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姜志宽

双月刊

1671-2781

zhwsscyx@chines.cn

025-84417522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ic Insecticides & Equipment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由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是我国卫生杀虫药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实用型专业期刊,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信息相合,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有害生物防制学科建设与发展

    姜海婷姜志宽
    30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回顾中国有害生物防制学科发展历程,分析有害生物防制相关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需构建整合型有害生物防制学科体系,加强专业型有害生物防制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紧密型有害生物防制学术共同体,打造高质量有害生物防制学术期刊及著作,并加强跨领域有害生物防制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有害生物防制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构建绿色和谐的人居环境.

    有害生物防制学科建设学术共同体人才培养

    2种杀虫剂对野外蜱虫杀灭效果研究

    杜俊王延东郑加玉成朔...
    307-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顺式氯氰菊酯悬浮剂对野外蜱虫的杀灭效果,探索一种高效稳定长期有效的蜱虫控制新方法,便于在蜱传疾病暴发流行和应急状态时快速降低蜱虫密度.方法 选择蜱虫侵害率较高的野外自然环境,划定100 m2规模的3 块区域,2 处作为试验区,1 处作为对照区,杀灭前用布旗法对 3 块划定区域的蜱虫密度进行本底调查,之后,用普通喷雾器对试验区现场进行杀虫剂滞留喷洒,开展蜱虫杀灭效果试验.结果 在药物喷洒 1d后试验区游离蜱密度为 0,14 d时现场复核,喷洒顺式氯氰菊酯悬浮剂的试验区监测到蜱虫,而喷洒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试验区42d后仍未监测到游离蜱,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杀灭蜱虫持效期更长.结论 卫生杀虫剂可快速降低游离蜱密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具有较好的灭蜱效果,灭蜱持效性更佳.

    高效杀虫剂蜱类效果

    一种复方中药精油抗菌消炎及驱蚊活性初步研究

    陈靖颖杨晓旭
    310-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一种复方中药精油的抑菌、抗炎活性及其驱蚊效果,并对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复方精油;滤纸片法测试复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将 36 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皮酚软膏组及复方精油组,建立小鼠急性虫咬性皮炎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皮损处病理学切片及其炎症因子水平以验证复方精油对小鼠急性虫咬性皮炎的抗炎效果;对复方精油进行驱避蚊虫药效试验,验证其驱蚊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复方精油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与单方精油比较,复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更好,其抑菌圈直径为(17.25±0.37)mm,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对中度敏感;复方精油有效降低了小鼠虫咬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组织水肿程度,减少了皮损组织炎性细胞产生与肥大细胞浸润,降低了小鼠血清TNF-α、IFN-γ、IL-6、IL-1β水平;复方精油对白纹伊蚊的有效驱避时间为 7.83 h;GC-MS检测出精油中含有芳香类、萜类等 28 种化学成分.结论 该复方精油有一定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小鼠虫咬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有效成分中芳香类化合物占比最多,驱避时间优越,符合预期效果.

    驱蚊效果复方精油抑菌活性消炎活性

    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卫生杀虫剂杀灭蚊幼效果研究

    廖宁欧阳颐唐小兰马海芳...
    315-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温度条件对 3 种卫生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浸渍法,将幼虫置于一定浓度杀虫剂药液中,观察不同温度下蚊幼虫的死亡情况,分析温度对杀虫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 温度对 3 种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影响不同.高效氯氰菊酯在 25、30℃时杀灭蚊幼虫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约6.5 h,其他温度条件下杀灭蚊幼虫时间缩短,40℃时仅需0.5 h.倍硫磷和残杀威均随着温度的升高,杀灭蚊幼虫所需时间缩短,最短仅需 0.5 h.结论 不同温度条件对不同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时间的影响规律不同.这一研究结论可用于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时选择有效杀虫剂的快速筛选研究.

