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病原学送检管理的相关信息化建设要求

    杜明梅霍瑞姚宏武刘运喜...
    2401-2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医疗机构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相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质量偏差问题和精准送检管理难点,本文从病原学送检相关诊疗业务信息化建设出发,提出诊疗和感控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建设功能、数据标准化、统计口径参数配置及信息化干预管理病原学送检的建议,为医疗机构获取准确规范的病原学送检指标数据,促进医疗机构精准高效的病原学送检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病原学送检精准送检抗菌药物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

    R-(+)-长叶薄荷酮对腹腔感染耐药菌小鼠的抗炎作用

    宫海燕杨珊珊王晓娟郑琳川...
    2405-2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腹腔感染耐药菌小鼠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绝对致死浓度(LC100),探讨R-(+)-长叶薄荷酮对腹腔感染耐药菌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 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耐药菌株感染模型组(Mod-el组)、R-(+)-长叶薄荷酮组(PU组,20 mg/kg)、头孢克肟组(CFM组,26 mg/kg),每组10只;除NC组外,其他试验组进行干预,连续3 d,1次/d,Model组按照20 ml/kg经口灌胃食用油,PU组、CFM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R-(+)-长叶薄荷酮、头孢克肟,第3天给药后1 h,腹腔注射耐药大肠埃希菌(10 ml/kg),观察24、48 h后收集小鼠眼眶血、腹腔冲洗液、腹膜组织;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腹腔冲洗液的白细胞计数;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血细胞形态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腹腔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腹腔感染耐药菌小鼠的LC50和LC100分别是1。50× 108 CFU/ml、2。25× 108 CFU/ml;与NC组相比,Model组小鼠腹腔内存在弥漫性炎症,腹腔充血、水肿;而PU组、CFM组小鼠腹腔内炎症、充血、水肿程度较Model组不明显;眼眶血白细胞计数表明PU组较NC组有所降低,较Model组、CFM组无统计学差异;腹腔冲洗液白细胞计数PU组低于Model组,较NC组增高,较CFM组无统计学差异,表明R-(+)-长叶薄荷酮对腹腔感染耐药菌小鼠具有抗炎作用(P<0。05);HE结果显示,PU组、CFM组腹膜组织结构完整,间皮细胞排列整齐,腹膜组织间质较NC组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相对于Model组腹膜组织结构更加完整,淋巴细胞浸润较少,表明R-(+)-长叶薄荷酮对腹腔耐药菌的感染具有显著的抗感染保护作用。结论 R-(+)-长叶薄荷酮对腹腔感染耐药菌小鼠具有一定抗炎作用,为R-(+)-长叶薄荷酮抗感染药理作用机制的探索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R-(+)-长叶薄荷酮腹腔感染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抗炎作用

    1990-2019年亚洲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分析及2020-2029年预测

    丁东方杨瑶林锦绣李玉柱...
    2411-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亚洲48个国家和地区按年龄、性别和国家划分的下呼吸道感染(LRIs)的疾病负担及其可归因风险因素以及未来10年的趋势预测。方法 通过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报告了LRIs导致的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和年龄标准化DALYs率;通过R 4。2。2软件中移动自回归平均模型(ARI-MA)对2020-2029年亚洲地区LRIs的年龄标准化DALYs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9年,亚洲地区LRIs的总体DALYs为4 277。77万人年,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 69。1%;LRIs的总体年龄标准化DALYs率为每10万人1 130例(999。4~1 291),自1990 年以来下降了 70。5%,EAPC 为-4。20(-4。29~4。11);2019 年印度的 DALYs(1 852。70万人年)最高,其次为巴基斯坦(486。06万人年)和中国(402。07万人年),LRIs年龄标准化DALYs率最高的是柬埔寨(3 385。66/10万),其次是老挝(2 665。93/10万)和阿富汗(2 642。72/10万);2019年在亚洲地区全年龄段人群中,LRIs的DALYs率在0~5岁患儿中最大,其中0~6天新生儿的疾病负担最重;2019年亚洲地区儿童消瘦(3 489。26/10万)、低体质量儿童(1 934。65/10万)和固体燃料引起的居家空气污染(1 434。29/10万)是<5岁LRIs患儿DALYs率的三大危险因素。结论 尽管LRIs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9年期间以及2020-2029年的预测中均为下降趋势,但<5岁患儿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应实施接种疫苗,改善营养和运动等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是减少相关风险因素的暴露,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

