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

陈剑平

双月刊

1004-1524

zjnyxb@126.com

0571-86404190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原创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学术论文、述评等,涵盖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土壤肥料学、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信息、农业经济等相关领域。所设栏目有: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科技简讯、文献综述与进展等。 《浙江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是国内较早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步发行的学术期刊之一,被CABI,AGRIS,AGRICOLA,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浙江农业学报》两年影响因子达0.749,五年影响因子再创历史创新高,达到0.837(他引率为0.95),在同级区域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不包括农业大学学报)中位居第二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郁金根茎腐烂病的病原鉴定

    李亚妮陈卫良毛碧增
    1086-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温郁金主产区,部分田块温郁金发生大规模倒伏、地下根茎严重腐烂.为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物,利用LB培养基和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培养基从温郁金腐烂根茎中分离获得细菌菌株JF1,采用灌根法、芽侵染法和根茎侵染法确定该菌株对温郁金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多基因序列(16S rDNA、rpoB、gyrB)系统发育分析,明确引起田间温郁金根茎腐烂的病原菌为桑肠杆菌(Enterobacter mori).

    温郁金根茎腐烂病原鉴定桑肠杆菌

    梨黑孢链格孢GD-011菌株除草机制的初步研究

    贺宇杉朱海霞
    1094-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微生物除草剂因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为探究生防菌——梨黑孢链格孢Alternaria gaisen GD-011菌株对杂草的除草机理,特开展实验观察菌株GD-011侵染后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叶片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明确其作用方式及途径.结果表明:菌株GD-011的菌丝通过气孔侵入密花香薷的叶片组织,并在组织中寄生繁殖产孢,逐渐破坏组织.菌株GD-011接种于密花香薷植株后,密花香薷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过氧化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2~7 d密花香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综上推测,GD-011菌株通过菌丝穿过气孔及组织间隙的侵染方式破坏密花香薷的叶片组织结构,同时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自我修复等方式达到防除杂草的目的.

    微生物除草剂生理生化超微结构除草机制

    两种杀线虫剂处理对山药土壤线虫群落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范琳娟吴彩云徐雪亮刘子荣...
    1102-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10%噻唑膦颗粒剂+6%寡糖·噻唑膦水乳剂(简记为CP1)和42%威百亩水剂(简记为CP2)对山药田土壤线虫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田和传统栽培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土壤常规分析方法,研究这两种处理对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CK)相比,两个处理对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P<0.05)提高浅生槽定向栽培田0~20 cm 土层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传统栽培田>20~40 cm 土层的速效钾含量.与CK相比,CP1处理对浅生槽定向栽培田0~20 cm 土层的食细菌类线虫和植物寄生类线虫的占比无显著影响,但可使传统栽培田0~20、>20~40 cm 土层的山药病原线虫——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使有益线虫——食细菌类的小杆线虫属(Rhabditis)和拟丽突线虫属(Acrobeloide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CP2处理不仅可使浅生槽定向栽培田0~20 cm 土层和传统栽培田0~20、>20~40 cm 土层短体线虫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还可显著提高传统栽培田0~20、>20-40 cm 土层小杆线虫属和拟丽突线虫属的相对丰度.此外,CP2处理显著降低了传统栽培田0~20 cm 土层线虫的PPI/MI(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与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之比),显著提高了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瓦斯乐思卡指数和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综上,从土壤线虫方面分析,42%威百亩水剂的综合施用效果要好于10%噻唑膦颗粒剂+6%寡糖·噻唑膦水乳剂.在本试验条件下,这两种杀线虫剂处理均不致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适宜在山药上推广使用.

    山药土壤线虫土壤理化性质杀线虫剂栽培方式

    粉垄耕作对坝地土壤特性及甘蓝产量的影响

    高虎穆晓国李海俊高富成...
    1113-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粉垄耕作对坝地土壤特性和甘蓝产量的影响,设置平畦旋耕、平畦粉垄30 cm、平畦粉垄40 cm、起垄旋耕、起垄粉垄30 cm和起垄粉垄40 cm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甘蓝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20、>20~40 cm 土层,与平畦旋耕处理相比,起垄粉垄40 cm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容重,降幅分别为4.14%、11.45%;显著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增幅分别为2.38、5.12百分点;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pH值分别下降0.25、0.20)和电导率(降幅分别为25.98%和28.20%);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增幅分别为25.34%、34.57%)、碱解氮(增幅分别为37.89%、18.57%)、速效钾(增幅分别为31.64%、24.64%)、总氮(增幅分别为38.24%、46.67%)、总磷(增幅分别为44.44%、72.22%)含量;显著增强了土壤脲酶(增幅分别为40.06%、166.97%)、过氧化氢酶(增幅分别为25.92%、19.23%)、转化酶(增幅分别为24.01%、50.84%)、碱性磷酸酶(增幅分别为66.67%、26.58%)的活性.与平畦旋耕处理相比,起垄粉垄40 cm处理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23.54%,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4.42%、21.69%、49.39%,单株球重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4.50%、13.59%.综上,起垄粉垄40 cm的耕作方式改善了坝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激发了土壤酶活性,提升了甘蓝的品质和产量,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耕作方式.

    甘蓝产量粉垄耕作土壤理化性质

    南太湖水体抑藻菌的筛选分离及其活性成分鉴定

    陈瑶瑶刘雪萍张绍勇王继栋...
    1124-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稀释涂布法、改良分离培养基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南太湖四季水体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筛选可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活性细菌,并追踪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20株可培养细菌,隶属于4 门 9纲20目35科66属192种,其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菌株数较多.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显示,有20株细菌属于潜在新种.共分离到7株具有明显抑藻活性的细菌,其中,黄杆菌属菌株1-2-14的抑藻效果最佳,第7天时抑制率达71.52%.通过活性追踪,分离得到2个活性单体化合物 cyclo(4-hydroxy-L-Pro-L-Leu)和 pterodontriol B,其 48 h 抑藻活性分别为 56.87%和 67.81%.

