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颅内出血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分析及预警模型的建立

    何国军王刚
    401-404,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出血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收集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 39 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颅内出血后未发生VTE的 39 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及检查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T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ROC曲线效能分析,最终建立预警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D-二聚体、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颅内出血后发生VTE与脱水剂使用、卧床时间、骨盆或下肢骨折、肌力大小、中心静脉置管、下肢肌张力增高、手术及心脑血管病史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 岁(OR=5.417,95%CI:1.234~23.775)、D-二聚体(OR=10.402,95%CI:2.081~52.001)、肌力≤3 级(OR=5.426,95%CI:1.314~24.083)、骨盆或下肢骨折(OR=6.901,95%CI:1.090~43.672)、中心静脉置管(OR=4.489,95%CI:1.024~20.554)、心脑血管病史(OR=5.165,95%CI:1.020~26.166)是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各OR值取整后建立预警模型,该模型总评分为 36 分,进行ROC曲线效能分析后发现评分>14 分时为高风险.结论 该颅内出血后VTE预警模型预测准确性较好,对于高风险评分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能降低VTE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颅内出血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预警模型ROC曲线

    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相关指标研究

    李想傅斌高蓉婷陈炳...
    405-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中几丁质酶-3 样蛋白-1(CHI3L1)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3年 6 月本院接诊的 50 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接诊的 50 例非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尿液中CHI3L1 水平,采用Peason分析法分析尿液中CHI3L1 与血清PCT、CRP、WBC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尿液中CHI3L1 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PCT、CRP、WBC及尿液中CHI3L1 水平分别为(4.61±0.64)μg/L、(50.76±5.43)mg/L、(16.82±2.59)×109/L、(194.98±33.65)pg/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6±0.40)μg/L、(40.31±4.49)mg/L、(13.65±1.74)×109/L、(102.93±28.34)pg/mg,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尿液中CHI3L1 与PCT、CRP、WBC均呈正相关(r=0.615、0.533、0.432,P<0.05);ROC分析显示,尿液中CHI3L1 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74,95%CI为 0.946~1.000,敏感度为 96%,特异度为 92%,截断值为 140.26 pg/mg.结论 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尿液中CHI3L1水平明显升高,且尿液中CHI3L1 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

    尿源性脓毒血症几丁质酶-3样蛋白-1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诊断价值

    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脑脊液总蛋白变化特点

    刘克洪胡晓华金晓东周卫...
    409-41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意识障碍患者脑脊液总蛋白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脑积水的预测价值和治疗评估.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200 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入院时依据CRS-R评分把患者分为植物状态组和最小意识状态组.所有意识障碍患者每 15 天行腰穿抽取脑脊液和头颅CT检查,连续 6 次测量脑脊液总蛋白数值和头颅CT评估.依据患者最终的转归分为脑积水患者和非脑积水患者.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意识状态患者脑脊液总蛋白的变化特点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分析脑脊液总蛋白与脑积水的关系,讨论脑脊液总蛋白增高引起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和时机.结果 植物状态组脑脊液总蛋白水平高于最小意识状态组;植物状态组脑积水发生率高于最小意识状态组,脑脊液总蛋白数值在脑积水患者高于非脑积水患者.对发生脑积水患者治疗后脑脊液总蛋白下降,且患者意识状态有明显改善.结论 脑脊液总蛋数值与意识障碍程度成正比,脑脊液总蛋白数值高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高,早期治疗脑积水可以降低脑脊液总蛋白提高预后.

    颅脑损伤意识障碍脑脊液总蛋白脑积水

    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对患者视功能的影响研究

    崔骁许冰张睿孙伟峰...
    412-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RNV)对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7 月在本院接受激光光凝术治疗的 120 例RNV患者纳入研究.测定患者治疗前 1d和术后 3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评估视功能,并根据术后 3 个月BCVA将患者分为视功能不良组和视功能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 3个月的BCVA显著高于治疗前 1 d(P<0.05).视功能不良组和视功能良好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患眼、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治疗前BCVA、治疗前眼压、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短、治疗前眼压低均是影响激光光凝术后RNV患者视功能的保护因素,而治疗前BCVA低、有糖尿病史均是影响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病程、治疗前眼压、治疗前BCVA、糖尿病史均会影响激光光凝术后RNV患者视功能.临床应给予重视,完善早期评估,对存在以上因素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以改善其术后视功能.

    激光光凝术视网膜新生血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视功能影响因素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罗坚鲍军国邱惠斌张峰...
    416-418,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上述指标风险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9年 6 月至 2023 年 2 月于本院及上级医院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 132 例,根据术后随访 6 个月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12 例)和未复发组(120 例);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特征资料,并将证实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132 例术后随访 6 个月内复发 12 例,复发率为 9.09%;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 69.0(7.0,158.0)d.两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 分级情况、突出部位显著极外侧比例、Modic病变严重程度情况、椎间盘高度指数、突出物基底部宽度、术后纤维环破口水平及椎间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突出基底部宽度增加、Modic病变程度加重及椎间孔面积缩小均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突出基底部宽度、Modic病变程度及椎间孔面积均可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风险预测,且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及两两联合(P<0.05).结论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与突出基底部宽度增加、Modic病变程度加重及椎间孔面积缩小均密切相关;同时上述指标联合在预测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方面显示出更佳临床效能.

