徐汇田林社区公园、上海创智农园等数字化应用为例,详细阐述知识场景增强的数字化科普学习模式和自然体验增强的线上+线下情境化模式,探讨数字化赋能提升当前绿色空间的服务效能、体验维度、情境内容与知识学习的路径,以促进当代城市儿童亲自然力的发展,实现儿童亲自然行为、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增强.

    自然教育数字化赋能自然情境体验儿童亲自然力儿童友好环境

    基于pix2pixHD的类平面图空间分割清晰度提升及评价方法研究

    崔哲郭昱森敏惠李华...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图像转译算法生成建筑平面图的研究存在训练难、取样难、控制难、评价难等问题.为了探索更有效的训练及评价方法,文章基于先前研究,探索经典算法pix2pixHD在建筑"类平面图"生成上的应用方法.在样本实验中,发现算法的学习偏好,通过对pix2pixHD算法与"夹芯线"样本的结合运用,提升生成模型的学习效果,使生成图的空间分割线更加清晰;在算法实验中,通过改进评价生成图与真实图像素相似度的计算方法,提升评价的精确度,并提出用于量化评价空间分割清晰度的"矢量比值"算法.通过两种评价方法的优势互补,量化模型的学习效果和生成图质量,以获得生成效果好且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生成模型.研究结果可初步验证基于图像转译算法,从条件图到矢量结果图路线的可行性,可为训练高质量的建筑平面图生成模型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数字化图像转译类平面图空间分割清晰度生成模型评价方法

    基于使用需求与空间偏好模型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使用诊断应用

    顾卓行朱玮杨春侠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智能体测度分析技术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把握空间使用情况.文章探索城市滨水公共活动场所使用行为的智能体测度方法,将空间分析、诊断、优化与住区用户的需求偏好更加紧密结合.以北外滩滨水公共空间改造前后为例,利用聚类分析形成使用者情景需求模型,利用二元回归分析形成微观选择模型,从而归纳模拟周边用户在滨水、景观、休息、消费、文化、体育六大类活动的需求比例.根据模拟结果,发现其远水与近水空间的集中与复合化使用特征、空间局部拥堵问题,并验证空间尺度增加、设施类型丰富对活动均匀化的导向作用;继而提出近水空间尺度放大、空间设施多样化、交通网络便捷化等优化措施.

    住区滨水公共空间数字化多智能体模型情景需求模型微观选择模型空间改造

    建筑遗产保护视角下的社区景观设计

    陈敏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时代,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打造多元复合的社区景观,活化利用建筑遗产,激发区域活力,赋能社区发展,是重要的设计命题.文章选取口袋公园和历史风貌街区两类社区景观类型,探讨保护更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设计手法的分析及建成效果的评估,阐述建筑遗产保护视角下的社区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社区景观更新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建筑遗产活态遗产保护社区景观设计城市更新

    黔中产石 遂与木合 混而筑居:贵阳市镇山村布依族石板民居建构文化探究

    杨亚军杨健邓伟霞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民族的民居建构文化是该民族的精神和意识的集中体现之一,也是该民族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思想观念、艺术风格、社会习俗与生活方式等的总和.布依族石板民居是黔中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经典传统民居代表,文章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为例,深入挖掘石板民居建构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对记录与保留该地区传统石板民居、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石板民居传统民居布依族黔中建构文化物质建构意识建构

    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与规划策略探索——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

    张巧艺汪彬李隽严绚丽...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定区乡村资源丰富,乡村发展处于稳步探索阶段,建设成效较为明显,但在资源利用、前期规划、政策支持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文章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探讨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模式与规划策略.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相关文献研究,对嘉定区的村庄类型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产业导向进一步细分;在此基础上,选取北管村、大裕村和联一村3个典型示范村庄进行分析,探讨各类村庄的优势条件、发展成效与问题,总结其发展模式,为嘉定区未来乡村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规划策略村庄分类

    旅游发展下江南古镇地方性感知与游客愉悦感的耦合关系——以上海朱家角古镇为例

    张琳赵书涵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古镇的地方性与原真性显著影响旅游者的情绪感知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文章以上海朱家角古镇为例,通过问卷调研与数据分析,探索古镇地方性感知对游客愉悦感的影响,梳理古镇景观地方性感知过程,构建"地方性感知—愉悦感"的影响效应模型.研究表明,旅游古镇的物质环境地方性、文化符号地方性与行为活动地方性是主要的地方性感知因素,对游客愉悦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江南古镇景观地方性的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江南古镇古镇旅游地方性愉悦感结构方程模型

    卷首语

    杨春侠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