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制霉素片联合康复新液预防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口腔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Th17/Treg细胞免疫的影响

    闫娜张玲玲胡志伟王彭议...
    2022-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制霉素片联合康复新液预防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口腔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阻生智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口腔感染发生率、口腔菌群变化、Th17/Treg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1.63%,低于对照组的9.09%(P<0.05);术前两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螺旋体细菌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 d研究组革兰阴性菌、螺旋体数量低于对照组,革兰阳性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Th17、Treg、Th17/Treg、Foxp3、RORγt、IL-17、TGF-β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 d研究组Th17、Th17/Treg、RORγt、IL-17、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Treg、Fox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制霉素片联合康复新液可以减少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患者口腔感染发生率,维持口腔菌群稳态,调节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提高患者抗菌抗感染能力.

    制霉素片康复新液阻生智齿口腔感染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口腔菌群

    宫颈病变与阴道灌洗液炎性因子的关系及宫颈癌变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刘质斌申鑫鑫豆贝贝焦亚楼...
    2027-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阴道灌洗液辅助性T(Th)细胞与调节性T(Treg)细胞细胞因子差异性,并建立宫颈癌变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16感染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癌变情况分为宫颈癌组35例和非宫颈癌组165例,其中非宫颈癌组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分为无病变组5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58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55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阴道灌洗液Th与Treg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情况.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宫颈癌变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宫颈癌变的效能.结果 5组受试者阴道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IL-17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疾病进展,IL-6、IL-10、IL-17、TGF-β 呈增加趋势,而 TNF-α、IFN-γ、IL-2 呈降低趋势(P<0.05).宫颈癌组 1L-6、IL-10、IL-17、TGF-β高于非宫颈癌组,TNF-α、IFN-γ、IL-2水平低于非宫颈癌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宫颈癌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95%CI 0.736~0.90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14%、78.79%.结论 阴道灌洗液Th与Treg细胞因子与宫颈癌变密切关联,以各细胞因子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宫颈癌变风险预测效能.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病变宫颈癌阴道灌洗液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因子列线图

    子痫前期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miR-31-5p、miR-4286表达及意义

    苗丽晓杨超马建彩张丽娜...
    2032-2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PE)并发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清微小核糖核酸-31-5p(miR-31-5p)、微小核糖核酸-4286(miR-4286)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PE并发Hp感染孕妇198例纳入研究组,另择同期Hp感染的孕妇205例纳入对照组,随访至分娩.分析两组临床资料与妊娠结局、PE确诊时(T0)、妊娠28周第1天(T1)和妊娠30周第1天(T2)血清miR-31-5p、miR-4286表达水平,不同妊娠结局PE并发Hp感染孕妇不同时间点血清miR-31-5p、miR-4286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PE并发Hp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较对照组,研究组分娩方式剖宫产、妊娠结局不良比例更高,分娩孕周更短(P<0.05).研究组T1、T2血清miR-428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iR-31-5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PE并发Hp感染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miR-4286表达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血清miR-31-5p表达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检测各时间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40(P<0.05),敏感度为86.61%,特异度为90.70%.结论 PE并发Hp感染患者血清miR-31-5p表达水平更高,miR-4286表达水平更低,随着妊娠时间增加,血清miR-31-5p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miR-4286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联合检测各项指标对PE并发Hp感染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子痫前期幽门螺杆菌微小核糖核酸-31-5p微小核糖核酸-4286妊娠结局预测价值

    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产褥期感染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张云燕卢冠名周艳春王宗杰...
    2037-2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GMD)并发产褥期感染临床特征、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4例GMD并发产褥期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60例非糖尿病产褥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产褥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感染部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14例产褥期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22株,两组革兰阳性菌、真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研究组革兰阴性菌较对照组多,且研究组大肠埃希菌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产褥期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拉定、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50%,研究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性较对照组高(P<0.05);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50%,两组产褥期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头孢他啶、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的耐药性均>50%.结论 GMD患者并发产褥期感染与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病原菌感染部位等因素无关,GMD可影响产褥期感染患者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可增加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也可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妊娠合并糖尿病产褥期感染流行病学病原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血清NLRP3、sTNFR-Ⅰ、miR-182水平及其预测价值

