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范永升;彭淑牖

月刊

1008-7664

zjlcyx@163.com

0571-8577936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

浙江临床医学/Journal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概括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省级综合性期刊,是传播、交流临床医学科学知识先进的实践经验为办刊宗旨,中西医结合、面向临床,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根尖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陈幸严梦清
    1-3页

    基于A-to-I RNA编辑的列线图预测肺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朱鑫杰包德荣徐玉芬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ATIRE建立预后模型预测LUAD患者的总生存期(OS),并根据ATIRE风险评分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预测LUAD患者OS的列线图.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LUAD患者的RNA编辑数据、转录组数据及相应的临床资料,探讨与生存相关的ATIRE.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n=287)与验证组(n=192),通过单因素COX风险回归、套索算法(Lasso)回归以及多元逐步COX风险回归分析,识别与生存相关的ATIRE位点并建立ATIRE风险评分.构建列线图预测LUAD患者的OS.分析RNA编辑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及ATIRE对转录组表达的影响.结果 确定了4个位点作为最优预后位点,ADAM19|chr5:156904952、CWF19L1|chr10:101992267、FOXK1|chr7:4809281、CPT1A|chr11:68523468.建立风险评分,高风险组的OS在建模组、验证组和所有患者组均明显降低.列线图在预测LUAD的OS方面表现良好.结论 基于AITRE模型可作为预测LUAD生存率的新工具.

    肺腺癌癌症基因组图谱A-to-IRNA编辑总生存期列线图

    基于openFDA数据库对PD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信号检测与分析

    李颖冯频频张祺菁汪一帆...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openFDA数据库分析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requests库,从API接口获取openFDA数据.检索时间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方法,按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两种PD1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并计算风险信号.结果 共收到帕博利珠单抗不良反应报告43,160份,纳武利尤单抗67,546份.帕博利珠单抗ROR阳性PT信号120个,纳武利尤单抗124个.在排名前50的PT中,帕博利珠单抗涉及16个SOC,纳武利尤单抗17个.总体上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的不良反应相似:帕博利珠单抗强ROR阳性信号分布在呼吸系统最高,纳武利尤单抗则在内分泌系统阳性信号最高.结论 对2种PD1抑制剂的真实世界不良事件数据进行挖掘,有助于获得免疫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潜在不良反应风险,比较PD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器官系统倾向性,帮助临床尽早发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时干预,保障用药安全.

    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openFDA不良反应数据挖掘

    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和预后中的调节作用

    朱萌瑛沈浩汪碧丽何蓥飞...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LRP1在肿瘤中的表达,并通过R软件(3.6.3版)分析LRP1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间的关系.临床上对胃癌、肝癌和胰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LRP1表达量.应用RNA干扰慢病毒降低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观察LRP1敲低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RP1敲低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蛋白表达变化,探索LRP1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结果 泛癌分析显示LRP1在胃癌、胰腺癌和肝癌等组织中高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RP1高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期短、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组织水平上,与正常组织相比LRP1在胃癌、肝癌和胰腺癌中高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吻合.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LRP1在HGC-27细胞、HepG2细胞和BxPC-3细胞中高表达.且降低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可以抑制EGFR-AKT通路,从而影响MMP的表达进一步抑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 降低LRP1表达可抑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提示LRP1可能成为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新靶点.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LRP1肿瘤侵袭预后

    基于乳酸脱氢酶的诺模图模型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戴才俊严丹黄琪琪任文炜...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是否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起作用,并建立预测SAP的诺模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1月4,552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n=754)和非卒中相关性肺炎(Non-SAP)组(n=3,79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诺模图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脱氢酶(LDH)、年龄、吞咽困难、卒中类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时间和白细胞均与SAP独立相关,将其纳入诺模图模型.校准曲线和ROC曲线证实该诺模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诺模图模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结论 LDH是SAP的危险因素,基于LDH的诺模图模型预测准确性高,是一种有价值的诊疗决策工具.