    温度卫生杀虫剂蚊幼虫杀灭效果

    2020-2023年宝鸡市蝇类生态学监测及家蝇抗药性调查

    王军浩付海龙王钊郭仲夏...
    318-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宝鸡市蝇类种群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规律及家蝇抗药性现状,为蝇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家蝇抗药性测定采用点滴法.结果 2020-2023 年共捕获3 科2 属6 种7 178只成蝇,平均密度为 1.43 只/笼;全年蝇活动高峰期为 6-8 月,8 月密度最高,为 2.62 只/笼;宝鸡市优势蝇种为家蝇、麻蝇,占比分别为 58.30%、12.13%.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2.03 只/笼),其次为餐饮外环境(1.49 只/笼)、居民区(1.12 只/笼),绿化带密度最低(1.09 只/笼);4 种生境中家蝇占比较高,且餐饮外环境、居民区家蝇占比均达 60%以上.家蝇对残杀威、敌敌畏、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6.37、54.25、146.03、38.44 倍.结论 6-8月是宝鸡市成蝇防控重点月份,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和居民区为重点防控区域,应在这些区域采取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孳生地治理、完善防蝇设施等综合防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蝇类密度水平,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蝇密度季节消长家蝇抗药性

    2022年苏州市蜚蠊种群监测及抗药性分析

    孙爱娟杨洋刘慧尉成芳...
    32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不同生境蜚蠊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变化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情况.方法 用粘捕法调查蜚蠊密度,用药膜法进行德国小蠊抗药性测定.结果 2022 年苏州市蜚蠊粘捕率和密度分别为7.20%和 0.40 只/张,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 94.24%,为优势种.蜚蠊粘捕率和密度 7 月最高,分别为9.73%和 0.56 只/张,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为 1.80 只/张,不同月份总体蜚蠊密度和农贸市场蜚蠊密度呈显著相关性(r=0.965,P=0.002).不同生境蜚蠊粘捕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89,P<0.001);德国小蠊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 3.36、6.18、1.08、1.79、0.79.结论 德国小蠊是苏州市蜚蠊优势种,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7 月是蜚蠊密度高峰月,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为中度抗性,对其他 4 种杀虫剂为低度抗性.

    蜚蠊密度抗药性

    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不同类型住宅小区中白纹伊蚊结果分析

    朱伟刘曜刘翔宇刘文涛...
    326-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徐汇区不同住宅小区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为制定科学、高效的住宅小区中白纹伊蚊密度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减少登革热在本地区的传播风险.方法 使用诱蚊诱卵器在 168 个住宅小区中于 6-10 月每 2 周开展一次监测,按照 3 种住宅类型和 8 个监测轮次记录诱蚊诱卵器阳性率,采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的正态分布分析,采用Krusl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的非参数检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和住宅小区绿化率及物业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为 5.17%;8 个监测轮次中,第 3 次(7 月)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最高,为 6.62%,第 8 次(10 月)最低,为2.98%,并在第6 次(9 月)小幅上升为4.92%;3 类住宅小区中,普通小区的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为 5.80%,高于高层小区的 3.9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密度小区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为 5.10%,介于两者之间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与物业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与绿化率无相关性.结论 住宅小区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在7 月出现最高峰,在9 月出现次高峰;普通小区的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层小区,且阳性率与物业费呈显著负相关;各住宅小区可根据物业人员蚊虫控制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白纹伊蚊防控工作.

    诱蚊诱卵器白纹伊蚊住宅小区阳性率

    丹东地区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调查

    刘宏波任清明刘国平郑东春...
    330-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丹东地区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类组成.方法 笼夜法捕鼠,采集鼠体外寄生蚤,分类鉴定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蚤种类.结果 在丹东地区捕鼠 449 只,经鉴定计 3 科 7 属 8 种,优势种为褐家鼠(36.53%)和黑线姬鼠(28.29%),不同生境鼠类组成不同.采获蚤类 485 只,分属 4 科 9 属 10 种,优势种为二齿新蚤(31.34%)和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25.77%),不同鼠体外寄生蚤的种类组成不同.结论 该调查为丹东地区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鼠类寄生蚤种类组成

    2021-2023年平邑县主要病媒生物监测分析

    张勇彭新涛
    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平邑县鼠类、成蚊、蝇类、蜚蠊的监测结果,为及时提出针对性防制措施,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推动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相应的生境中,对鼠类采用夹夜法、成蚊采用诱蚊灯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蜚蠊采用粘捕法,进行捕捉监测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应用于公共卫生环境治理的方案制定和实施中.结果 鼠密度:平均捕获率为 0.29%;蚊密度:平均密度 12.17%;蝇密度:平均为 2.73 只/笼;蜚蠊密度:平均密度 0.05 只/张.结论 通过监测,系统掌握了 4 种病媒生物的生境、密度、季节消长、种群构成情况,为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提供支撑,提升了防制成效,监测区域"四害"密度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控制标准要求.

    病媒生物监测防制对策

    2024全国卫生杀虫及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