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

陈剑平

双月刊

1004-1524

zjnyxb@126.com

0571-86404190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原创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学术论文、述评等,涵盖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土壤肥料学、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信息、农业经济等相关领域。所设栏目有: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科技简讯、文献综述与进展等。 《浙江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是国内较早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步发行的学术期刊之一,被CABI,AGRIS,AGRICOLA,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浙江农业学报》两年影响因子达0.749,五年影响因子再创历史创新高,达到0.837(他引率为0.95),在同级区域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不包括农业大学学报)中位居第二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类硫素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李晶晶李闯路亚南郑文明...
    729-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硫素(thionin-like,Thil)在植物应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防御反应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Thil基因序列,利用同源搜寻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鉴定到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Thil基因家族.结果表明,Thil基因家族在普通小麦中包含26个成员.基因序列结构分析得到Thil家族存在保守的基序结构,家族各成员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包含79~196个氨基酸,大部分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少于140,其中20个蛋白质包含信号肽.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Thil基因的启动子调控元件受到脱落酸等逆境胁迫相应激素的影响,同时基因表达谱呈现出受到病原菌胁迫诱导后的多样性表达.通过进一步qRT-PCR验证分析表明,普通小麦的TaThil-4A、TaThil-4B和TaThil-4D等3个基因在叶锈病菌早期侵染中被诱导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抗病育种及Thil基因家族的功能鉴定与应用提供参考.

    小麦类硫素抗病叶锈菌

    花铃期持续干旱胁迫对棉花生长与土壤干旱阈值的影响

    杨明凤吉春容刘勇白书军...
    738-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花铃期持续干旱胁迫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以及土壤干旱阈值的定量表达和干旱阈值,以棉花品种新陆早78号为试验材料,在花铃期设计正常灌溉和不同程度干旱处理(正常灌溉用水量的90%、70%、50%、30%),测定不同处理下棉花光合作用、农艺性状和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程度干旱处理与正常灌溉相比,土壤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蕾铃干重等均下降,且下降幅度随干旱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最终导致产量降低;棉花光合作用和农艺性状与土壤相对含水量变化相关,存在阈值反应;以减产5%、10%、20%作为临界点,将干旱程度D值与产量、干旱持续时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确定轻度干旱阈值为0.253,中度干旱阈值为0.387,重度干旱阈值为0.655,且干旱胁迫程度越高,干旱阈值发生时间越早.研究确定了棉花花铃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的土壤干旱阈值指标及其发生时间,为棉花大田生产合理、及时调亏灌溉提供了参考.

    棉花干旱胁迫光合作用干旱阈值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苦荞麦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薛贤滨贾琼陈峥峰黎瑞源...
    748-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为苦荞麦高产品种的选育推荐材料,对选取的58个具有高产潜质的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双亲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8个RILs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71%~31.55%,其中,产量、生育期和主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粒宽和籽粒周长的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籽粒面积、籽粒周长、株高和千粒重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粒长和粒宽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上述指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籽粒面积>生育期>籽粒周长>粒宽>粒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987%,分别是粒形与产量因子(39.940%)、粒宽因子(24.478%)、株高因子(11.667%)、主茎分枝数与生育期因子(10.893%).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及RILs与亲本间的方差分析,共筛选出R64、R103、R164、R84、R192、R153和R214等7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非米荞型RILs.这7个株系在聚类分析中均被划分在了高产、大粒、高秆和生育期短的C2类群,可将其作为示范推广品种或西南地区常规苦荞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加以利用.米荞型株系R52、R198和R101的产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米荞型亲本小米荞,可用于苦荞麦高产薄壳品种的选育.

    苦荞麦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基于多组分含量分析和指纹图谱的生稻芽质量评价研究

    赵越胡啸峰张双双李蕾...
    760-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HPLC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生稻芽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价,为生稻芽后续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建立18批不同批次生稻芽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指认出生稻芽中3种主要酚酸类成分,并测定了样品中3种酚酸的含量.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IBM SPSS Statistics 23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载荷分析.18批生稻芽指纹图谱共标定了 6个共有峰,指认的3个共有峰为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868~0.99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样品中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分别为16.70~54.10μg·g-1、27.00~49.54 μg·g-1、23.09~50.81 μg·g-1.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18批样品中16批聚为一类,来自浙江杭州(S14)、浙江杭州(S17)的样品分别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用两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大于1的前2位分别为S14、S17,18批样品中3种酚酸成分的总含量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建立的生稻芽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3个主要酚酸可以作为生稻芽质量评价的指标性成分.

