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姜志宽

双月刊

1671-2781

zhwsscyx@chines.cn

025-84417522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ic Insecticides & Equipment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由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是我国卫生杀虫药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实用型专业期刊,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信息相合,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武汉市公园和农村白纹伊蚊种群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分析

    吴丽群雷励包继永陈晓敏...
    546-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武汉市公园和农村生境中白纹伊蚊种群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2022年6-10月在武汉市2个公园和2个村湾分别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和蛹,于实验室饲养至成蚊,抽提单只成蚊的基因组DNA,PCR扩增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后分析VGSC基因突变情况,并采用x2检验对种群间白纹伊蚊VGSC基因3个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检测公园生境白纹伊蚊104只和农村生境白纹伊蚊43只.公园白纹伊蚊种群VGSC基因的1016、1532与1534位点均存在突变,且1016与1534位点及1532与1534位点均存在联合突变;而农村白纹伊蚊种群VGSC基因的1016与1534位点存在突变,1532位点未发现突变,且未发现联合突变现象.公园白纹伊蚊种群1534位点TCC/S和TGC/C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农村种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公园种群和农村种群间1016位点GGA/G突变型等位基因与1532位点ACC/T突变型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0,P=0.263).结论 公园和农村白纹伊蚊种群VGSC基因突变情况有差异,建议开展白纹伊蚊VGSC基因突变监测,以进一步了解武汉市白纹伊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迅速发展的作用机制.

    白纹伊蚊抗药性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

    不同气象条件对蚊虫防制效果的效应分析

    卢世勇杨静陈京闽朱海阳...
    551-553,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与蚊虫防制效果的相关性,为蚊虫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诱蚊灯法收集并观察不同场所蚊虫密度变化情况,以防制当日平均风速、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和平均气压作为自变量,防制前后蚊虫密度下降程度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素对蚊虫防制效果的影响,不同生境防制前后蚊虫密度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影响蚊虫防制的主要气象因素平均风速为1.98 m/s,不同生境中蚊虫防制效果均达到70%标准要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2,P<0.05);以防制当日该地的平均风速、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气压4个气象条件与防制前后蚊密度下降程度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概率值P<0.05水平下,蚊虫防制效果与当日平均风速、平均湿度呈正相关,与平均温度、平均气压呈负相关.结论 蚊虫防制过程中选择上升气流,风速变化不宜过大或过小,可延长灭蚊药剂在空间的悬浮时间,提高防制效果;选择低温、较高湿度气象条件,农药不易挥发损失,可避免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的负温效应,提高蚊虫综合防制效果.

    气象条件蚊虫防制效果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方法的建立

    王春芳罗正汉汪雨荷张锦海...
    55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可用于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逆转录-酶促重组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RT-ERA)方法.方法 以SFTSV非结构蛋白NSs基因的保守序列为靶标,根据RT-ERA反应原理设计、合成荧光探针及对应引物,以pUC18为载体构建靶标质粒并在体外转录后作为阳性对照品,将阳性对照品倍比稀释后筛选出扩增效率最高的探针引物组合.利用筛选的探针引物组合,对不同拷贝数的阳性对照品进行荧光RT-ERA法扩增,评价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接着以新型布尼亚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的RNA为模板进行荧光RT-ERA法扩增,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最后用26例临床样本,检测与RT-qPCR的一致性.结果 在42℃恒温条件下,对于SFTSV RNA,40 min内最低检出限可达100 copies/p.l.当SFTSV核酸扩增为阳性时,其他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对26例怀疑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样本的检测显示,RT-ER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约为88.9%和100.0%;kappa值为92.3%.结论 建立了一种酶促重组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技术的SFTSV核酸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该方法在SFTS病原监测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酶促重组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

