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房角分离术临床应用要点浙江省青光眼防治专家共识(2024)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浙江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梁远波
    2017-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通过分离虹膜前粘连以恢复房水流出通道.有学者认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本身已具备加深前房、开放房角的作用,与房角分离术联合使用的额外收益有限.随着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发展,房角切开术和房角分离术的联合应用在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也有所尝试.浙江省医学会及相关机构组织全省青光眼防治专家,讨论形成了有关房角分离术的适应证、手术操作技术、围术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的共识意见,供眼科临床实践参考.

    青光眼房角关闭房角分离术白内障超声乳化

    基于PCR-SSP技术的RhCE血型基因型检测方法

    陈鲁燕吕定丰刘丽平陈慧敏...
    2021-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建立一种用于检测临床标本红细胞RhCE血型基因型的快速定型方法.方法 将2023年9至12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检的152例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血样分别采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法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RhD血型和RhCE血型.采用硅基质柱法提取样本DNA.采用Sanger测序法选择RhCE基因标准品序列.采用PCR-SSP法确定检测RhC和Rhc、RhE和Rhe两对等位基因的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TA克隆技术得到重组质粒并评估序列特异性引物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采用PCR-SSP法检测样本,并与血清学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用表型分别为CCee、CcEe、ccEE的3个标本成功确定不同RhCE基因型的标准品序列.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能有效区分RhC和Rhc、RhE和Rhe两对等位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在对应等位基因1∶128干扰下仍能检测出且灵敏度为104~105拷贝数/µL.临床样本RhE、Rhe和Rhc基因型检测结果与表型一致性为100.00%,但RhC基因型与表型一致性只有92.76%,其中RhD阳性背景人群中的一致率为98.39%,RhD阴性背景人群中一致率为88.89%.结论 PCR-SSP技术在红细胞RhCE血型基因型快速鉴定方面具有可行性,检测RhE、Rhe和Rhc基因型与表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RhC基因型的检测,需区分不同RhD血型背景,建议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RhCE血型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基因分型单核苷酸多态性

    PGC-1α参与心脏骤停复苏后心脏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

    胡海燕宋心玥王利分许媚...
    2027-2031,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复苏后线粒体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参与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PGC-1α组,记录实验前基础生命体征;通过窒息法构建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复苏成功后,给予对照组股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PGC-1α组股静脉注射PGC-1α激活剂(22 g/L),均0.25 mL/只.24 h后处死大鼠,抽取主动脉血,解剖剥离心脏.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伤情况,检测并比较复苏30 min后及24 h后动脉血肌钙蛋白T(cTnT)、复苏24 h后的血气指标[pH、PCO2、PO2、剩余碱(BE)]和心脏组织ATP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心脏组织IL-6、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大鼠心脏骤停复苏后24 h,对照组心肌结构破坏,肌纤维断裂,出现大量空泡细胞.相比对照组,复苏成功30 min后,PGC-1α组cTnT无明显变化;复苏24 h后,PGC-1α组cTnT含量显著降低,pH值显著升高,PCO2显著降低,PO2显著升高,BE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成功24 h后,PGC-1α组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及心脏组织中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脏骤停复苏后,心脏出现再灌注损伤,线粒体通过PGC-1 α参与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心脏骤停复苏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缺血再灌注

    ER阳性乳腺癌治疗靶点的数据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钟福波刘乃斌韦伟方征宇...
    2032-2037,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文库数据,分析和预测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新型治疗靶点.方法 检索CRISPR文库测序数据、表达谱芯片数据,比较不同组ER阳性乳腺癌细胞与他莫昔芬耐药相关的缺失靶基因和差异基因;对测序数据、表达谱芯片数据取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潜在他莫昔芬耐药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PPI);使用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注释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软件分析核心基因集;对3个核心基因集和潜在他莫昔芬耐药基因取交集;使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数据库绘制生存曲线.采用qRT-PCR和免疫组化实验测定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跨膜糖蛋白(BSG)表达水平.结果 CRISPR文库测序数据、芯片表达谱数据结合分析,筛出61个潜在他莫昔芬耐药基因;PPI分析发现,其中的30个基因间存在显著相互作用;30个基因与3个GSEA核心基因集的交集分析发现,BSG是唯一基因.生存分析显示BSG高表达与ER阳性乳腺癌患者较短的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qRT-PCR、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证实BSG在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呈显著高表达.结论 基于CRISPR文库预测BSG是ER阳性乳腺癌患者新型治疗靶点,结合生物功能实验和临床特征可更好验证预测结果.

    雌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跨膜糖蛋白

    基于双硫死亡相关lncRNA的甲状腺癌预后模型构建及评估

    王玉婷刘盟宋春莉朱雅婷...
    2038-2043,后插2-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双硫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DRLncs)在甲状腺癌(THCA)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构建基于DRLncs的预后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选择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的THCA样本,从已发表文章中获得33个双硫死亡相关基因(DRGs).将505例THCA(总样本队列)随机分为训练集(253例)和验证集(252例),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与训练组患者总生存相关的DRLncs,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确定偏差最小的DRLncs,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基于DRLncs的THCA预后模型.根据风险评分中位数将3个队列分别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分别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和验证预后模型的效能.对总样本队列高、低风险组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免疫检查点及相关功能分析、肿瘤突变负荷分析、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表达分析共识别出1 488个长链非编码RNA,与22个DRGs存在相关性.单因素Cox回归共筛选出41个与THCA预后相关的DRLncs,LASS 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最终确立由8个DRLncs构建预后模型.生存分析显示,3个队列中高风险组1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均P<0.05).年龄和风险评分是预测THC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总样本队列患者3和5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83、0.864,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效能.总样本队列的高低风险组间共有255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铜离子的应力响应、突触前、神经肽激素活性等9个功能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10条信号通路上显著富集;高风险组促进炎症、I型干扰素、副炎症等13个免疫相关功能存在抑制状态.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对阿昔替尼、BI-2536、瑞博西尼比低风险组患者更敏感.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8个与THCA预后有关的DRLncs,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有效预测THCA患者的预后.

