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xLDL通过CXCL16、ERK1/2信号通路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

    丁美娟吴蓉洲何跃娥荣星...
    999-1002,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通过CXCL16/ERK1/2 信号通路与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系.方法 构建KD的细胞模型,将实验分为 3 组:正常对照组(Con组)、KD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组,加入 10%NCAL患者血清)、KD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加入 10%CAL患者血清).细胞培养 24h后,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oxLDL的表达水平;另据公共数据库筛选oxLDL对KD病情的潜在相关靶点,用RT-qPCR检测CXCL16 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蛋白CXCL16、p-ERK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试验和Edu法评估内皮细胞的活力和增殖活性,利用内皮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运用ERK1/2 抑制剂(SCH772984)干预ERK1/2 表达,建立了四个不同处理组别:NCAL组、NCAL+SCH组、CAL组、CAL+SCH组,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XCL16、p-ERK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Con组相比,NCAL组中oxLDL和CXCL16 的表达水平较高,而在CAL组中这一趋势更为显著(P<0.05).相较于Con组,NCAL组中的CXCL16、p-ERK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在CAL组中这种趋势进一步增强(P<0.05).CAL组内皮细胞死亡明显,CCK-8 检测显示CAL患者血清刺激后细胞活性较低(P<0.05),Edu检测结果显示CAL组的Edu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细胞划痕愈合速度减缓(P<0.05).结果显示抑制ERK1/2 组在抑制ERK1/2 表达后CXCL16 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oxLDL可能透过CXCL16/ERK1/2 信号通路加重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引发KD患者CAL的发生.

    川崎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冠状动脉损伤内皮功能障碍

    DDIT4 通过自噬相关通路影响大肠癌的发生研究

    黄合李剑敏谭玲游淑清...
    1003-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DNA损伤诱导转录物 4(DDIT4)在大肠癌(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预后及作用机制.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CRC数据集,比较DDIT4mRNA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分析,筛选关键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收集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黄岩医院诊断为CRC的石蜡标本观察组 100 例,对照组 60 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和癌旁DDIT4 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培养CRC及正常肠上皮细胞系,RT-PCR检测其DDIT4 mRNA的表达,基因干预DDIT4 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通路相关蛋白(mTOR、p-mTOR、Beclin1、P62)的表达.结果 TCGA数据库数据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DIT4 在CRC中表达显著增加(P<0.001),与患者总体生存率、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DUKES 分期和血清CEA水平相关(P<0.05).沉默DDIT4 基因,mTOR自噬相关通路下游p-mTOR/mTOR比值及P62 相对升高,Beclin1 相对降低(P<0.05).结论 DDIT4基因与CRC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其机制可能与DDIT4 参与调控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有关.

    DNA损伤诱导转录物4自噬大肠癌免疫组化不良预后

    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GTOC临床评分系统有效性分析

    宋加诗金凯鹏姚全吕战虎...
    1009-1013,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方式,验证GTOC临床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方法 2011 年 1 月至 2022 年12 月,共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 45 例,根据中国骨巨细胞瘤协作组成成员(Member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TOC)临床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统计分析GTOC临床评分系统与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下肢功能的关系,采用MSTS93 下肢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患肢术后功能,分析影响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对扩大刮除术与大段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GTOC临床评分系统的有效性.结果 45 例患者随访时间 12~86 个月,平均 25.7 个月.共出现 13 例并发症,总的发生率28.9%,复发 2 例,总复发率为 4.4%.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是病理性骨折和病变部位(P<0.05).统计资料分析显示,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7,P<0.05),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R=0.436,P=0.003).对扩大刮除术与瘤段切除重建术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MSTS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GTOC临床评分系统涵盖了手术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在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的选择中具有指导价值.

    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GTOC临床评分系统手术方案选择

    脑出血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初步研究

    屠传建夏家杰宋大刚郑刚...
    1014-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宁片对脑出血患者脑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绍兴市中心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心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照组接受脑出血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冠心宁片治疗,并在入院后第 1 天、第 30 天采用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结果 共纳入 94 例患者,试验组可有效改善T波改变、ST段改变及房颤,改善CK-MB、LDH增高(P<0.05).结论 冠心宁片可能有助于治疗脑出血后脑心综合征,改善心律失常、心肌损伤.

    脑心综合征冠心宁片脑出血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中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程中豪李军
    1017-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激素,揭示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52 例中、重度脑外伤患者甲状腺激素.出院后 6 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析甲状腺激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预后良好组 21 例患者,预后不良组 31 例患者,两者在GCS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FT3 为(2.82±0.33)pmol/L,FT4 为(12.17±2.34)pmol/L;预后良好组的FT3 为(3.20±0.30)pmol/L,FT4 为(13.74±1.7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GCS评分低(OR=1.520,95%CI:1.080~2.130,P=0.015),FT3 低(OR=14.967,95%CI:1.368~163.776,P=0.027),FT4 低(OR=1.421,95%CI:1.003~2.014,P=0.048)是脑外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P<0.05).GCS 评分:AUC 为 0.786(95%CI:0.662~0.909,P=0.001);FT3:AUC 为 0.812(95%CI:0.694~0.929,P<0.001);FT4:AUC 为 0.722(95%CI:0.585~0.859,P=0.007);GCS评分、FT3、FT4 对脑外伤患者预测其预后不良的水平较高.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中 FT3 低,FT4 低是中、重度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并对预测中重度颅脑损伤预后有一定意义.

