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吗啉硝唑治疗肛瘘镜下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梅松吴芸吴秋玲廖婕妤...
    3783-3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吗啉硝唑治疗肛瘘镜下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对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α)和核红细胞2相关因子2蛋白(Nrf-2)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武汉市第八医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98例行肛瘘镜下手术治疗肛瘘且存在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吗啉硝唑组(采用吗啉硝唑治疗)56例,奥硝唑组(采用奥硝唑治疗)42例。比较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前后的病原菌菌落数、外周血VEGF、HIF-1α和Nrf-2蛋白水平。结果 吗啉硝唑组总有效为94。64%,高于奥硝唑组78。57%(P<0。05)。吗啉硝唑组患者创面新生肉芽出现时间、切口完全愈合时间均低于奥硝唑组,创面平整率高于奥硝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三种病原菌菌落数均低于治疗前,且吗啉硝唑组菌落数低于奥硝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吗啉硝唑组高于奥硝唑组,HIF-1α、Nrf-2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吗啉硝唑组低于奥硝唑组(P<0。05)。结论 吗啉硝唑治疗肛瘘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较高,可显著改善外周血VEGF、降低HIF-1α、Nrf-2蛋白水平,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吗啉硝唑肛瘘术后切口感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核红细胞2相关因子2疗效

    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腔粘连合并支原体感染的疗效

    林萍陈欢王静赵宁...
    3788-3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宫腔粘连(IUA)合并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及对阴道菌群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IUA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盐酸多西环素片,比较两组支原体清除率、治疗效果、阴道菌群、Th17细胞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支原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阴道清洁度I~Ⅱ级、菌群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阴道pH值3。8~4。5、乳杆菌分级Ⅱ a以及阴道微生态正常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Th17细胞比例及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yt)、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2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IUA并支原体感染可以提高患者支原体清除率及治疗有效率,维持患者阴道菌群平衡,降低Th17细胞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

    盐酸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宫腔粘连支原体感染阴道菌群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组织中cyClinD1、Ki-67和HER-2蛋白表达的关联

    何蓉何小清李君怡易静...
    3793-3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的关联。方法 选取萍乡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1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宫颈病变情况分为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4例、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0例和宫颈癌27例。比较三种宫颈病变组织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并根据HPV阳性结果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宫颈病变组织cyClinD1、Ki-67和HER-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cyClinD1、Ki-67和HER-2蛋白表达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 LSIL、HSIL和宫颈癌三种宫颈病变组织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呈LSIL<HSIL<宫颈癌(P<0。05)。感染组宫颈病变组织cyClinD1、Ki-67和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cyClinD1、Ki-67和HER-2蛋白表达评估LSIL的一致率分别为83。33%、79。17%和46。43%(kappa值分别为 0。673、0。600 和 0。146);评估 HSIL 的一致率分别为 86。67%、96。67%和 73。33%(kappa 值分别为 0。595、0。870和 0。375);评估宫颈癌的一致率分别为 96。30%、96。30%和 85。19%(kappa 值分别为 0。780、0。649 和 0。438)。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阳性患者的宫颈病变组织中cyClinD1、Ki-67和HER-2蛋白表达率高于阴性患者,且对于宫颈组织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病变细胞周期素D1细胞增殖核抗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妊娠34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病原菌检出及围产结局

    江元慧高雨菲张龑赵扬玉...
    3798-3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34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病原菌及母婴结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34周前PPROM孕妇49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组(病原菌阳性)158例与对照组(病原菌阴性)335例的临床监测、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母婴结局,分析病原菌构成谱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493例孕妇中,158例经宫颈分泌物及胎盘拭子培养检出病原菌17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2。05%。其中革兰阴性菌96株(56。4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54株(31。76%),主要为无乳链球菌;真菌20株(11。76%),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厄他培南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敏感,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较为敏感。研究组胎膜早破孕周较早(P<0。05)、宫颈机能不全和妊娠期糖尿病占比较高(P<0。05);母亲期待治疗的时间更长(P<0。05)、分娩前更换了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占比更高(P<0。05)、宫内感染诊断率(12。03%)更高(P<0。05);研究组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发病率(37。97%、14。56%)更高(P<0。05)。结论 妊娠34周前PPROM临床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和白假丝酵母,合并病原菌阳性的孕妇,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母体感染相关并发症,但新生儿肺炎发病率仍显著升高。