    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耐链霉素基因rpsL突变位点的检测

    郭丽民袁育何爱伟吴斌...
    559-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甘肃省鼠疫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耐链霉素基因rpsL序列突变特征,为突发人间鼠疫病临床用药及鼠疫菌耐药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962-2022年分离自甘肃省不同类型鼠疫疫源地376株鼠疫菌,提取DNA,根据鼠疫菌耐链霉素基因rpsL设计PCR引物和TaqMan-MGB荧光探针,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rpsL基因的突变位点,实时荧光PCR技术对甘肃省不同疫源地鼠疫菌耐链霉素基因rpsL的128位点碱基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376条rpsL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甘肃省不同类型鼠疫疫源地鼠疫菌rpsL基因全序列均未发生变异,不同年代的鼠疫菌rpsL基因碱基序列均相同,证实甘肃省鼠疫菌rpsL基因序列保守.376株甘肃省不同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羧基荧光素(FAM)探针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应检测rpsL基因(128:A),△Rn(normalized reporter)>3 000 000;所有鼠疫菌株亚磷酰胺(VIC)探针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应检测rpsL基因(128:G),△Rn<100 000.结论 建议甘肃省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持续流行的鼠疫监测点实验室进行鼠疫菌耐药性监测,及时发现本地鼠疫菌rpsL基因特征,为突发人间鼠疫诊疗提供依据.

    鼠疫菌rpsL基因TaqMan-MGB检测

    四川省三带喙库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携带情况调查

    张镇川李宇斯余技钢杜森焱...
    564-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四川省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携带情况,研究乙脑病毒分布的基本特征,为预测乙脑流行风险及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5-8月在四川省农村地区采集三带喙库蚊标本,将单只雌蚊研磨后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使用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蚊虫标本中的乙脑病毒,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蚊虫感染率的比较,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ri法.结果 2023年在四川省共采集蚊虫标本1 070只,其中178只蚊虫标本检测结果为乙脑病毒阳性,总体感染率为16.64%.以采样地区来看,川南和川东部分城市感染率较高;以采样生境来看,各生境感染率差异显著(x2=27.012,P<0.05),猪圈采样蚊虫感染率(13.47%)显著低于牛圈(21.85%)和农户(39.53%);以采样月份来看,5月采样蚊虫感染率(30.56%)和8月采样蚊虫感染率(26.21%)显著高于6月(13.03%)和7月(6.68%).结论 四川省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感染率较高,农村地区是乙脑病毒重要的自然疫源地.

    三带喙库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率

    2024年南京市登革热输入风险及本地传播风险评估分析

    李成国李碧涵宋丙栋陈学敏...
    568-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4年南京市登革热病例输入风险和蚊媒本地传播风险,为防止登革热本地传播,指导应急准备、提早部署防控工作,并为今后针对性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3年南京市登革热病例及蚊虫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南京市2018-2023年输入性登革热报告病例主要分布于6-11月.2019、2020、2021、2023年布雷图指数均7月最高,2018年和2022年年布雷图指数最高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6月.2018、2019、2021、2022年成蚊密度最高值出现在9月,2020年和2023年成蚊密度最高值出现在7月.2018年旧轮胎堆放地的成蚊密度最高,2019-2023年居民区的成蚊密度最高.应急监测启动时,布雷图指数和成蚊密度时有超标,但对输入性登革热疫点应急控制后,蚊媒密度下降且监测指标趋于平稳,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评估为"中等".结论 2024年南京市登革热输入风险较高,本地传播风险中等.6-11月是南京市登革热的输入高峰期,也是可能引发本地传播和流行的高峰期,应加强居民区蚊虫密度的监测和控制,规范地使用杀虫剂开展登革热应急处置,建立动态分级预警系统和合作机制,控制输入性登革热疫情,避免发生本地疫情的传播.

    登革热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

    安康市恙虫病流行情况与自然宿主及媒介特征分析

    原凌云陈果陈元慧杨敏...
    573-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安康市恙虫病疫情流行和自然宿主与传播媒介监测情况,为恙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3年安康市恙虫病报告病例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时空分析,根据恙虫病高发地区选择监测点,开展鼠类及恙螨监测.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检测采集的鼠血及鼠脏器混合物中恙虫病东方体.结果 2014-2023年,安康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342例,年报告病例数及地区分布呈上升及扩散趋势,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年龄集中于45~70岁,以农民为主,发病集中在4-10月.2023年捕获啮齿动物452只,鼠密度为12.55%,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带恙螨鼠类91只,恙螨1 484只,鼠带恙螨率为20.13%,恙螨指数为3.28,恙螨指数较高为普通纤恙螨、地里纤恙螨、东方纤恙螨.对452份鼠血及鼠脏器混合物进行检测,有1份样本恙虫病东方体阳性.结论 安康市为恙虫病过渡疫源地,近年病例呈上升及扩散趋势.相关机构应做好恙虫病病例救治,加强恙虫病诊疗培训;开展恙虫病病例监测与鼠及恙螨监测工作;强化恙虫病防病知识宣传,增强农民个人防护,有效降低病例发生.