    李海园陈自力孙艳李浩明...
    2041-2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胎膜早破(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A)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微小核糖核酸(miR)-182水平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PROM合并CA产妇52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收治的PROM未合并CA产妇5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CA分期分为Ⅰ期组25例和Ⅱ~Ⅲ期组27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CA分期血清NLRP3、sTNFR-Ⅰ、miR-182水平;Spearman分析PROM产妇血清NLRP3、sTN-FR-Ⅰ、miR-182水平与CA分期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指标对PROM合并C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NLRP3、sTNFR-Ⅰ、miR-182水平升高(P<0.05);与Ⅰ期组相比,Ⅱ~Ⅲ期组血清 NLRP3、sTNFR-Ⅰ、miR-182 水平升高(P<0.05);血清 NLRP3、sTNFR-Ⅰ、miR-182 水平与 CA 分期呈正相关(P<0.05);血清NLRP3、sTNFR-Ⅰ、miR-182联合检测诊断PROM合并CA的曲线下面积(AUC)比单个指标检测值高(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6.54%、90.74%.结论 PROM产妇合并CA血清NLRP3、sTNFR-Ⅰ、miR-182水平呈高表达,三指标与CA分期呈正相关,且三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PROM产妇合并CA的预测价值.

    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微小核糖核酸-18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价值

    2018-2023年海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周丽杨辉苏小虎
    2046-2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018-2023年海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流行病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3年5月血流感染的97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统计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分析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各年份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97例血流感染新生儿共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阳菌较多(66株,占比58.93%).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在不同胎龄中有差异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P<0.05),主要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在2018-2023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94.23%)和红霉素(100.00%)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100.00%)和氨苄西林(100.00%)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 2018-2023年海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居多,血流感染新生儿的病原菌在不同胎龄时的比较,发现有差异的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不同病原菌耐药性存在差异,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高.

    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流行病学儿童医院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

    金霞孙勇生陈蓉蓉何思思...
    2050-2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收治确诊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82例患儿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非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8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统计并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8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共分离出4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9株(65.91%),革兰阳性菌14株(31.82%),真菌1株(2.2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呋辛耐药11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0株;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耐药11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10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0株.妊娠期糖尿病、非母乳喂养、早产、新生儿休克、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妊娠期糖尿病、非母乳喂养、早产、新生儿休克、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耐药性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凝血纤溶指标在小儿感染性腹泻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胡玲唐锋王宝香
    2054-2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在小儿感染性腹泻病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就诊的12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组,依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51例和重度组36例,选取同期100名接受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儿童的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重度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儿童的FIB、t-PA、PAI-1、FDP、D-D水平依次升高(P<0.05);上述指标水平与研究组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FIB、t-PA、PAI-1、FDP、D-D诊断重度感染性腹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DP的AUC及在Cutoff值下的灵敏度最高,其次为D-D和t-PA.结论 感染性腹泻患儿表现为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异常,这些指标水平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FDP、D-D、t-PA等指标有望作为新型标志物用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情评价.

    凝血指标纤溶指标小儿感染性腹泻病情评价

    梔黄解毒饮对儿童甲型流感症状控制及血清α1-AG、α1-AT、IL-17、IFN-γ水平的影响

    邹艳萍刘辉夏清王嘉毅...
    2059-2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栀黄解毒饮对儿童甲型流感症状控制及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AG)、α1抗胰蛋白酶(α1-AT)、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绵阳市妇幼保健院(绵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甲型流感患儿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栀黄解毒饮,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疗效及症状控制情况,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血清α1-AG、α1-AT、IL-17、IFN-γ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比较,研究组治疗1周后的总有效率更高(94.87%,P<0.05).研究组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发热、鼻塞流涕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D8+及血清α1-AG、α1-AT、IL-17、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研究组更低(P<0.05);外周血CD4+、CD4+/CD8+升高,研究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栀黄解毒饮可调节甲型流感患儿血清α1-AG、α1-AT、IL-17、IFN-γ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并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控制症状,进而利于疗效的提高,且并未明显增加患儿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甲型流感儿童栀黄解毒饮症状控制α1酸性糖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

    我国457家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资源配置现状调查

    张洁祁琪涂佳佳刘芳...
    2064-2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县区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感控专职人员配置及相关教学与科研等现状.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式于2022年12月1日-30日随机抽取7个省份的县区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全国共457家中医医疗机构参与本次调查.其中,98.03%的医院已设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89.06%的医院已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97.37%的医院已设置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感控专职人员配备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医院占94.75%,符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的医院占42.45%.实际开放床位数为177 566张,共配备1 498名感控专职人员,护理专业为主,占64.55%;本科学历为主,占67.56%;中级职称为主,占39.99%;54.34%的专职人员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68.36%的专职人员已取得医院感染管理岗位证书.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有98家,承担医院感染教学任务的仅15家;近三年,9.19%的医院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科研活动.结论 我国县区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建立,但各级医院发展尚不均衡;感控专职人员梯队基本形成,但专业结构单一,实际开放床位2 000张以上的医院人员配备不足问题突出;教学及科研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

    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感控专职人员教学科研管理资源问卷调查现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