    流行病学下呼吸道感染DALYs疾病负担危险因素预测亚洲

    1 490株血液标本分离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刘超梅李方舒周璐坤王振楠...
    2417-2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血流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969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血培养阳性结果,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应年份标准对药敏结果进行判读。结果 共分离细菌1 490株,革兰阳性菌756株(50。74%)、革兰阴性菌734株(49。26%);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马耳他布鲁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儿童与成人血培养分离菌株的构成存在一定差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低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P<0。05),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100。00%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92%;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检出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1。61%、12。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15%。结论 血培养分离细菌种类较多,且耐药形势严重,应加强血流感染病原学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血培养血流感染细菌不同年龄组抗菌药物耐药性

    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肾功能不全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王丽陈瑞许彬唐莲...
    2422-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肾功能不全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药谷浓度监测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重症医学科2018年6月-2023年3月收治的革兰阳性菌感染肾功能不全患者83例,分为替考拉宁治疗组43例和利奈唑胺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革兰阳性菌清除率、血药谷浓度监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替考拉宁治疗组和利奈唑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和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分别为72。1%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替考拉宁治疗组和利奈唑胺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利奈唑胺治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42。5%);替考拉宁治疗组血药浓度达标率和超标率分别为79。1%和7。0%,利奈唑胺治疗组分别为2。5%和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在革兰阳性菌感染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相对于利奈唑胺,使用替考拉宁的用药安全性更高;而与替考拉宁相比较,利奈唑胺抗感染疗效更好,但血药浓度超标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革兰阳性菌感染肾功能不全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临床疗效安全性

    风险列线图模型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梁凯琼黎燕宁黄娟周子筌...
    2428-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患者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为KP患者产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广西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1 484例)和验证集(636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训练集分为耐药组(260例)和非耐药组(1 22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P患者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对住院患者CR-KP感染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痰、尿液标本是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来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检出前住院天数、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联用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训练集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00(95%CI:0。769~0。831),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DCA阈值概率范围为5%~55%;验证集模型AUC值为0。827(95%CI:0。783~0。871),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DCA阈值概率范围为5%~57%。结论 住院时间长、患有基础疾病、联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CR-KP感染的风险较高,经列线图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CR-KP感染发生的风险。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危险因素感染防控列线图模型风险预测住院患者

    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变迁及耐药性

    曹荟哲王科宇郑青周玉...
    2434-2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变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老年CRE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60~106岁老年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CRE的检出情况、变化趋势、标本来源、菌株构成、科室分布以及耐药性特点。结果 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CRE 677株(32。27%),2017-2021年间医院CRE检出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CRE菌株类型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比75。48%),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比11。37%)和产气肠杆菌(占比7。98%),其中肺炎克雷伯菌CRE检出率最高,但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而后两者CRE检出率逐年上升且趋势明显;CRE菌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61。30%);科室分布以呼吸科监护室检出率最高(45。87%);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CRE大多呈多耐药表型,三种主要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等多种药物耐药率>75%,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则保持相对较好的敏感性,但三种菌耐药特点各有不同。结论 老年患者CRE检出率高,科室分布范围广,且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医院应加强老年CRE患者的早期识别和主动筛查、督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强化CRE感染患者的接触预防、隔离及环境清洁等措施,减少CRE在老年病房的克隆传播和流行。