    恙虫病流行特征恙螨媒介

    潍坊市2011-2023年主要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范子亮孙迪谷翠梅郭伟江...
    57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潍坊市2011-2023年主要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虫媒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潍坊市主要虫媒传染病的传染病监测资料和人口资料,进行发病时间分析、病例分布地图绘制和统计推断,并运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年变化率(APC)和年均变化率(AAPC).结果 2011-2023年潍坊市主要虫媒传染病的发病趋势总体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2023年呈现下降趋势,APC为-10.3%(-13.8%~-6.7%);肾综合征出血热、斑疹伤寒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10.1%(-15.3%~-4.7%)、-12.3%(-17.6%~-6.7%),其他5种传染病发病水平总体较为稳定,其中恙虫病2014-2023年呈现下降趋势,APC为-10.3%(-17.8%~-2.3%).虫媒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是临朐县(8.62/10万)、青州市(6.52/10万)和诸城市(6.39/10万),登革热、疟疾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登革热输入来源以东南亚国家为主(6例,66.67%),疟疾输入来源以非洲为主(70例,95.89%).虫媒传染病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69∶1(3 191∶1 883),发病年龄主要为26~75岁年龄段,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9.59%,前3位的人群类型为农民(87.45%)、工人(3.15%)、家务及待业(1.93%).结论 潍坊市2011-2023年主要虫媒传染病发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虫媒的繁殖、活动的影响下发病季节性明显,发病人群主要为职业暴露人群,应当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潍坊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监测

    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的鼠类及Hunnivirus监测分析

    王崇财卢素英孟凡进马伟博...
    583-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的鼠类分布及Hunnivirus携带情况,为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2023、2024年在三沙市永兴岛通过笼夜法,捕获鼠类,经分类鉴定后取其肝、肺、脾和膀胱等组织.根据病毒宏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应用RT-PCR法检测Hunnivirus.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生境的鼠类密度和构成比差异,用MEGA11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共放置有效鼠笼671只,捕获鼠类35只,总体鼠密度为5.22%.不同生境的鼠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6 3,df=3,P=0.690 1).共检测36份鼠类组织样本,2份检测出Hunnivirus阳性,均为褐家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阳性病毒序列与美国纽约市报告的褐家鼠Hunnivirus序列(NrHuV/NYC-E21)和中国广东报告的褐家鼠Hunnivirus序列(RatHuV/YY12/CHN)具有最密切的相关性,与牛、绵羊和鼠类中鉴定的Hunnivirus序列具有同源性.结论 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可能有Hunnivirus的传播风险,该病毒的宿主范围包括牛、鼠和羊等动物,可能在鼠和其他动物物种间发生跨物种传播,且该地区鼠密度较高,应持续监测并制定必要的防控策略.

    鼠类Hunnivirus鼠传疾病跨物种传播系统发育分析

    2023年吉隆口岸鼠形动物及携带病原体监测分析

    冯娟董鑫扎西德吉蒋丽莎...
    58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吉隆口岸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23年使用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分类鉴定鼠形动物种类并采集鼠形动物肝、脾、肾、肺等脏器,检测鼠疫杆菌、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立克次体、巴尔通体病原体.结果 在吉隆口岸捕获鼠形动物42只,经鉴定共计5种,分别为黄毛鼠、黄胸鼠、针毛鼠、小家鼠、黑家鼠,其中优势种为黄毛鼠(42.90%)和黄胸鼠(42.90%).从捕获的鼠形动物肝脏中检出巴尔通体核酸阳性4例,检出率为9.52%.结论 吉隆口岸鼠形动物存在巴尔通体自然感染,应加强相关监测工作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吉隆口岸鼠形动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