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范永升;彭淑牖

月刊

1008-7664

zjlcyx@163.com

0571-8577936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

浙江临床医学/Journal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概括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省级综合性期刊,是传播、交流临床医学科学知识先进的实践经验为办刊宗旨,中西医结合、面向临床,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呼气末正压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杜崇军陈亚斌王卫强严齐备...
    1036-1037,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心搏骤停(SCA)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SCA患者2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心肺复苏(CPR)的同时分别予PEEP,观察组:6 cmH2O,对照组:0 cm H2O,分别检测CPR期间血气分析、建立人工气道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ROSC成功率、7 d和28 d生存率及28 d CPC评分。结果 CPR 20 min后,观察组pH值、PaO2、PaCO2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etCO2在5~30 min、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及ROSC时间和7 d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EP在CPR期间能改善通气,提高患者的ROSC成功率与7 d存活率,但不能改善长期存活率及神经功能预后。

    心肺复苏呼气末正压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

    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苏叶青吴益高应文敏
    1038-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312例老年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54例与存活组258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创伤机制及部位、实验室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老年创伤结局评分(GTOS)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在年龄、入院时体温、血清肌酐、氧合指数、GTOS得分和GCS得分方面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75岁、血清肌酐≥109μmol/L、GTOS≥130分为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12分是保护性因素(P<0。05)。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校准曲线分析发现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结论 年龄、血清肌酐、GTOS及GCS均可作为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绘制的列线图能够帮助医师早期甄别患者病情及死亡风险。

    老年创伤死亡影响因素

    瘢痕子宫再妊娠经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琪徐林军单春燕王艳...
    1041-1042,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经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PPH)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263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分娩产妇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5)和非PPH组(n=238),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PPH的影响因素。结果 263例产妇PPH发生率为9。51%,PPH组流产次数、硫酸镁保胎史、产前出血、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切口撕裂、宫缩乏力等高于非PPH组(P<0。05),产前血红蛋白、产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非PPH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人流次数≥3次(OR=3。122)、产前纤维蛋白原≤3 g/L(OR=2。510)、妊娠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OR=7。903)、宫缩乏力(OR=4。096)、子宫切口撕裂(OR=5。831)是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PPH的危险因素。结论 避免意外妊娠减少流产次数,加强产前纤维蛋白原指标监测,重视凶险性前置胎盘及宫缩乏力的处理,警惕术中切口撕裂,能有效预防PPH的发生。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

    黑蒜多酚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观察

    吴明田国强赵桂琴
    1043-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黑蒜多酚联合西药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期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黑蒜多酚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予多奈哌齐单药治疗,持续治疗12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况进行评定,同时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0。00%,对照组有效率6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和HD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ADL评分和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黑蒜多酚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早期AD患者有明显疗效,可减缓认知功能衰退,改善精神行为症状。

    黑蒜多酚阿尔茨海默病多奈哌齐氧化应激

    带状疱疹脑膜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

    王美娣韩晶吴珠娟刘慧丽...
    1046-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脑膜炎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脑脊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确诊的带状疱疹脑膜炎患者23例及健康体验者28例(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其认知功能,并分析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结果 23例带状疱疹脑膜炎患者有6例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带状疱疹脑膜炎患者MoCA评分(25。88±2。31 VS。27。61±1。81)明显降低(P<0。05);其中视空间执行功能(3。29±1。12 VS。4。11±0。92)、延迟回忆(4。21±0。66 VS。4。57±0。5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脑膜炎患者早期可出现以视空间执行功能、延迟回忆为主的认知障碍,临床医师要重视带状疱疹脑膜炎患者的认知功能筛查。

    带状疱疹脑膜炎认知功能

    基于神经生理模式的多元复合声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周腊梅蒋雯刘稳
    1048-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多元复合声治疗(T-MIST)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MIST的870例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6个月的27例患者进行随访。在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时,采用耳鸣残障量表(THI)评估耳鸣严重程度,并记录得分。结果 初次治疗的有效率为66。2%。不同频率段耳鸣患者初次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 kHz频段的有效率最高(81。8%),1~2 kHz频段的有效率最低(51。9%)。性别、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对初次治疗的有效率无明显影响(P>0。05),残余抑制试验(RIT)结果部分阳性患者有效率最高(76。9%)。结果与初次治疗的有效率存在相关性(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T-MIST的有效率逐渐提高。治疗前后各时间点TH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IST主观性耳鸣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高频耳鸣患者更易获益,RIT可作为预测其疗效的参考指标。

