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杂交水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袁隆平

双月刊

1005-3956

jhybrice@2118.cn

0731-82872961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

杂交水稻/Journal Hybrid R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杂交水稻领域内唯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载内容涉及到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全部环节,融学术性、技术性、普及性和信息性于一体。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根系特征与稻田甲烷排放的关系研究进展

    张瑛顾嘉怡张旻昊刘彬彬...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田是甲烷(CH4)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减少稻田CH4排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稻田CH4多在淹水的厌氧条件下产生,与水稻根系生长特征密切相关.主要介绍了稻田CH4的排放机理,阐述了水稻根系结构、形态和生理特性与CH4排放的关系以及内在机理,分析了水分管理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田CH4减排及水稻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稻田甲烷排放水稻根系水分管理绿色生产

    流式细胞术的优化及其在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鉴定中的应用

    田钧友淡俊豪夏玉梅詹祎捷...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创制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是杂种优势固定的有效途径,其后代中包含二倍体无性种子和四倍体有性种子,因此准确鉴定两种不同倍性的后代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至关重要.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比较研究了水稻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取材部位对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倍性检测结果的影响,旨在明确适用于其倍性鉴定的最佳发育阶段和取材部位,并通过表型和根尖染色体制片验证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后代的倍性.结果表明,幼苗期水稻不同单株的同一部位和同一单株的不同部位间的相对DNA含量波动较大,其中叶鞘的相对DNA含量较稳定;分蘖期水稻节间的相对DNA含量最稳定,可作为FCM检测水稻倍性的最佳材料.研究结果为无融合生殖研究中利用FCM鉴定水稻染色体倍性的材料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水稻流式细胞术倍性鉴定无融合生殖

    早籼稻稻瘟病抗性基因鉴定及抗性评价

    侯金祥赵超越胡继杰刘守坎...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9、Pib、Pigm、Pikh、Pikm、Pita和Pi5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104份早籼稻品系进行抗性基因鉴定与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这些品系中,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分布频率最高,达到66.35%,其次为 Pi5(10.58%)、Pib(2.88%)、Pikh(1.92%)、Pita(1.92%)、Pi2(0.96%);稻瘟病抗性等级达到"抗"的品系有78份,占比75.00%,其中携带抗病基因Pi2、Pikh和Pita的品系全部表现为抗病.包含2和3个抗性基因的品系分别有8和1份,其对应的抗病基因组合为Pi5+Pita、Pigm+Pita、Pigm+Pikh和Pi5+Pib+Pigm,这些品系在培育具有持久稻瘟病抗性的早籼稻品种上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研究为抗病种质资源的挖掘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早籼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早籼稻稻瘟病抗性基因抗性评价

    不同施氮环境条件下水稻株高的QTL分析

    余德金税阳郭发平白大嵩...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挖掘水稻株高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并探究株高的遗传机制,利用已测序的两优培九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不同施氮环境条件下调查RIL群体及其亲本的株高、第1节间长、第2节间长、第3节间长、第4节间长、第5节间长、第6节间长、秆长和穗长等株高性状,使用QTL IciMapping v4.2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水稻株高性状进行 QTL 分析.结果表明,主效 QTL 有 12 个:qE1IL4-8、qE1IL5-1、qE1IL6-1、qE1IL6-2、qE1IL6-3、qE1PH-8、qE1PL-5、qE1CL-8、qE2IL1-4、qE2PH-9、qE2PL-2、qE2CL-9.其中在不施氮条件下(E1),检测到位于8号染色体上的qE1IL4-8、qE1PH-8、qE1CL-8落于同一区间,说明该区间具有一因多效.qE1IL4-8、qE1PH-8、qE1CL-8在E1处理下的加性效应分别为0.87、4.33和3.82,说明该区间能够在不施氮条件下同时提升水稻的节间长、株高和秆长.通过查询候选区间qE1IL4-8/qE1PH-8/qE1CL-8的基因功能注释,发现该区间存在可能和株高相关的基因.因此,qE1IL4-8/qE1PH-8/qE1CL-8在氮高效育种中有巨大应用潜力.

    水稻株高QTL分析施氮

    2014-2023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晚籼稻审定品种产量及品质分析

    彭德马志广邓国富周维永...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南双季稻作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生态区域之一,广西作为华南双季稻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10%.广西桂南稻作区生态条件适宜,是广西主要的双季稻区,其中晚籼稻区是广西主要优质稻米产区,故分析其近年来审定的晚籼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特点,以期为广西未来晚籼稻育种提供科学、精准的指导.对近10 a桂南稻作区晚籼稻组通过审定的品种产量特征和品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总结,结果表明,2014-2023年桂南稻作区晚籼稻组共审定了 386个品种,审定品种年度间平均产量处于7 338.60~7 948.65 kg/hm2之间,相较于对照品种总体平均增幅在5%左右,产量特征上年度间无明显提升.感温品种逐渐增多,感光品种逐渐减少,且感光品种中约70.50%为弱感光品种.稻米品质逐年提高,2023年达到部标或国标优质稻米的品种比例提升至90.91%.外观品质上,与2014年相比,2023年的垩白度降幅达57.5%,长宽比增幅为19.11%.食味品质上,胶稠度略有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基本稳定,碱消值稳步提高,整体上呈现更为软化、适口性更好的趋势.总的来说,广西桂南稻作区晚籼稻审定新品种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感温型品种成为主导,在产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大幅地提高了稻米品质,为丰富稻米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稻桂南稻作区晚籼稻产量品质

    优质籼型两系不育系5308S的选育与应用

    从夕汉阮新民施伏芝罗玉祥...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5308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以广占63S为母本,与优质恢复系4M036杂交,经5 a系谱选择育成的优质抗病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生育期适中,株型理想,配合力强,千粒重大,米质达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级,中抗白叶枯病,易繁殖与制种.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鉴定,并配组育成两优766、两优631、两优531通过安徽省或国家品种审定.

    杂交水稻温敏核不育系5308S优质选育

    欢迎订阅2025年《农业科技通讯》杂志

    46页

    优质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荃新S的选育与应用

    陈琳张从合王华运俞程...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荃新S是以新安S为母本与配合力好的优良恢复系YR0822杂交选育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异交结实率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荃新S与恢复系荃恢15号配制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组合新两优香66具有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标优1级等优点,于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荃新S稻瘟病抗性优质选育

    优质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桃秀A的选育

    张超福伍健彭建贾琳...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桃秀A是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人工杂交制保育成保持系后经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其株叶形态好、育性败育彻底且稳定、米质优、异交率高.介绍了桃秀A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繁殖制种技术要点,对桃秀A系列组合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杂交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桃秀A优质选育

    优质高配合力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川种3A的选育及利用

    周华吴华林唐海龙毛政...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种3A是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内香2B为母本,泸香618B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保持系,再与泸香618A测交并连续回交多代选育而成的籼稻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异交习性好、配合力好、米质优等特点.2016年6月通过广东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由该不育系测配的川种优3877、川种优3607等21个次组合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介绍了川种3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繁殖技术要点等.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川种3A优质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