    甲状腺癌长链非编码RNA双硫死亡预后生物信息学

    归脾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林晨戴霓胡洁琼邬丹娟...
    2044-2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归脾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归脾汤联合抗抑郁药组使用归脾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益生菌联合抗抑郁药组使用双歧三联杆菌活菌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单用抗抑郁药组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组各26例,疗程8周.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行16S rDNA肠道菌群检测.另以本院3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归脾汤联合抗抑郁药组在第2、4、8周时疗效均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组(均P<0.05).治疗第2、4、8周,归脾汤联合抗抑郁药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单用抗抑郁药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益生菌联合抗抑郁药组及单用抗抑郁药组(均P<0.05).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治疗8周后归脾汤联合抗抑郁药组Chao1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对照组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均显著大于3个病例组(均P<0.05);治疗后3组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均P<0.05).3组变形杆菌门、肠杆菌科、埃希-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等菌群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拟杆菌门、梭菌属等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比治疗前,归脾汤联合抗抑郁药组治疗后厚壁菌门、颤螺菌科、瘤胃球菌科、梭菌属等菌群丰度均显著升高,变形杆菌门、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埃希-志贺菌属等丰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单用抗抑郁药组治疗后丁酸球菌科、粪球菌属、颤螺菌属等丰度均显著升高,丹毒丝菌科丰度显著降低(均P<0.05);益生菌联合抗抑郁药组治疗后普雷沃菌属、粪球菌属、梭菌属等丰度均显著升高,艾克曼菌科、肠杆菌属等丰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归脾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增加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促进有益菌的增殖,减少有害菌,提高临床疗效,加快起效时间,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抑郁症心脾两虚归脾汤肠道菌群

    抗肿瘤治疗对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朱为为陈永刚
    2051-2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肿瘤治疗对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接受抗肿瘤治疗的108例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这些患者肾功能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是否使用肾脏保护剂、抗肿瘤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肾功能有显著影响(均P<0.05);化疗+靶向、化疗+靶向+免疫抗肿瘤方案对患者的肾功能有显著影响(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饮酒史、抗肿瘤治疗无效是影响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60岁、饮酒史、抗肿瘤治疗无效的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是抗肿瘤治疗中肾功能降低的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减轻抗肿瘤治疗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治疗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肾功能影响因素

    HINTS联合血清IL-6诊断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价值研究

    伊帅徐晓辰于笑峰李云龙...
    2056-2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头脉冲-眼震-眼偏斜(HINTS)联合血清IL-6诊断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孤立性眩晕患者,根据临床评估及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组23例和周围性眩晕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入院即行HINTS床旁检查,根据HINTS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脑梗死或周围性眩晕,与临床评估及颅脑MRI检查作出的诊断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HINTS、血清IL-6及HINTS联合血清IL-6对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 脑梗死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占比及FPG、血清IL-6水平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IL-6水平(OR=1.445,95%CI:1.016~2.054)是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HINTS对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为0.826(95%CI:0.612~0.951),特异度为 0.868(95%CI:0.764~0.938),阳性预测值为 0.679(95%CI:0.528~0.800),阴性预测值为 0.937(95%CI:0.858~0.973),准确度为0.857(95%CI:0.768~0.92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INTS、血清IL-6、HINTS联合血清IL-6诊断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的灵敏度分别为0.826、0.696、0.826,特异度分别为0.868、0.735、0.897,AUC分别为0.847、0.751、0.919.结论 HINTS联合血清IL-6对孤立性眩晕患者脑梗死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头脉冲-眼震-眼偏斜IL-6眩晕脑梗死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PI-RADS v2.1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邓晓俊张炯孙彬刘鹏...
    2061-2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2.1(PI-RADS v2.1)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上海四一一医院行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评估NLR联合PI-RADS v2.1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csPCa的诊断效能.结果 130例患者中,csPCa患者82例(csPCa组).相比对照组,csPCa组患者年龄较大,PI-RADSv2.1 ADC值显著降低,NLR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RADS v2.1 ADC值、NLR及NLR+PI-RADS v2.1 ADC值诊断csPCa 的 AUC分别为 0.822、0.647 和 0.871;NLR+PI-RADS v2.1 ADC值诊断csPCa 的灵敏度为0.768,特异度为0.813.结论 NLR、PI-RADS v2.1 ADC值是csPCa的独立预测指标,NLR联合PI-RADS v2.1 ADC值诊断csPCa具有较高效能.

    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2.1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沈和平褚闻来褚正民沈建国...
    2066-2069,2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嘉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颅骨修补术的49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使用激素、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症、血清前白蛋白、去骨瓣病因、术前神志情况、气管切开、修补时机、皮瓣凹陷、缺损部位、大骨瓣、术前住院时间、修补材料、手术时长、术中脑膜破损、硬膜外积液、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入住ICU、菌群分布、耐药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术后切口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497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5例(5.0%),细菌培养阳性23例(92.0%),共26株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13/26,50.0%).20例(80.0%)的感染菌株为多重耐药菌.经过静脉滴注抗生素及皮下注射抗生素等治疗,25例中20例成功保留了修补材料,随访0.5~3.0年,未见感染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瓣凹陷、大骨瓣均为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占比高.静脉滴注及皮下注射抗生素是治疗术后感染的有效手段,能使大部分患者保留骨瓣.皮瓣凹陷、大骨瓣是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骨修补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