    未足月胎膜早破病原学检查抗菌药物临床治疗母婴预后

    新生儿肺炎PCT、PLR、NLR水平及其对病情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徐新新周青柳林德其陈晓春...
    3803-3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血清降钙素原(PCT)、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并分析各指标对病情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6月-2023年9月148例新生儿细菌肺炎患儿纳入肺炎组,其中重症肺炎67例,轻症肺炎81例,依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将重症肺炎患儿分为非危重组(n=20例)、危重组(n=31例)、极危重组(n=16)。另按照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日龄匹配同期未发生感染性肺炎新生儿1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外周血PCT、PLR、NLR水平差异,分析外周血指标与病情程度的关系,并依照患儿28 d生存情况,将肺炎组患儿分为生存组(n=129)及死亡组(n=19),分析外周血指标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48例病原学阳性新生儿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2株占79。22%;革兰阳性菌32株占20。78%;肺炎组外周血PCT、PLR、NLR分别为(4。88±1。21)ng/ml、(184。29±38。36)、(7。33±1。30)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 PCT、PLR、NLR 分别为(6。02±1。17)ng/ml、(199。19±24。53)、(9。12±1。27)高于轻症肺炎患儿(P<0。05);重症肺炎患儿中极危重患儿PCT、PLR、NLR高于危重患儿,危重患儿高于非危重患儿(P<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外周血PCT、PLR、NLR水平与患儿疾病程度呈正相关(r=0。573、0。522、0。606,P均<0。05);死亡组外周血PCT、PLR、NLR 分别为(7。06±1。23)ng/ml、(203。14±19。11)、(10。88±1。56)高于生存组(P<0。05);外周血 PCT、PLR、NLR联合检测预测患儿预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外周血PCT、PLR、NLR水平升高,且其高表达与患儿疾病程度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儿疾病不良预后。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降钙素原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后预测价值

    儿童手足口病再感染危险因素及其模型构建

    徐德翠陈瑶
    3808-3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手足口病再感染危险因素,建立再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信息系统中2020年1月-2023年12月儿童手足口病1 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再感染分为再感染组80例和非再感染组1 120例。收集所有儿童的人口学资料与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别、居住地、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发病季节、人群分类、疫苗接种、严重程度、初次感染病原、营养不良、并发症及家长知识与行为等。采用Logistic分析统计手足口病儿童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再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效果。结果 本地区手足口病儿童再感染的发生率为6。67%,年龄≤3岁、男性、散居儿童、儿童偏食和营养不良是本地区手足口病儿童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疫苗接种、家长行为是保护因素(P<0。05)。手足口病再感染列线图预测模型的Hos-mer-Lemeshow拟合效果良好(P=0。495)。结论 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仍有一定再感染风险,其中低龄、男性、散居、偏食、营养不良儿童更易发生再感染。临床可早期筛选手足口病再感染高风险群体,对高危儿童进行重点关注,鼓励疫苗接种,为疾病的早期防控提供依据。

    手足口病再感染预测模型危险因素儿童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细胞因子

    刘洁罗万军王文娟许渝...
    3812-3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细胞因子水平,为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早期识别与感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小儿血液科住院白血病患儿1 69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1∶1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均衡两组间协变量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的白血病患儿104例,其中感染部位以血液系统为主(51。92%),其次为呼吸道系统(16。35%)。通过PSM成功匹配104对,匹配后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住院年度、白血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OR=41。650,95%CI:17。010~101。981),粒细胞缺乏时间(OR=3。541,95%CI:1。489~8。425),诱导化疗期(OR=2。177,95%CI:1。190~3。984),手术(OR=10。167,95%CI:2。223~46。464),侵入性操作(OR=2。913,95%CI:1。585~5。353)是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血红蛋白(HGB)为(81。66±13。80)g/L低于未感染组,感染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IL-10分别为(22。52±3。48)mg/L、(1。24±0。62)ng/ml、(373。64±129。62)pg/ml、(18。71±3。75)pg/ml 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通过PSM可以减少常规数据收集研究的选择偏倚,均衡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化疗诱导期是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此阶段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率。可通过联合检测HGB、PLT及IL-6、IL-10加强对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早期识别。