    生稻芽含量测定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指纹图谱

    不同原料糯米品种对绍兴黄酒品质的影响

    王卓权林祯芃陈旭东钱斌...
    773-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绍兴黄酒是中国黄酒品类中最具独特风味的黄酒,原料糯米品种对酿造的黄酒品质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了不同糯稻品种的原料糯米总淀粉、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矿质元素等含量及精白度、糊化温度、胶稠度等特性与绍兴黄酒的出酒率、香味、滋味及氨基酸、醇类、酚类含量、感官评价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对绍兴黄酒酿造专用糯稻新品种定向选育、原料糯米的生产加工、黄酒品质提升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绍兴黄酒酿造糯稻品种定向选育

    草鱼肠道微生物谱及其发育性变化

    张红芳钱涛金婷谢小玲...
    780-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草鱼不同肠段微生物结构以及草鱼不同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变化.试验分2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试验选取24月龄生理状况良好的草鱼8尾,用MS-222对其深度麻醉,收集草鱼前肠、中肠、后肠段内容物进行DNA提取和16S rRNA基因测序;第二部分: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一典型的开化清水鱼养殖基地购买不同月龄(1、7、15、24月龄)的健康草鱼各25尾,为了保证足够的样本量和最大限度降低个体差异,每5尾鱼的后肠段内容物混合为一个样本.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不同月龄草鱼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变化.结果显示:1)Alpha多样性表明,草鱼的后肠段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段(P<0.05);Beta多样性表明,后肠段的微生物群落与前肠段和中肠段存在显著差异(P<0.05).2)热图(Heatmap)显示,罗斯氏菌属(Ralstonia)是前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砷氧化菌(Aliihoeflea)是中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纤发鞘丝蓝细菌属(Leptolyngbya)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是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3)从1到24月龄,草鱼后肠段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降低(P<0.05);Beta多样性表明,不同月龄的草鱼后肠段微生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4)热图(Heatmap)显示,Rubellimicrobium和Syne-chococcus是1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Aestuariimicrobium和Streptomyces是7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Kineosporia和Prevotella是15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Mesonia是24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这表明不同肠段的草鱼微生物组成和结构存在差异,以及草鱼肠道微生物结构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呈发育性变化.

    草鱼肠道菌群发育性变化

    铁皮石斛糖苷水解酶GH3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李亚萍金福来黄宗贵张涛...
    790-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铁皮石斛GH3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筛选、鉴定,对其基因结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蛋白质二级结构及跨膜预测、基序及染色体定位进行分析,同时分析GH3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以及低磷与正常磷水平下的表达模式.在铁皮石斛全基因组中筛选得到13个GH3家族基因,其中一个基因存在可变剪切,表达为14个GH3蛋白.GH3基因家族蛋白可分为3个亚家族,各亚家族中不同基因相对保守;各成员均含有内含子与外显子,内含子相位在0~2,13个基因分布在8染色体上.GH3基因家族在铁皮石斛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白根和花蕾表达量高,茎和唇瓣低,推测GH3基因家族可能参与铁皮石斛根系生长以及开花现蕾.低磷与正常磷水平表达结果表明,低磷水平下叶中基因LOC1 10110392、LOC110100144表达上调,根中基因LOC1 10095762、LOC1 10107269表达上调.该研究对铁皮石斛糖苷水解酶GH3基因家族成员生物信息学、在不同组织以及正常磷与低磷条件下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响应低磷信号的糖苷水解酶基因,为后期研究糖苷水解酶参与低磷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代谢调节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铁皮石斛糖苷水解酶GH3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模式