    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感染变迁老年患者

    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王晓艳史继静李晓亮刘素霞...
    2439-2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ICU(包括医院所有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情况分为脓毒症组(75例)、脓毒性休克组(60例);随访28 d,根据研究组的预后情况分为良好预后组(96例)和不良预后组(39例),另选同期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4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对照组之间,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之间,良好预后组、不良预后组之间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及APACHE Ⅱ评分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PCT)、干扰素(IFN)-γ、CD3+、CD4+、CD8+、CD4+/CD8+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与ICU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CRP、IL-6、PCT、IFN-γ、CD8+水平及 APACHEⅡ 评分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性休克组CRP、IL-6、PCT、IFN-γ、CD8+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高于脓毒症组,CD3+、CD4+、CD4+/CD8+低于脓毒症组(P<0。05);与良好预后组相比,不良预后组CRP、IL-6、PCT、IFN-γ、CD8+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升高,CD3+、CD4+、CD4+/CD8+降低(P<0。05);CRP、IL-6、PCT、IFN-y、CD8+水平及 APACHE Ⅱ 评分与 ICU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CD3+、CD4+、CD4+/CD8+则与ICU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CRP、IL-6、PCT、IFN-γ、CD8+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与ICU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CD3+、CD4+、CD4+/CD8+则与ICU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 ICU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高,T淋巴细胞水平异常,且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及APACHE Ⅱ评分与ICU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有相关性。

    重症监护室脓毒症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相关性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后肠道菌群变化

    张妙芬温庆辉黎志勤钟佩君...
    2444-2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CDI)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东莞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89例医院获得性腹泻消化疾病患者的资料,按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CDI)阳性与阴性1∶2匹配分组(63例:126例),检验艰难梭菌分离物,进行临床培养,鉴定病原菌及药敏,对难辨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并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肠道微生物组的细菌靶点。结果 189例消化疾病患者中检出51株艰难梭菌,其中23株为产毒菌株;18。3%(22/120)的皮肤和环境样本显示艰难梭菌定植阳性结果;低浓度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90、0。5和1。2 mg/L]对所有产毒艰难梭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这些菌株对莫西沙星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最高(MIC 90、0。5和1。6 mg/L);消化疾病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菌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外,CDI消化疾病组患者与非CDI消化疾病组患者菌种亦存在差异(P<0。05);CDI消化疾病组患者厚壁菌门载量高于非CDI消化疾病组(P<0。05),而非CDI消化疾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就拟杆菌门载量而言,健康对照组>非CDI消化疾病组>CDI消化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消化系统疾病重症监护病房采取了适当的感染控制策略,但CDI在严重消化疾病患者中仍然很普遍。CDI消化疾病患者中黏液弧菌过度生长和普氏金黄色葡萄球菌丰度降低可能是消化疾病患者潜在的微生物组生物标志物。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肠道菌群普氏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化系统疾病产毒艰难梭菌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AECOPD患者气道炎性损伤及血清SAA和CRP水平的影响

    邵灿郑开慧陈坚杨欢欢...
    2448-2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RSV感染对气道炎性损伤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50例AECOPD合并RSV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另根据倾向性匹配原则等比纳入50例单纯AECOPD患者为未感染组,检测两组患者痰液中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巨噬细胞(Macro)及嗜酸性细胞(Eos)数目以及血清SAA、CRP水平,并分析气道炎性损伤与血清指标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呼吸衰竭、1年内加重次数均为影响AECOPD患者发生RSV感染的危险因素(OR=3。337、4。354、4。229,P<0。05);相较于未感染组,感染组痰液Neu、Lym、Macro、EOS细胞计数以及血清SAA、CRP水平较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血清SAA、CRP水平与痰液Neu、Lym、Macro、EOS均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 RSV感染可能会促进AECOPD患者气道炎症损伤加重,其血清SAA、CRP水平升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气道炎性损伤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