    南太湖可培养细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抑藻活性

    当前肥料市场不同短链聚磷酸盐肥料关键性状之比较

    亢龙飞徐琳峰王诗荣江诚涛...
    113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市场所售的聚磷酸盐肥料质量参差不齐.该研究从全国肥料市场收集10种具有代表性的聚磷酸盐肥料,测定其总氮、总磷(以P2O5计)含量,及聚合度、聚合率和溶解度等指标,采用层次聚类方法和Mantel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样品肥料的平均聚合度为4.00,测定值与标注值的平均偏差为6.38%;平均聚合率为83.8%,测定值与标注值的平均偏差为2.59%;总氮含量在8.6%-28.7%,测定值与标注值的平均偏差为2.59%;总磷含量在18.0%-64.2%.Mantel检验结果显示,总氮含量、总磷含量、酸碱度和盐分指数与肥料的聚合率有显著(P<0.05)关联,总磷含量、溶解度、盐分指数、缩二脲含量与聚合度有显著关联.结果表明,不同聚磷酸盐肥料的性质差异显著,且部分肥料指标的测定值与标注值之间具有明显差异.不同肥料生产单位亟须统一指标测定体系,以便提供精准、全面的商品信息.

    聚磷酸盐肥料溶解度聚合度聚合率磷肥

    多花黄精根须皂苷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刘晨星曹艳夏其乐
    1144-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花黄精根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利用价值低的加工副产物,极少有相关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明确多花黄精根须皂苷的较优提取工艺,并了解其抗氧化活性.响应面分析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72%乙醇体积分数,1∶25 g·mL-1料液比,41 min提取时间.通过拟合分析得到提取率(Y)与乙醇体积分数(A)、料液比(B)、提取时间(C)的关系方程为:Y=5.58+0.516 2A+0.078 8B+0.05C-0.02AB-0.007 5 AC-0.0025BC-1.38A2-0.439 5B2-0.257C2.通过验证表明,最优条件下皂苷提取率为5.62%,与理论最高值5.628%非常接近.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皂苷IC50DPPH值为0.87 mg·mL-1,IC50ABTS值为0.68 mg·mL-1,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综上,多花黄精根须中的皂苷成分具有可观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为多花黄精根须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其他副产物活性成分提取提供参考.

    多花黄精皂苷提取率抗氧化活性

    浙江省西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褚田芬雷玲李勤锋吴平...
    1153-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流通于浙江市场及全省各地生产的西瓜农药残留情况,明确其中农药残留种类及其水平,并对其农药残留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88份西瓜样品共检出29种农药残留,其中检出率较高的3种农药分别为吡唑醚菌酯、啶虫脒、腐霉利;除草甘膦和噻虫嗪各有1例超标外,其他检出农药均符合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要求.单项污染指数和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值表明,浙江省西瓜膳食摄入风险均为可接受状态,暂无健康风险.此外,要重点关注他国(地区)严格于我国的农药残留限量,立足本国需要,制定符合我国西瓜生产实际和保护我国消费者健康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积极开展国内外标准转化,主动接轨国际提高我国西瓜产业的竞争力.

    西瓜风险评估农药残留浙江省

    基于提采动作的便携式名优茶鲜叶采摘机

    王洪成白子豪徐海浩徐凯...
    1161-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以龙井为代表的名优茶鲜叶采摘完全依赖人工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鲜叶-老叶物理特性差异的鲜叶采摘方法,通过纯机械的弹性结构和柔性采摘单元实现鲜叶的自动化采摘.首先对鲜叶-老叶在生长高度、表观形态和茶叶茎断裂强度等物理特性差异进行研究,作为采摘机结构和拉拔力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受茶农手工采摘鲜叶时的"提采"动作启发,提出基于鲜叶上下表面摩擦力差异的鲜叶采摘机构,并对其进行采摘过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依据仿真结果,分别采用硅胶和特氟龙膜作为与鲜叶上下表面接触的柔性材料,结合动底板弹性结构、提供可调的拉拔力以避免采摘过程中鲜叶受损.茶园试验结果表明,当采摘力设置为3.0N时采摘效果较好,鲜叶茎断裂位置取决于鲜叶茎断裂强度最小的位置,与人手工采摘时的断裂位置一致,鲜叶采净率约40%,老叶误采率约7%,茶叶损伤率约5%,采摘效率约1.44 kg·h-1(相当于3个熟练采茶工).该研究结果可为鲜叶的全自动机器采摘提供技术积累.

    名优茶采茶机鲜叶老叶摩擦力

    跨越式膜上对行覆土装置设计与覆土性能研究

    刘泉东孙伟张华刘小龙...
    1173-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西北寒旱区马铃薯全膜覆盖种行覆土栽培农艺要求,研制一种跨越式膜上对行覆土装置.解析跨越式提土装置和侧向对行覆土装置作业机理,确定了各个部件的核心作业参数.运用离散单元法(DEM)进行了对行覆土仿真试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覆土宽度和覆土厚度的回归模型,优化得到跨越式膜上对行覆土装置的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螺旋输土器转速135 r·min-1,覆土器开口长度100 mm,覆土器离地高度为233 mm.田间试验表明,设计的跨越式对行覆土装置满足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马铃薯幼苗自然出苗率达到92.5%,同时烧苗率为7%.

    马铃薯对行覆土侧向输土全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