    主观性耳鸣多元复合声治疗有效率疗效

    PTI、IoC2和SPI在全身麻醉患者镇痛深度监测中的价值

    张莹沈朱杭沈权伟吴美华...
    1051-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镇痛指数(PTI)、伤害敏感指数(IoC2)和手术容积指数(SPI)在全身麻醉患者镇痛深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法,按照不同镇痛深度监测指标分为IoC2组(A组)、SPI组(B组)和PTI组(C组),每组各30例。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IoC2、SPI、PTI,测定并比较术前、术中和术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的水平。结果 T2时IoC2、SPI和PTI与T1时比较(P<0。001);T3时SPI和PTI与T2时比较(P<0。05);T4时PTI和SPI与T3时比较(P<0。05);T4时IoC2与T2、T3时比较(P<0。001);T6时SPI和PTI与T5时比较(P<0。05);T7时IoC2、SPI、PTI与T5时比较(P<0。05);T8时IoC2、SPI和PTI与T7时比较(P<0。05)。各组内比较,IoC2、SPI和PTI具有时间变化趋势,且随着时间点不同均发生变化(P<0。001)。三组组间比较,HR、MAP、IoC2、SPI和PTI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具有不相等的变化趋势(P<0。001)。IoC2、SPI、PTI与HR和MAP均呈正相关(P<0。05)。三组患者IL-6和IL-10术前、术中和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C2、PTI和SPI可作为全身麻醉术中疼痛监测的可靠指标,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准确性优于HR、MAP。

    镇痛深度伤害敏感指数手术容积指数镇痛指数全身麻醉

    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SVV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腹腔镜肠癌根治术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周洁冯冉冉李莺张华...
    1054-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照不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为常规补液组(对照组)和SVV组(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中液体出入量、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视神经鞘直径(ONSD)、术前及术后实验室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CRP)、下腔静脉变异度、纤维蛋白原(FIB)、血浆血栓素B2(TXB2)],术前及术后1、3 d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入量、胶体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晶体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ON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 d实验室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CRP、FIB水平低于对照组,下腔静脉变异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3 d,两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腔静脉变异度联合SVV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管理中,能够优化术中液体管理,减少外科应激,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降低术后短期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于患者术后康复有益。

    下腔静脉变异度每搏变异度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腹腔镜肠癌根治术麻醉管理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K-MB的临床意义

    江军李玉玺曹利平
    1057-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入院1~2 d内CK-MB活性法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炎组,44例)及肝炎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69例),并对肝硬化组依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组、B组、C组,比较各组CK-MB水平。结果 肝炎组CK-MB(14。6±4。8)U/L,肝硬化组(42。0±22。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C组分别为(22。2±10。6)U/L、(44。5±13。7)U/L、(63。4±24。4)U/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值逐级升高。结论 对于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的患者,在排除肿瘤、冠心病、心肌病、心肌梗死、免疫系统及严重感染性疾病等因素后,出现CK-MB升高考虑存在肝硬化可能,并能间接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肌酸激酶同工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乳腺囊实性病变良恶性超声预测模型的建立

    张戎楼叶琳周一波徐琛...
    1059-1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囊实性病变中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治疗或穿刺诊断的乳腺囊实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声像图,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病灶形态(OR=26。109;P=0。027)、血流(OR=23。900;P=0。021)、钙化(OR=11。642;P=0。030)、年龄(OR=1。127;P=0。002)是乳腺囊实性病变恶性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Logit(P)=-12。218+3。262×形态+3。173×血流+2。455×钙化+0。12×年龄。该模型预测乳腺囊实性病变恶性的AUC值为0。945(95%CI:0。895~0。995),诊断阈值为-1。4020,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04、94。4%、86。0%、88。0%、68。0%、98。0%。结论 以病灶形态、血流、钙化和患者年龄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预测乳腺囊实性病变的良恶性,值得在超声诊断中应用。

    乳腺超声检查囊实性病变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