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

    吴迪王贵红左正才金媛...
    1012-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11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32例)和未感染组(n=86例)。收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并发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分布,统计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并发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11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并发感染32例,发生率为27。12%,其中呼吸道感染占比最多;病原菌为33株,以革兰阴性菌(39。39%)中的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27。27%)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年龄大、总蛋白低、白蛋白低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并发感染的易感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并发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易感因素为年龄大、总蛋白低、白蛋白低。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感染病原菌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老年新冠肺炎愈后患者中医药治疗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方法及应用效果

    王娜余兴艳秦利春黄丽萍...
    1016-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愈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3日-2023年2月28日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老年新冠肺炎愈后行肺功能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区收治,采用系统随机抽签法从不同病区各选取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传统呼吸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指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包括中医药汤剂、针灸等)、运动康复训练。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6 min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测指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等指标。结果 出院前6 min步行试验对照组、试验组均较入院时有改善(P<0。05),通过中医药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出院前试验组各项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出院前试验组(86。32±4。24)分,对照组(85。23±4。52)分,较入院时试验组(79。63±5。64)分,对照组(78。34±6。01)分提高(P<0。05);出院前SAS、SDS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2。78± 2。37)分、(52。17±0。18)分与(54。07±3。21)分、(53。01±1。77)分,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医药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愈后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其焦虑、抑郁状态。

    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康复训练呼吸系统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SAA与HBP诊断价值

    徐伟丹潘昌玲徐丽英艾洁...
    1021-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9年1月-2022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2 93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感染类型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SAA、HBP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2 93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7例,发生率为1。60%,其中表浅切口感染9例,占比19。15%,器官腔隙感染38例,占比80。85%;47例切口感染患者中,33例检测到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比36。5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所在洁净手术室等级、使用植入物及血清SAA、HBP水平均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AA、HBP联合预测手术部位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91%、67。92%、0。860。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手术所在洁净手术室等级、使用植入物以及血清SAA、HBP水平是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尤其是SAA和HBP,作为联合预测标志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神经外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淀粉样蛋白A肝素结合蛋白

    急诊重症脑损伤患者创伤后肠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骆建国董栋唐坎凯刘志鹏...
    1026-1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脑损伤患者创伤后48 h肠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杭州医学院附属临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确诊中度至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对纳入标准符合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n=100)在第0、24和48 h采集额外粪便样本;采用添加0。2%纤维二糖和0。2%麦芽糖的VL-G滚管琼脂测定总厌氧菌数。评估培养板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病原菌使用BACTECFXTOP全自动细菌/药敏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使用兼容抗微生物药敏试验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在0、24和48 h从患者中采集直肠微生物样本,在3个时间点分离所有细菌均属于变形菌门,其中肠杆菌科构成最大的类群,其中分离株数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在0~48 h内,机会性致病菌奇异变形杆菌构成比变化较显著,即快速增加,并且其对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及青霉素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后48 h,重症脑损伤患者就与变形菌的广泛定植有关,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及青霉素耐药奇异变形杆菌的定植,强调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脑损伤肠道微生物群变形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徐朋郭璇张芳吕靖怡...
    1031-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418例行目标性监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与临床诊疗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描述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418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感染47例,感染率1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气管切开,穿刺部位为额角及手术风险分级较高是腹腔分流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手术部位及泌尿系统为主,分别占比60。00%、16。37%与12。73%。结论 术前气管切开,穿刺部位为额角及手术风险分级较高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感染部位病原菌术后感染

    胃癌患者血清miR-204和miR-101及miR-181b表达与TNM分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联

    杨晓南杨桃丁玉忠李雪松...
    1035-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miR-204、miR-101、miR-181b表达与不同TNM分期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2月武威市中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2例(病例组)和胃炎患者11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测血清miR-204、miR-101、miR-181b水平,分析两组患者血清miR-204、miR-101、miR-181b水平,不同Hp感染和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血清miR-204、miR-101、miR-181b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胃癌患者血清miR-204、miR-101、miR-181b水平与不同TNM分期及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清中miR-204、miR-101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miR-181b水平升高(P<0。05);胃癌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和Hp阳性患者血清miR-204、miR-101水平分别较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Hp阴性患者降低(P<0。05),而miR-181b水平则相反(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miR-204、miR-101与Hp感染及不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miR-181b水平与Hp感染及不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04、miR-101呈低表达,miR-181b呈现高表达;三者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不同TNM分期及Hp感染密切相关;且胃癌血清miR-204、miR-101水平与Hp感染及不同TNM分期均呈负相关,而血清miR-181b水平与Hp感染及不同TNM分期呈正相关。