    倾向性得分匹配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

    法定传染病诊疗现状与症状监测预警系统需求调查

    何睿迟晓伟王宏图王晓雯...
    3817-3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医生在法定传染病诊疗时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调查其在症状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关键点的意见与需求。方法 设计问卷并使用问卷星生成电子问卷,通过特定微信群向180名临床医生发放电子问卷链接。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并构建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参与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多选题结果计算百分比、普及率和响应率,进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生成帕累托图。帕累托图中,累积构成比在0~80%区间为主要因素,累积构成比在80%~100%为一般因素。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分析各项的选择比例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28份,参与率为71。11%。128位参与者中,主治医师占25。80%,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共占62。50%,参与者临床经验丰富,能有效回答关于传染病诊断现况的问题。参与者中的40位来自感染性疾病科,其中有25位医生在工作中曾发生41种法定传染病的漏诊或误诊,肺结核、感染性腹泻最易漏诊或误诊。导致漏诊或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医生经验不足、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缺少实验室诊断。82。80%的参与者认为需要有症状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需要具备实时预警功能,通过电脑系统界面弹窗、医院信息系统(HIS)患者列表中提醒等方式发送预警信息。预警信息接收者包括接诊医生或主管医生、科室值班医生、科室内所有HIS在线的医生以及感染管理办公室。结论 41种法定传染病中肺结核和感染性腹泻病的准确诊断难度较大,可通过持续积累临床经验、及时捕捉疾病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完成相应实验室检查来提升诊断准确性。

    法定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医院信息系统诊疗问卷调查现况调查

    2012-2021年无锡市直管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游颖琦兰策介钱静娟刘蕴华...
    3823-3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12-2021年无锡市直管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总结,分析影响消毒质量的因素,为提高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21年监测了 9家直管医疗机构的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医疗器材、内镜、透析用水和医疗污水的菌落总数,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和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分析各类样品的消毒合格率及不合格样品的超标情况。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直管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2-2021年累计监测样本共6 722份,总合格率97。35%,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75,P<0。001),并呈显著上升趋势(r=0。754,P=0。012)。10年间医护人员手合格率最低为93。48%,其次为透析用水96。89%,灭菌器和紫外线灯合格率均为100%,不同监测项目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70,P<0。001)。各医疗机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773,P=0。001),医疗机构总体消毒质量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F=6。551,P=0。040),合格率依次为98。13%、97。67%和95。98%。超标倍数低于10倍的样品数占67。72%,在低于10倍超标样品中低于2倍的占64。49%。结论 无锡市直管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整体良好,监测和监管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但仍存薄弱环节,管理力度和依从性不够可能是导致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菌落总数

    陕西省《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09-2016》应用跟踪评价

    范珊红靳亚飞林吉许文...
    3828-3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以下简称《规范》)在陕西省医疗机构的实施情况,为《规范》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该项目全国课题组设计的统一调查问卷,按照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以感染管理部门专职人员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兼职感控医生/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共抽取不同等级医院122家,调查专职人员182人,兼职人员243人。调查对象对《规范》非常熟悉及熟悉部分的比例为94。12%;接受过《规范》宣贯培训为75。29%;认为《规范》有较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比例分别为90。82%、88。71%和89。88%;认为《规范》需要修订的比例为46。59%。不同等级医院对ICU感控基本要求、感控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监测、环境清洁消毒、器械相关感染及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防控等要求落实较好;三级医院ICU床单元使用面积及床间距符合率、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防控培训落实率、CLABSI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目标性监测率高于二级医院(P<0。05)。结论《规范》对ICU医院感染防控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陕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宣贯执行情况较好,各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加强标准的落实。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跟踪评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