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胸腰椎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章柯杰张聪陈威烨朱利民...
    1805-1807,1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残留风险并进一步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旨在为后续临床防治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本院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共 120 例,根据术后 4 周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为残留组和未残留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胸腰椎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残留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分析上述模型用于胸腰椎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残留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120 例胸腰椎OVCF患者中术后 4 周腰背痛残留 13 例,发生率为 1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折数量、有无椎管内真空裂隙征、有无后筋膜水肿、椎旁肌变性分级及骨水泥分布类型均可能与胸腰椎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残留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椎体骨折、椎管内真空裂隙征、椎旁肌变性≥Ⅲ级及骨水泥块状分布均是胸腰椎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残留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分析所确定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胸腰椎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残留风险预测偏回归系数方程:发生风险Logit(Y)=0.87+1.97×多椎体骨折+2.74×椎管内真空裂隙征+3.11×椎旁肌变性≥Ⅲ级+1.50×骨水泥块状分布;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临床预测模型用于老胸腰椎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残留风险预测临床效能显著优于单一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腰椎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残留可能与包括椎体骨折数量、有无椎管内真空裂隙征、椎旁肌变性分级及骨水泥分布类型在内多种因素有关;而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在早期准确识别腰椎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残留高危人群方面显示出更佳临床效能.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腰背痛残留

    简易评分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预后上的研究

    李勇徐国红金康涛王利宏...
    1808-1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TF)髓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和骨折端的整体稳定性建立简易量化评分法(SQS),研究SQS与内固定失效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之间的关系,探讨SQS在老年ITF髓内手术预后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 2020 年 1月至 2022 年 12 月纳入标准的ITF患者 347 例.通过术后X片骨质、内侧复位、外侧壁、髓内钉固定点等 10 个参数设计SQS,使用Kappa分析三名医师SQS评分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QS并比较AO评分对内固定失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SQS分值与内固定失效、Harri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47 例患者随访 6 月至 2.5 年,平均 11.3 月,内固定失效率为 12.1%(42/347),Harris优良率66.0%(229/347).本研究中SQS为 4~10 分,ROC显示曲线下面积 AUC=83.6%,Fleiss Kappa提示SQS评分的一致性较高.单变量分析提示内固定失效与SQS相关(P<0.001).进一步研究将评分分为6、7、8-10分三组,χ2 检验显示三组SQS的内固定失效率的差异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中等相关.结论 老年ITF髓内固定术后SQS评分法在预测内固定失效及髋关节功能上准确有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简易量化评分法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髋关节功能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脑卒中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黄凤黎梦笋罗婷
    1813-1815,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接诊的 74 例接受去骨瓣减压术的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3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治疗,均持续治疗 4 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CO2 为(45.11±5.83)mmHg,低于对照组(50.28±6.12)mmHg,PaO2、SaO2 分别为(64.30±7.68)mmHg、(98.82±0.61)%,高于对照组的(57.21±6.35)mmHg、(97.46±0.79)%,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PEF、MVV分别为(2.45±0.27)L、(335.60±31.37)L/min、(91.37±6.03)L/min,均高于对照组(2.20±0.23)L、(306.81±34.15)L/min、(83.26±6.71)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肺部感染总发生率为 2.70%,低于对照组的 16.2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5.41%,低于对照组 21.62%(P<0.05).结论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应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脑卒中去骨瓣减压术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呼吸功能血气分析肺功能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的应用研究

    鲁娟林润野徐云云
    1816-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在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的 94 例肩袖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 47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NJF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 12 周的Constant-Murley(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两组干预前CM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CMS各项评分均上升,研究组C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肩关节活动度均增加,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NJF在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中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提升肩关节活动度.

    肩袖损伤肩关节镜手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

    顺势双向牵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朱晓波何仕辉
    1819-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顺势双向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38 例单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 19 例采用顺势双向牵引复位器复位后锁定钢板固定(牵引组)、19 例采用常规方式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开组).两组患者均得到满意随访.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骨折复位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总用时、术后 2 周(visual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术后 6 月患者患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牵引组患者的术中骨折复位及手术总时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 2周疼痛VAS评分相对于传统切开组均存在优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传统切开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HSS膝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顺势双向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传统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手术切口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减轻、术中应用X线透视次数少、术中骨折复位时间及总手术时间短.

    胫骨平台骨折双向牵引

    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赵灵王刚陈思桦梁小松...
    1822-1823,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本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行脑室引流手术的 1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 150 例患者中,术后有 20 例发生颅内感染,其比例为 13.3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 岁、肺部感染、手术持续时间≥2 h、手术次数≥2 次、引流置管时间≥7 d、脑脊液漏均可能与颅内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肺部感染、引流置管时间以及脑脊液漏等均为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室引流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可能与年龄、肺部感染、引流置管时间以及脑脊液漏有关.因此,临床上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这些危险因素早期干预,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脑室引流手术颅内感染预后危险因素

    TACE联合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应立平王金发吴宗杨
    1824-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RFA)对复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18 年 5月至 2021 年 5 月间,本院收治的复发性肝癌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肝癌,且至少接受过一次手术治疗后复发.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 35 例患者仅予RFA治疗,而观察组 45 例患者则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 3 年内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比较术后 1 年内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术后 2、3 年内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复发至手术时间短、TACE联合RFA治疗是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 3 年内总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对复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显著的影响,该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复发性肝癌生存期

    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的疗效

    邱文龙潘林锋孙炳杰
    1827-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与Pringle全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的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 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8 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90 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A组 45 例给予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B组 45 例给予Pringle全入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1 周时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相比,A组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4.44%(2/45),较B组 20.00%(9/4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复发率为 22.22%(10/45),和B组 26.67%(12/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ringle全入肝血流阻断相比,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中采用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可取得较好手术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肝功能好转,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优势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疗效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肝功能Pringle全入肝血流阻断

    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对肩袖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周文辉徐龙伟
    1831-1833,1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对肩袖损伤(RCI)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4 年1 月 86 例经本院关节镜手术治疗的RCI患者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缝线桥技术(A组 43 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B组 43 例),比较两组手术及康复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 6 月肩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及愈合优良率A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疼痛评分及再撕裂发生率低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在提高RCI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减少疼痛及降低再撕裂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较传统缝线桥技术疗效更佳,可作为RCI优选手术方法.

    肩袖损伤关节镜手术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活动度关节功能

    不同引流术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的对比研究

    邵营钢邓昌宗汪海东沈忠伟...
    1834-1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与传统负压引流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 2020 年 1 月至2023 年 6 月收治的 36 例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 18 例.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性别、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改良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在再手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少于传统负压引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B超检查,残留空隙,积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安全、有效,缩短住院及 1 期愈合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Morel-Lavallée损伤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