    胃癌微小核糖核酸-204微小核糖核酸-101微小核糖核酸-181b幽门螺杆菌相关性

    血清癌胚抗原联合C-反应蛋白对根治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王芳严红燕关维雨杨平玉...
    1040-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联合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对根治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n=28)和非感染组(n=54)。统一在术前3 d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入院次日早晨空腹抽取4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CEA、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感染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CEA、CRP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A、CRP水平对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 感染组CEA、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白蛋白(ALB)水平的感染组患者CEA水平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ALB水平的感染组患者CRP水平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CEA、CRP及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817和0。825(P<0。05),CEA、CRP二者联合诊断敏感性高于CEA、CRP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RP联合检测对根治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能提高直肠癌临床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对CEA、CRP水平变化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诊断直肠癌提供重要依据。

    直肠癌癌胚抗原C-反应蛋白术后感染早期诊断造口

    直肠癌术后肛周感染血常规变化及VEGF和sTREM-1与PGE2的预测价值

    王妮刘占伦贺屹巍陈燕京...
    1045-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直肠癌术后患者肛周感染血常规变化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前列腺素E2(PGE2)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3年2月河北省中医院60例直肠癌术后发生肛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82例同期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肛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VEGF、sTREM-1、PGE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EGF、sTREM-1、PGE2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肛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量、血清VEGF水平降低,血清sTREM-1、PGE2水平升高(P<0。05);VEGF、sTREM-1、PGE2联合检测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肛周感染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独检测的AUC值(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93。90%。结论 直肠癌术后患者肛周感染血常规部分指标发生下降,血清中VEGF水平降低,sTREM-1、PGE2水平升高,VEGF、sTREM-1、PGE2三者联合检测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肛周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直肠癌术后肛周感染病原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前列腺素E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外周血PD-1和内毒素与I-FABP的预测价值

    杨挺张志昌茹庆超路坦...
    1050-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内毒素(ET)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3年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分别于术后1、3、7 d检测外周血PD-1、ET及I-FAB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探讨上述指标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纳入854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有9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54%;共分离出6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比为72。31%,革兰阳性菌占24。62%,真菌占3。08%;药敏分析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术后1、3、7 d,感染组患者的外周血PD-1、ET及I-FAB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3 d PD-1、ET及I-FABP预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术后1 d和7 d;术后3 d PD-1、ET及I-FABP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外周血PD-1、ET及I-FABP水平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术后3 d中持续升高,三者可作为术后肺部感染标志物。

    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肺部感染程序性死亡受体-1内毒素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乳腺癌患者HPV感染基因型与超声影像学特征的关系

    王彤张景德张尚杰段伟...
    1055-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乳腺癌超声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将2018年11月-2023年2月北京语言大学医院、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诊治、观察的80例乳腺癌合并HPV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同期诊治、观察的102例乳腺癌未合并HPV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感染组患者HPV基因型分布特点,比较高危组、低危组、未感染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结果 两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低危型HPV占比为31。25%,高危型HPV占比为68。75%;高危组有微钙化的患者占比为60。00%,高于低危组、未感染组的28。00%、26。47%;高危组有边缘毛刺情况的患者占比为54。55%,高于未感染组的23。53%;高危组血供程度为0~Ⅰ级的患者占比为40。00%,低于低危组、未感染组的68。00%、66。67%(P<0。05);高危组、低危组及未感染组Bi-rads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HPV感染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等有关,同时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微钙化、边缘毛刺情况、血供程度恶性等超声影像学特征更突出,可为乳腺癌筛查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但HPV感染对Bi-rads分级分布情况没有明显影响。

    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超声影像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