    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复发危险因素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缺血性卒中

    吴晓强赵玥王琰萍
    419-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静脉抗凝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22 年 1 月至2023 年 2 月诊治的 166 例急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缺血性卒中患者展开此次研究,随机(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 83 例.对照组行脱水、降脂、阿替普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阿加曲班静脉抗凝治疗.治疗 4 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 周、4 周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简式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 2 周、4 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mRs评分明显较低(P<0.05);治疗 2 周、4 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FMA评分明显较高(P<0.05);在干预过程中,两组均未见皮肤出血、脑出血、恶心呕吐、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阿加曲班静脉抗凝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缺血性卒中颅内动脉重度狭窄阿替普酶阿加曲班临床效果

    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陈春文林左传吴海雁
    423-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状态、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90 例本院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按患者的置管意愿及置管成功与否分为 3 组,即A组(n=30)行鼻胃管肠内营养,B组(n=30)行鼻肠管肠内营养,C组(n=30)行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后喂养.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C组PA、Hb水平较A组、B组升高,而WBC、PCT较A组、B组降低(P<0.05);C组脓毒症、MODS发生率以及 28d病死率较A组、B组更少(P<0.05).结论 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联合肛管减压法可以改善严重多发伤患者营养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降低营养风险,利于患者预后.

    严重多发伤床旁徒手留置空肠管术肛管减压法营养状况预后

    减张保护会阴术式在分娩难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骆珍珍戴璟璟张勤
    426-428,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减张保护会阴术式在阴道分娩产妇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本院阴道分娩的难产产妇 146 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保护会阴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 73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保护会阴方式,观察组使用减张保护会阴术式.随访 6 个月后,比较两组术后会阴损伤情况、会阴疼痛情况、新生儿与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 6 个月的性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状况及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4.11%、9.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07%、23.29%(P<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性欲望、性行为、性生活质量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减张保护会阴术式在阴道分娩产妇难产中应用能有效改善产妇的会阴损伤及疼痛状况,降低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改善产妇性功能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难产阴道分娩减张保护会阴术式应用效果

    深度神经网络对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底特征的定量分析

    刘佳李鹏濮清岚
    429-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足月新生儿轻症家族渗出性视网膜病变(FEVR),在后极部视网膜图像的病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选取 7685 例共 15370 张足月儿后极部视网膜图像,构建足月儿后极部视网膜图像数据集.训练网络,自动提取计算并对比轻度FEVR组与正常组的血管面积、动静脉最大管径比、血管的曲率以及视盘到黄斑(macula)的距离(DM)与视盘直径(DD)的比值.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轻度FEVR组眼底图像中的血管面积明显增加[12.9666±0.9637(%)vs.12.0053±0.9246(%)],血管曲率明显减少[1.9098±0.2647(×104/cm3)vs.3.3767±0.2345(×104/cm3)],最大管径比明显增加(1.8796±0.1789 vs.1.5075±0.1644).DM/DD明显增加(3.2676±0.2638 vs.2.8199±0.3286).所有数值在不同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 定量评估轻症FEVR眼底的异常特征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可以辅助临床医师在FEVR的诊断及评估预测疾病的进展工作中提供更多的线索.

    深度神经网络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新生儿

    眼外伤玻璃体腔手术中新型多功能眼部无菌敷贴的设计与应用

    李曼张佩华蔡俊杰施颖辉...
    434-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眼部无菌敷贴,探讨其在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11 月至2023 年 12 月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 60 例,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所有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共 30 位患者,使用普通无菌敷贴.观察组共 30 位患者,使用新型多功能无菌敷贴.对比两组手术中敷贴的渗漏、孔巾打湿、术中视野雾气、术中广角镜擦拭频率情况及手术医生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孔巾打湿的统计中,观察组 30 位患者术毕手术孔巾干燥,未被灌注液渗透,对照组术中有 22 例出现术中孔巾打湿;术野有雾气出现.术野雾气统计中,观察组未观察到雾气出现,对照组中出现 15 例非接触广角镜起雾现象,检查敷贴出现渗漏膨胀样改变,两个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对比术中非接触式广角镜头擦拭次数,观察组术中擦拭 0 次,对照组共擦拭 32 次.结论 新型多功能眼部无菌敷贴的特殊设计为眼外伤玻璃体手术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改进,为手术医生创造了更好的手术体验,同时也成为一道可靠的屏障,减少了眼球受外部环境污染的风险.

    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眼部敷贴多功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