    卒中肺炎乳酸脱氢酶诺模图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转移相关标志物的相关性

    宋金龄嵇建峰庞伟强吴红霞...
    21-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及血清转移相关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在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测量并计算宫颈癌原发灶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SUVmax)、峰值标准摄取值(peak standard uptake,SUVpeak)、肿瘤代谢体积(tumor metabolic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glycolysis,TLG),分析以上参数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清转移相关标志物(uPA、CK20、CK19及MMP-9)的相关性.结果 高分化型宫颈癌原发灶的MTV值明显高于中分化及低分化宫颈癌(P=0.047).FIGO分期为Ⅳ期患者的原发灶MTV及TLG值均高于Ⅲ期和Ⅱ期患者(P<0.001).SCC-Ag≥1.5 ng/mL、CEA≥5 ng/mL和CA125≥35 ng/mL的宫颈癌患者原发灶MTV及TLG值均高于血清SCC-Ag、CEA和CA125水平低者(P<0.05).血清CK19水平与FIGO分期有关(P=0.029),uPA、CK20及MMP-9均与肿瘤代谢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原发灶代谢参数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FIGO分期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宫颈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代谢参数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标志物血清转移相关标志物

    伴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杏仁核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吴云黄佳玲林健钱晓琪...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伴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MDD)患者双侧杏仁核与全脑功能连接特征.方法 对36例自杀未遂青少年MDD(sMDD组)、36例无自杀未遂青少年MDD患者(nsMDD组)及35例健康者(H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选取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计算其至全脑体素的时序相关性.分析三组间功能连接特征(rsFC)及其强度与临床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间rsFC:左侧杏仁核-右侧颞中回;左侧杏仁核-右侧岛叶;右侧杏仁核-右侧额中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在sMDD组中,右侧杏仁核-右侧额中回的rsFC强度与DERS评分呈负相关(r=-0.521,P=0.002).结论 青少年MDD患者杏仁核相关情绪调节回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潜在神经机制.

    青少年抑郁障碍自杀未遂杏仁核静息态功能连接

    乳腺癌肥胖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分析

    李海龙宋佳青丁海宁高秀飞...
    29-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探讨乳腺癌肥胖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收集 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浙江省中医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粪便标本,应用16s RNA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健康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正常体质量、肥胖)肠道菌群和肠道代谢物的差异,分析乳腺癌与肥胖相关的代谢通路,及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关联性.结果 共纳入16例患者的粪便和血清标本,其中健康对照组5例,乳腺癌正常体质量组6例,乳腺癌肥胖组5例.肠道微生物结果显示:乳腺癌正常体质量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肠道菌群有11种,乳腺癌肥胖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肠道菌群有5种,乳腺癌正常体质量组和乳腺癌肥胖组的差异肠道菌群有22种.代谢组学结果提示:乳腺癌正常体质量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共有170种(下调42种、上调128种)差异血清代谢物(P<0.05),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鞘磷脂代谢、丙酮酸代谢、丁酸代谢等通路(P<0.05),且乳腺癌正常体质量组Cholic acid水平升高、Deoxycholic acid水平降低;乳腺癌肥胖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共有130种(下调61种、上调69种)差异血清代谢物(P<0.05),主要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乳腺癌肥胖组与乳腺癌正常体质量组比较,共有160种(下调97种、上调63种)差异血清代谢物(P<0.05),主要富集在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结论 乳腺癌患者正常体质量与肥胖者间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及血清代谢物;且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在初级胆汁酸代谢途径富集.

    乳腺癌肥胖肠道微生物代谢组学

    预测艰难梭菌感染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王丽倩单继康赵丰杜一芃...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CD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CDI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7月1055例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1例确诊为CDI.比较CDI患者与非CDI患者的粪便常规,血常规和血生化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DI的危险因素,并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腹泻患者中CDI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1055例腹泻患者中CDI发生率为17.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蛋白和钾离子浓度是腹泻患者中提示CD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R3.6.3)构建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17.结论 基于腹泻患者中CDI的危险因素如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蛋白和钾离子浓度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可为CDI的初筛提供指导价值.

    艰难梭菌感染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FGF-23及可溶性klotho蛋白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相关性

    盛丹虹赵群芳邵卫红陈肖蓉...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FGF-23及可溶性klotho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CAPD患者60例.将CIMT≥1.2 mm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6),CIMT<1.2 mm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可溶性Klotho蛋白、血清FGF-23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血清FGF-23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MT水平、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颈动脉狭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FGF-23及Hs-CRP是CAPD患者发生CIMT增厚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而可溶性Klotho蛋白是CAPD患者出现CIMT增厚的保护因素.结论 CAPD伴有CIMT增厚的患者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年龄、血清FGF23、超敏C反应蛋白是CAPD患者颈动脉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Klotho蛋白则为其保护因素.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清FGF-23可溶性Klotho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