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住宅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住宅科技
住宅科技

蔡鸣墉

月刊

1002-0454

zhuzkj@sina.com

020-64718289

200031

上海市复兴西路193号

住宅科技/Journal Housing Scienc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建设部主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科技问题为内容,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性与实用性兼顾,宣传国家住宅建设技术政策,报道住宅产业优秀成果,以科技进步推动住宅建设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巴黎奥斯曼公寓建筑——城市空间建构规律与建筑类型解读

    纪怀千沙永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奥斯曼主导的大规模改造后的巴黎成为19世纪后期欧洲城市和美国城市进行更新升级的一个重要范本,影响深远.文章通过分析巴黎奥斯曼街区的地块划分方式、建筑平面轮廓与地块形状"匹配"关系、街坊和建筑的立面构成特征,阐释体现巴黎特征的城市空间建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奥斯曼公寓建筑案例说明这类城市建筑类型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规律.

    巴黎大改造奥斯曼公寓建筑街道街坊地块建筑类型

    基于织补理论的旧城区文脉传承路径探索——以深圳市"沙井古墟新生"项目为例

    王广源徐齐帆谭国森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旧城区历史地段的文脉延续已成为各地的重要议题.文章从城市织补理论的整体全局观出发,探寻旧城区历史地段文脉传承路径.基于织补理论"点—线—网"的步骤,提出"提取核心—激活核心—串联核心—形成网络"的织补思路;同时结合深圳市"沙井古墟新生"项目进行分析,探讨解决城市空间破碎化、历史地段文脉碎片化问题的具体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城市新旧空间一体化程度,延续旧城区历史地段文脉.

    城市更新织补理论旧城区历史地段文脉传承沙井古墟

    基于空间品质规划策略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研究——以苏州为例

    苗丝雨肖扬陈静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景观格局分析、KNN分析、随机森林算法和随机种子-元胞自动机算法,剖析苏州2000-2020年城市空间增长模式,并对未来空间扩张趋势进行预测;探究空间品质优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法,为空间管控提供参考;最后指出土地利用布局模拟需综合考虑底线约束和品质引导双重目标,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的集约化、高效化和精细化.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空间品质聚类分析元胞自动机模型

    基于多源城市数据的游览线路定制——以上海南京路片区为例

    饶恒远邢翔瑞杨春侠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背景,分析定制旅游发展难点,引入新城市科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协调城市旅游"个性化"与"规模化"之间的矛盾;并以上海南京路片区为例,探索基于多源城市数据的定制城市旅游线路设计,通过多源城市数据分析和研判、建构评价体系、数据可视化等分析手段,针对不同个性客群定制游览路线,以期为城市旅游服务提供思路借鉴.

    新城市科学多源城市数据定制旅游城市旅游

    社区感影响要素与建成环境的关系研究

    司马蕾蒋尹泽林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根据国外经验,提升居住者的社区感是确保此类社区长期健康运营的关键,而社区的建成环境对于社区感的产生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回顾社区感的基本理论与影响模型,梳理基于新城市主义和社会生态框架的建成环境主观感知变量与社区感之间关系,以及步行友好性和公共空间属性两项重要的客观建成环境对社区感的影响方式.研究有利于深化对建成环境与社区感关系的理解,可为基于国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的规划设计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感社会住宅青年社区住区设计住宅设计

    赣东抚河流域明清祠堂建筑形制初探

    席伟杰李久君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明代宗法礼制的改变和宗族势力的发展,江西地区宗祠大量兴建,这一现象在赣东抚河流域尤为典型.文章借助文献研读、田野调查与归纳比较等方法,分析抚河流域的明清祠堂的类型、选址布局、平面形制、构架式样与构造节点,对祠堂建筑形制与区域演变特征进行研究考证,为抚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域明清祠堂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抚河流域祠堂建筑宗祠建筑形制享寝分离享寝合一

    集体记忆视角的历史地名保护——以上海松江石湖荡镇为例

    寇怀云顾玄渊钟晓华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名是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历史地名有助于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当前大量城市地名仅具有简单的地理标识功能,而不具备传承地方文化的社会公共作用;同时,大量老地名承载的社会历史记忆逐渐湮灭佚失.文章从集体记忆理论出发,通过对集体记忆特性的分析,发现其中蕴含地名历史记忆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由此,构建集体记忆特性与地名历史记忆关联的地名保护框架,探讨历史地名的保护思路,并以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的地名规划为例加以具体阐释.

    历史地名集体记忆地名规划文化遗产保护

    国内适老化设计研究综述和趋势探讨

    吴汶桉赵圣洁张秋蓉牛牧...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适老化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从年度文献数量、文献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研究领域分类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2011-2023年适老化设计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时间特征,旨在揭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探索老年人居住需求、打造老年人宜居生活环境、建设城市适老化空间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适老化设计CiteSpace知识图谱住宅适老化公共空间适老化景观老年宜居环境

    上海市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的历史变迁

    赵曾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建筑抗震设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6度设防到7度设防逐步提高的过程.文章全面梳理上海市各时期建筑建造时需参考的地震区划图和抗震设计标准,将各版本抗震设计规范设防水准分为3个阶段,即单一水准设防阶段、三水准设防阶段和三水准+性能化设防阶段;同时对其中的地震动参数主要是动力系数β、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特征周期Tg的取值变化进行比较汇总,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上海市既有房屋的改建、改造工作.

    抗震设防标准既有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历史变迁

    住宅科技2024年总目次

    64-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