    甲状腺激素颅脑损伤预后

    伴有偏侧咀嚼习惯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CBCT测量参数分析

    卢园园张旖旎
    1020-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伴有偏侧咀嚼习惯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锥形束CT(CBCT)测量参数.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2023 年 12 月本院接诊的 62 例伴有偏侧咀嚼习惯的TM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 30 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双侧CB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的颞下颌关节(TMJ)CBCT测量参数.结果 对照组的双侧TMJ各参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习惯侧髁突内外径小于非习惯侧,髁突高度大于非习惯侧(P<0.05);观察组习惯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颈厚度、关节后间隙、关节内间隙均短于或小于对照组双侧,关节前间隙大于对照组双侧(P<0.05);观察组非习惯侧髁突前后径、髁颈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双侧,关节前间隙大于对照组双侧(P<0.05).结论 伴有偏侧咀嚼习惯的TMD患者CBCT测量参数双侧有差异,通过分析CBCT测量参数,可为TMD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偏侧咀嚼锥形束CT

    不同剂量尿激酶对脑出血脑室铸型溶血效果的对比研究

    王黎云李谷
    1024-1026,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用于脑室出血铸型的溶血效果.方法 选择脑室出血患者 20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治疗组 2、治疗组 3、治疗组 4、治疗组 5.五组均行双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组 1 予尿激酶灌注 2 万单位;灌注后夹闭 1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治疗组 2 予尿激酶灌注 4 万单位;灌注后夹闭 1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治疗组 3 予尿激酶灌注 6 万单位;灌注后夹闭1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治疗组 4 予尿激酶灌注 8 万单位;灌注后夹闭 1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治疗组 5 予尿激酶灌注10万单位;灌注后夹闭1h开放引流管,次日复查头颅CT.观察对比五组患者脑室血肿排出量.结果 治疗组 1 血肿排出量为(8.28±1.06)mL,治疗组 2 血肿排出量为(10.70±2.08)mL,治疗组 3 血肿排出量为(14.28±2.34)mL,治疗组 4 血肿排出量为(15.83±2.78)mL,治疗组 5 血肿排出量为(19.93±2.97)mL;并发症(颅内感染发生率):治疗组 1 为 17.95%,治疗组 2 为 5.00%,治疗组 3 为 2.63%,治疗组 4 为 5.00%,治疗组 5为 2.56%.治疗组 1 颅内感染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再出血发生率):治疗组 1 为 0,治疗组 2 为 0,治疗组 3 为 2.63%,治疗组4 为 10.00%,治疗组 5 为 15.38%.提示随着尿激酶剂量的增大,再出血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4~6 万单位剂量尿激酶在脑室出血患者中使用最合适,并发症最少.

    不同剂量尿激酶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

    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血清骨代谢指标与骨愈合延迟的相关性

    廖克强卓左斌
    1027-1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血清骨代谢指标与骨愈合延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月收治的 54 例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 54 例创伤性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骨代谢指标[1 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骨钙素(OST)、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1NP、OST及β-CTx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愈合延迟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 4 周及 8 周血清P1NP、OST及β-CTx水平均分别高于同组术前及术后 1 周(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 1 周、术后 4 周及术后 8 周的血清P1NP、OST及β-CTx水平均分别高于同时间的研究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1NP、OST、β-CTx水平及联合检测对创伤性骨折术后骨愈合延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34、0.729、0.705、0.865.结论 骨代谢状态可能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愈合情况有一定影响,临床可综合测定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预测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愈合延迟风险.

    创伤性骨折骨代谢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骨钙素β-胶联降解产物骨愈合延迟

    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不孕症患者的效果

    陈耀良施文银柴强达杨心运...
    1030-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不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2 月至 2023 年 8 月在临平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 62 例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组(n=28)与腹腔镜输卵管开窗术组(n=34),均予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辅助生殖.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时间和用量,取卵数目,IVF-ET后的临床妊娠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腹腔镜输卵管开窗术组(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SH、E2、LH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Gn用药时间、Gn用量和取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切除术对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不孕症患者的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

    输卵管重度积水双侧不孕输卵管切除术腹腔镜卵巢功能妊娠结局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血肿残留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仕尉
    1034-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残留血肿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并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血肿残留量是否小于 15 mL,对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时机(大于 12 小时)和术前血肿表面积是影响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血肿残留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发病超过 12h及术前血肿表面积小于 75.5 cm2 的脑出血患者,进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更有希望达到术后残留血肿量小于 15 mL的目标.

    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