    十一个桑黄菌株的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

    陆春霞刘开莉梁贵秋肖潇...
    800-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桑黄菌株的种属,对采集自国内不同地区的11个桑黄类似菌株开展分子鉴定和形态学特性观察,主要采用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对桑黄菌株进行基因鉴定和遗传性状分析,运用Mega7.0软件的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基于桑黄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合桑黄菌株的形态学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的显微结构、孢子形态特征、子实体电镜扫描结构)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11个桑黄菌株分为两大类群,其中菌株SH-1为一类,属于纤孔菌属(Inonotus);其他菌株(SH-2、SH-3、SH-4、SH-5、SH-6、SH-7、SH-8、SH-9、SH-10、SH-11)属于另一类,为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菌株 SH-3 和 SH-6属于桑树桑黄(S.sanghuang),其余8个菌株属于暴马桑黄(S.baumii).通过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结合桑黄菌丝形态特征、孢子形态特征和子实体显微结构特征分析,能明确桑黄的种属与遗传性状,可为今后桑黄品种选育与人工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桑黄纤孔菌属桑黄孔菌属桑树桑黄暴马桑黄分子鉴定

    全缘叶绿绒蒿黄色花形成关键基因的挖掘

    陈晓涓罗军王富敏李拓键...
    81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全缘叶绿绒蒿黄色花形成的关键基因,探讨其花色形成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机制,选取全缘叶绿绒蒿3个花发育时期的花瓣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盛花期花瓣组织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绝对定量.结果表明:(1)LC-MS/MS共检测到38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槲皮素及其衍生物为主,其含量超过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的80%;(2)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71 902条单基因,筛选后得到14 906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在48条KEGG通路中显著富集(P<0.05),其中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在3个花发育时期都显著富集(P<0.05);(3)同时还发现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在3个花发育时期中差异表达,同一时期 MiFLSs(Cluster-28469.86、Cluster-28469.89、Cluster-28469.91)的表达量是 MiDFR(Cluster-49617.1)的1.2~4.7倍;与槲皮素衍生物合成相关的MiFG3(Cluster-15071.0)呈现逐渐上调的表达趋势;转录因子MiMYB4表达量也逐渐上升,且与MiMYB38、MiMYB39、MiDFR(Cluster-49617.1)和MiANS(Cluster-29740.1)呈强负相关关系;(4)所选基因qRT-PCR结果与RNA-seq相关性较好(R2=0.820 4,P<0.05),表明转录组数据可靠.综上所述,全缘叶绿绒蒿黄色花瓣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槲皮素及其衍生物;Mi-FLSs相较于MiDFR更强的竞争力促使更多底物流向黄酮醇合成,为大量合成黄酮醇类化合物提供了前体物,MiFG3消耗前体物促进槲皮素衍生物的大量合成;同时,转录因子MiMYB4可能通过抑制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间接促进底物流向黄酮醇合成,这些结构基因与转录因子共同调控全缘叶绿绒蒿的花色形成过程.研究筛选出了 6个调控全缘叶绿绒蒿花色形成的关键基因,初步探讨了其黄色花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全缘叶绿绒蒿花色变异提供了理论参考.

    全缘叶绿绒蒿花色黄酮醇关键基因

    昆虫抗白僵菌免疫应答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杨蕾汪小福魏巍陈笑芸...
    825-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能成功侵染多种昆虫寄主并致其死亡,是农业生产中有效的生物杀虫剂.相应地,昆虫依赖多种策略抵御真菌感染,其中先天免疫防御是对抗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昆虫表皮是抵御真菌入侵的第一道屏障,表皮和外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抑菌化合物降低真菌毒力,当真菌孢子进入血淋巴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产生系统性免疫应答,表达的多种防御效应因子在细胞包囊、细胞凋亡、黑化反应中发挥功能.然而昆虫强烈的免疫反应影响田间施用白僵菌的效果,导致该真菌制剂应用的局限性.文章详细阐述昆虫感染白僵菌后的免疫应答机制,参与抗真菌免疫的基因与作用手段.该研究为了解昆虫抗真菌免疫机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为合理改造白僵菌、有效提高白僵菌毒力水平提供坚实基础,为农业虫害治理提供新的策略.

    虫生真菌表皮免疫免疫通路抗真菌免疫应答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