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转化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双月刊

2095-3097

zhuanhuayixue@sina.com

010-66958503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信息科

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转化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的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CN 10-1042/R,ISSN 2095-3097),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刊。本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主办,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田光主任担任本刊主编,采用同行评议评审论文,面向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何青松唐婕赵海涛李双任...
    25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10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 例.全部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2 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及心肌指标,以及2 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74%,49/54)较对照组(79.53%,41/54)高(P<0.05).治疗后,2 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上升,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肌酸激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改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伴心肌损伤的效果显著,对于心肌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高压氧肌细胞,心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效果及对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郑卫伟张志斌
    259-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年1-12 月接受治疗的140 例脓毒症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70 例和对照组70 例.2 组均按指南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2 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MGB1、TLR4 及NF-κB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记录2 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43%(64/70)优于对照组的 75.71%(53/70)(P<0.05).治疗后 2 组血清HMGB1、TLR4、NF-κB、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血清HMGB1、TLR4、NF-κB和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血必净注射液乌司他丁注射液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超敏C反应蛋白

    蜂胶补充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效果、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坤芳许圣慧谢轩于凯娜...
    264-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蜂胶补充治疗对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3 月—2022 年9 月收治的T2DM合并肺部感染9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胰岛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酒制蜂胶辅助治疗.比较2 组临床效果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分析2 组治疗前后血糖代谢及波动、血清炎性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5.56%(34/45)](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介素-6 水平低于对照组,自然杀伤细胞、CD4 +/CD8 +、CD4 +及CD3 +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蜂胶补充治疗对T2DM合并肺部感染效果较好,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调节糖代谢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糖尿病,2肺部感染蜂胶胰岛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自然杀伤细胞CD4阳性T淋巴细胞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黄晓勇沈婧
    268-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 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 年7 月—2023 年7 月时间段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 型糖尿病共123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61 例予以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观察组62 例则另外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症状控制评价量表(CSSD70)评分、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血清酶指标[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96.77%(60/62)]相较于对照组[81.97%(50/61)]更高(P<0.05).mRS、NIHSS评分及LDL-C、CK 浓度水平,治疗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而CSSD70 评分和HDL-C浓度水平,则较对照组更高(P<0.05).上述指标观察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TG、TC、LDH浓度水平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 组对比并无差异(P>0.05).结论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 型糖尿病有较高的疗效,能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型糖尿病依达拉奉右莰醇丁苯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

    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脉搏灌注指数监测下老年胃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俞蕾杨勇张繁张进...
    273-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脉搏灌注指数(PI)监测下老年胃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 年9 月—2024 年1 月收治的择期行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 90 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复合组和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组3 组各30 例.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分别予丙泊酚和依托咪酯麻醉,复合组予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混合液麻醉.比较3 组麻醉效果、围检查期不良反应,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1 min(T1)、胃镜置入时(T2)、肠镜通过脾曲时(T3)、检查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PI、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T0 和检查结束后1、6、24h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 复合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依托咪酯组;T1~T4 时,3 组PI、收缩压、舒张压、MAP和SpO2 均较T0 时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复合组和依托咪酯组波动幅度小于丙泊酚组(P<0.05).T0 和检查结束后1、6、24 h,3 组组间和组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检查期,复合组和依托咪酯组注射痛、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复合组和丙泊酚组肌颤发生率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胃肠镜检查麻醉效果显著,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较高.

    脉搏灌注指数依托咪酯丙泊酚内窥镜检查,胃肠道老年人镇静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

    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刘燕董晶晶裴文博徐方胜...
    27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8月—2022 年7 月择期全麻下初次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 例,随机分为前锯肌浅层平面阻滞组(S组)、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 例.S组与D组分别于麻醉前超声引导下识别前锯肌浅层和深层平面,并注入0.5%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注药后30 min利用针刺法测定痛觉减退的范围;C组直接行全身麻醉.记录3 组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记录 3 组术前、术后24 和48h恢复质量,拔管即刻及术后2h、6h、12h、24h和48h安静和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补救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组有3 例剔除,共纳入17 例.S组和D组均可产生锁骨中线~腋后线、第3~6 肋节段痛觉阳性区域,但均未超过前正中线;在相同节段D组阳性例数多于S组.与C组相比,S组和D组在切皮后3 min MAP和心率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12h和24h补救镇痛例数减少,术后24 h 15 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升高(P<0.05).安静时,S组和D组拔管即刻、术后 2h、6h、12h和 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咳嗽时,S组拔管即刻、术后2h和 6hVAS评分均低于C组,D组拔管即刻、术后 2h、6h、12h和 24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D组术后12h和24 h VAS评分低于S组(P<0.05).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锯肌浅层和深层平面阻滞均能为乳腺癌手术患者提供满意的围术期镇痛,且与浅层平面阻滞相比,深层平面阻滞在超声下操作更易建立,对手术操作影响小,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根治性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和镇痛血流动力学疼痛测定恢复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世豪钱俊
    284-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具有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恶性肿瘤.尽管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不断优化,但晚期NSCLC患者的5 年生存率仍较低.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抗肿瘤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抑制剂治疗被认为是N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就NSCLC的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肺肿瘤癌,非小细胞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综述

    外泌体miRNA在胃癌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彦杰于建平王虹宇王进宝...
    28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携带多种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微小RNA(miRNA)、环状RNA和长链非编码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在细胞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胃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广泛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早期检测外泌体miRNA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外泌体miRNA在胃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胃肿瘤外泌体miRNA诊断筛查治疗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第20届国际骨髓瘤学会年会研究热点报道

    马静远郝牧
    292-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的克隆性增殖.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明显改善了M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然而几乎所有患者都将产生耐药导致疾病复发难治,预后较差.因此,探究MM患者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并开发新的靶向治疗策略尤为重要.现对MM耐药机制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抗药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综述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维奈克拉嵌合抗原受体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李柯蓉孟繁媛罗凯旋陈茉弦...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超声(FUS)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具有机械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等生物学作用.近年来FUS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治疗方面有了一定进展.FUS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神经调控治疗疼痛,也可以通过热消融作用于靶组织达到治疗疼痛的效果,具有靶向、分辨率高、无创等优点.因此,本文就近年来FUS治疗NP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聚焦超声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神经调控热消融靶向治疗研究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