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林建萍

季刊

1674-2346

nfxb@163.com

0574-86329814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风华路495号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Textile & Fashion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2002年8月,主要发表纺织服饰方面的理论、历史、技术、艺术及经贸等学术论文,也发表高职教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水基无氟方法制备单向导水织物研究

    符思达卢春丹汤泉泉曹丽霞...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向导水织物在吸湿排汗服饰、土壤稳定、水资源管理、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制备单向导水织物往往使用有机溶剂和含氟化学品,对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本文基于水基无氟方法制备单向导水织物,先对织物进行聚多巴胺涂层处理,然后将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水解产物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喷涂在聚多巴胺修饰的织物单面,形成防水的单面.由于没有喷涂的一面保持超亲水的特性,织物就形成了从超亲水到超疏水的梯度结构,从而具有单向导水的性质.此制备方法安全环保,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水基无氟单向导水织物

    浙江纺纱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的几点探索

    杨骞章友鹤张毅
    5-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省是国内重要的纺织工业地区之一,具有100多年纺纱历史.目前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使浙江省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根据网络公开2010~2022年全国各省市纱的产量排名,浙江省纱产能被其他省或地区超越,针对浙江纺纱产业的地位与作用及近几年来被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新型纺纱的技术创新及开发产品范围拓展,指出要重振纺纱产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或改造使用年限已久的环锭纺设备,提高设备的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控制环锭纺纱产能,重点发展新型纺纱,开发市场需求的新型纱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减量增值之路,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纺织产品环锭纺新型纺纱

    曲面展平技术在服装样板生成中的应用研究

    刘艺佳杨允出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面展平技术是三维虚拟技术中生成二维服装样板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三维服装曲面模型构建和二维服装样板获取两大部分.文章简述了三维服装曲面模型构建的两种常见方法,根据操作流程系统介绍了二维服装样板中服装曲面分割、曲面展开及省道生成和二维样板后处理3个步骤.将其中的曲面展开分为基于曲面参数化展开、基于几何特性展开和基于物理能量展开3种方式,分别梳理了不同方式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二维样板生成系统改进提供研究方向.

    三维服装模型曲面展平曲面分割服装样板生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古代陶俑服装复原推断

    郑江霞刘若琳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维虚拟技术是对传统服装复原合理性验证的重要途径.陶俑服装由于其形色质的完善性,为传统服装的复原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本文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陶俑服装的款式、结构、色彩纹样进行逐项平面建模;其次,结合服装实际穿着顺序,建立三维虚拟模型;最终,通过虚拟模特具体穿着进行样板调整,完成陶俑的三维虚拟仿真复原.实验结果表明,在规格尺寸复原中,要考虑到陶俑比例与真实人体的差异以及真实服装穿着层次的松量设定;在工艺复原方面,要考虑缝型与缝份大小的关系;在纹样复原过程中,要考虑实际面料的差异.

    三维技术虚拟仿真陶俑传统服装复原

    薄型织物缝纫平整度客观评价研究

    吴丹柳庆平王丽娟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薄型面料在缝制过程中产生缩皱的原因,选取几种夏季常用薄型面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业平缝实验测试,利用缩缝率、相关分析法及图像处理技术客观评价薄型面料的缝纫平整度.实验结果显示:经向织物的缩缝率较纬向的大,斜向的缝纫平整度较好;织物缝缩率与克重、厚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负相关,即面料的克重越大,面料的缝纫缩皱程度越小;织物厚度越大,织物越不易缝缩;较小的缝线张力可减小薄型面料缝纫缩皱;同样,塑料压脚可减少缝纫缩皱.

    薄型面料缝缩率缝纫工艺图像处理技术

    东昌府木版年画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应用探析

    赵文萍郭丽郑迎春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昌府木版年画与人们日常服饰相结合进行设计创新,既能有效传承东昌府木版年画纹样特色,也能丰富现代服饰的设计语言.基于此,使用文献研究、图像考证与设计实践等研究方法,在对东昌府木版年画题材、特征等进行详细了解的前提下,以东昌府木版年画中的《童子捧花篮》图案为例,根据现代化设计原则应用现代illustrate设计工具,使用分解、提取、重构等方法对东昌府木版年画进行了连续式和独立式的创新图案设计,丰富了东昌府木版年画的表现形式;在分析几种传统和现代工艺的特点之后,将不同类型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创新图案与传统刺绣工艺、现代数码印花和热转印烫画工艺结合,应用到服饰上,在工艺手法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东昌府木版年画传统图案服饰设计现代应用

    明代团衫考

    庞淳俊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分析一批形制类似的明代女性礼服文物出发,通过梳理文献记载并结合实物的对比研究,整理出这类服装在明代的名称变化和形制变化,同时对金元明3代团衫的沿革和形制特点进行了详细探讨.

    团衫的形制团衫的演变金元明团衫

    中华传统服饰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以汉服"马面裙"为例

    马小寒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迪奥事件"将我国传统服饰"马面裙"带入大众视野,也引发了学界关于我国传统服饰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体现了我国传统服饰精湛卓越的技艺和无尽的创造力,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由于我国传统服饰纹饰丰富、色彩考究、形制精美含蓄等特点,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包括主体难以确定、客体保护范围难以界定、权利内容有待调整以及侵权行为难以判定等.针对上述难题提出完善建议,能够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服饰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

    传统服饰知识产权保护发展马面裙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服饰英译策略和方法探析

    唐书哲杨星瑞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和审美传统.作为跨文化活动,英译中国传统服饰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中国传统服饰的英译受到思维模式、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地理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译者可以采用意译、增译、减译、借译、音译、图文结合等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跨文化协商,以忠实可读的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服饰及其文化内涵.

    跨文化中国传统服饰英译策略和方法

    传承与创新视角下壮锦纹饰研究综述

    苏倍欣
    5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锦是壮族人民智慧与审美风尚的重要物质载体,浓缩着壮族人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质朴情怀.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众多学者就传承与创新问题对壮锦展开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尝试破解壮锦的艺术性与现代设计相融的难题.本文从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将壮锦纹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查法梳理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该领域相关研究现状,并总结不足之处及可拓展空间.

    壮锦纹饰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