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

肖称萍

旬刊

1001-7518

zjltzzs@263.net

0791-83831866;83831957

330038

南昌市红角州学府大道589号

职教论坛/Journ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劳动部就业培训司副司长刘康、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刘来泉、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孟广平等领导同志担任本刊顾问。自1985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递职教信息,交流职教经验,促进职教研究,推动职教发展"的宗旨,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杂志发行覆盖面己遍及全国3l个省(市、区),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职教刊物之一,深受职教界的普遍青睐,被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江西省十佳优秀期刊"等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预备教育:体系化视野下中职高质量发展的办学定位

    李胜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中职转向职业预备教育定位,这一办学定位受启示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定位.一方面,产业升级使得就业年限延后、人们升学意愿愈加强烈,职业预备教育的内部驱动力逐渐积聚;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内涵式发展,特别是职业本科教育的突破,职业预备教育的外部条件也逐渐完善.职业预备教育定位的学理依据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活动变化推动了职业知识结构变革.产业一线岗位理论技术的增加与高端技能养成的复杂性使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周期延长了,需要重新思考与设计学校职业教育的学制.体系化视野下,支撑职业预备教育定位的关键改革思路包括促进中职实现从就业能力到技术素养的课程模式转型、发挥职教高考制度在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的作用以及稳步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中职创设优质升学空间.

    职业预备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学定位

    技能何以构建?——论职业教育技能研究的多维理论依据

    吕建强李薪茹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能研究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一维.众多学科为技能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给养,经济学的新增长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明确了技能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社会学的人―环境匹配理论提供了供需依据,阐释了技能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知识社会学的知识生产模式理论提供了内容依据,预测了技能发展变化的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能力结构理论提供了结构依据,明晰了技能的结构与要素.因此,需要统合不同理论视角增强技能研究与开发的科学性.

    技能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新增长理论知识生产模式理论人―环境匹配理论能力结构理论

    职业本科教育社会信任危机的"遮蔽"与"解蔽"

    李天航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回顾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发现曾发生过多次社会公众阻抗职业本科教育的舆情事件,这些舆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通过对这几次舆情分析,可知社会公众在与职业本科教育交往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稳定的信任关系,致使职业本科教育在社会信任方面陷入危机.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拟态环境"的失真带来"舆论审判","符号暴力"的笼罩形塑"集体记忆","职业获得"的追求强化"分类机制","路径依赖"的持续带来"质量危机".为化解职业本科教育社会信任危机,可通过"去后真相"杜绝"舆论审判"发生,统筹"三教"协同突破"集体记忆"迷思,革新"社会形态"摆脱"分类机制"宰制,实施"质量攻关"走出"质量危机"困扰.

    职业本科教育社会信任危机教育舆情民间立场

    何以消除偏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社会印象的再建构

    张平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偏见,这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从社会偏见的表征来看,社会公众认为职业教育在层次上"低人一等"、出路上"矮人一头"、声誉上"逊人一截"、心理上"弱人一度".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这种偏见的成因加以分析,一是通过认知习得初步确立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二是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互实现对偏见的确认和强化,三是通过情感反应固化了偏见,四是以行为选择的方式实现这种偏见的外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社会印象的再建构和偏见的消除提供了绝佳契机,接下来要通过发展高水平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要通过优质职业本科院校和专业建设带动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要多部门合力推动法律法规和规划的全面准确落实,还要以职教本科品牌建设为重点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的印象重塑和声誉治理.

    职业本科职业教育社会印象职业教育偏见印象管理

    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对课程建设核心主体的访谈分析

    胡万山韩佳钰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课程建设的科学理论模型对于加强和改进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课程理论研究专家、应用型大学教师、行业企业人士3类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核心推进主体的深入访谈,借助Nvivo 8.0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聚类整合相关概念结构得到了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理论模型,并通过对3096位应用型大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模型,最终得到了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保障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若干核心概念点的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理论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应在课程设计上深入落实产教融合理念,在课程实施上促使校企协同开展各类课程教学活动,在课程管理上校企合作推进课程建设过程中人、财、物等要素实现优化组合,在课程保障上校企合力创设良好的课程建设条件.

    应用型大学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保障

    职业院校师生视角下的混合式教学效能评价研究

    颜泽海陶云舒婕高窦平...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效能评价是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随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施行,开展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成为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抓手之一."混合式教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效能发挥如何"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高度关注的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5所职业院校师生开展混合式教学效能调查,发现参与过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评价值比未参与过混合式教学的学生期望值更高;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成绩优异学生和后进生中更受欢迎;男女教师对提升混合式教学水平的方式存在差异;混合式教学在求助意愿增强、提升提问积极性、促进教学反思、教学方式多样化四个方面与教师期望存在差距.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职业院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教学效能评价教学策略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困境、诉求与路径

    郭丽萍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提供了基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具有时代性、职业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职业技术与数字技术简单类同化,数字意识强但是行动力低;数字技术知技储备单一化,数字化学业评价实践不均衡;数字化发展内驱力不足,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欠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具有"四重"诉求:时代诉求——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框架诉求——要以职业教育特殊性为聚向靶标;技术诉求——要探索基于体系的迭代升级;实践诉求——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知,强化"数字认知―职业技能"的数字意识链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环境,紧密"数据平台—数字生态"的数字适应链条;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评价,健全"数据评价—专业发展"的数字教研支撑.

    数字化转型教师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转型高职院校

    数字化转型中的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国际经验与现实镜鉴

    张振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通过重塑教学生态和变更工作世界改变了职业教育系统,进而对职业教育教师发展产生了影响.针对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顶层设计不完善、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师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合作不深入、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保障供给不充足等挑战,数字化转型中的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可借鉴顶层设计"框架先行"、校企合作"提质增效"、保障供给"固本强基"的国际经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校企合作路径,加大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保障供给程度.

    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校企合作

    终身教育法的立法逻辑、定位及体例结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

    赖力静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终身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大重要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终身教育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具有良好的联动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终身教育综合育人深刻内涵;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终身化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性和全覆盖.终身教育法的制定应当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高度,以教育法法典化为契机,以地方性终身教育条例为基础,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容.终身教育法应采用总则加分则的体例结构,在重点条文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持续推进终身教育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终身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法逻辑立法定位体例结构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国内外继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王国光刘志敏王清强
    7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客观呈现国内外继续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合作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中相关文献作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合作方面,国内外继续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合作程度均有待加强,尤其是中国在跨国合作上的潜力尚待充分挖掘;在研究热点上,国内研究聚焦于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时代高等继续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教师继续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成人终身学习视角下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等方面,而国外研究则较为关注在线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效果、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探索和基于网络的营养教育对弱势群体健康的影响;在前沿趋势上,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是国内继续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前沿,而在线医学继续教育的应急响应机制与高效执行策略是国外继续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前沿.

    继续教育信息化VOSviewerCiteSpace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