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真空电子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真空电子技术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真空电子技术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廖复疆

双月刊

1002-8935

VETECH@163.com

010-84352012

100015

北京749信箱7分箱

真空电子技术/Journal Vacuum Electron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真空电子专业协会会刊,电真空情报网网刊,中国真空电子技术领域唯一的综合技术类刊物。设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研究与设计、新技术、技术交流、工艺与应用、综述等栏目。主要刊登的是真空微波器件、离子器件真空开关器件等真空电子器件;CPT、CDT、PDP等显示器件和光电器件;照明光源;真空获得、测量、控制;气体分析;表面技术;电子材料及特殊工艺等方面的文章。同时报导本行业的最新信息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高阶模的太赫兹回旋行波管研究

    毛涛涛宋韬王维张开春...
    1-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旋行波管作为电真空器件之一,兼具大功率、宽频带、高增益等特性,在无线通信、电子对抗、安检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粒子仿真(Particle in Cell,PIC)完成了 G波段回旋行波管的优化设计,其采用周期性介质加载波导,工作模式为TE02 模.PIC仿真结果显示,当输入 60kV、3A的电子注时,回旋行波管在 215 GHz 的输出功率为 14 kW,对应效率和增益分别为 7.7%和 45 dB,3 dB带宽为 9.5 GHz.

    太赫兹回旋行波管周期介质加载寄生振荡

    准光波导回旋行波管发展及现状

    张晨程志锋林晓烘王维...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电子回旋脉塞机理的回旋行波管,兼具高输出功率和宽工作频带的优点,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回旋行波管向高频段发展,受尺寸共度效应的影响,采用低阶模式工作的高频结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导致器件的功率容量随之降低.采用具有模式选择特性的准光波导作为回旋行波管的高频互作用结构,可实现回旋行波管在高阶模式状态下稳定工作,进而实现放大器向高频段扩展和高功率输出.本文对准光回旋行波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概述.

    回旋行波管准光波导高频结构太赫兹

    G波段二次谐波准光回旋行波管研究

    傅文杰曾震宇鲁钝汤文博...
    11-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展适用于太赫兹频段的大功率回旋放大器研究.对基于准光共焦波导的二次谐波准光回旋行波管进行了研究,理论与仿真结果表明,准光波导具有良好的模型选择性,利用器件的二次谐波工作,其基波与二次谐波的返波振荡可以得到很好的抑制.在理论与仿真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只 G波段的二次谐波准光回旋行波管,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 65kV 电子束电压、10A电流、速度横纵比为 1、磁场强度为 4.19T时,最大输出功率为 90 kW,效率为 13.8%,增益为 34.8 dB.当输入功率 10W时,-3 dB带宽为 2 GHz.

    回旋行波管准光二次谐波G波段

    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放大器的研究

    高俊强李波高福舒国响...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一种工作频率范围在 200~220 GHz,输出功率为 7kW的回旋管行波放大器.70 keV、1.5 A、大回旋电子束的回旋模式的三次谐波与五折螺纹波导互作用区域中传播的类 TE31 模式发生共振相互作用,实现宽带放大.大回旋电子束由一个磁会切(CUSP)电子枪所产生,所设计的类TE31 模式具有理想的色散特性,其色散特性通过理论预测,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相结合来设计优化.三维粒子仿真(CST PIC)模拟得到了输出功率和增益分别为约 7kW和 51.5 dB,输入信号功率为50 mW,3 dB瞬时增益带宽约为 20 GHz.

    太赫兹放大器回旋行波放大器螺纹波导互作用区域色散特性

    基于263GHz回旋行波放大器的带栅Cusp电子枪研究

    李波高俊强高福舒国响...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实验室的超导磁体,为工作在 263 GHz的回旋行波放大器设计了一个电子枪.通过对电子枪的理论分析以及结合 MATLAB、POISSON SUPERFISH 和Trak Charged Particle Toolkit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讨论了不同的结构参数和磁场对电子注的横纵速度比及其零散的影响,确定了磁场和发射极的参数值并加快了大回旋电子注性能参量的优化,得到符合设计要求且具有工程实际应用的带栅电子枪.在超导磁体中主线圈、收集极线圈和阴极线圈的电流为 51.253 A时产生的磁场分布中,该电子枪预计能够在偏置电压为 1kV和一定初始发射角零散的情况下产生 25 kV、0.5 A、横纵速度比为 1.1、横纵速度比零散为 6%的大回旋电子注.当带栅电子枪处于偏置电压为-64 V以下时,电子注被完全关断.

    大回旋电子注Cusp电子枪回旋行波放大器回旋管

    160kV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管研制及应用探讨

    唐华平陈志强何武潘劲松...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具有多个焦点的 160 kV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 X射线管的研制工作及无损检测初步应用.基于 Opera-3D软件对线阵列布置多焦点的模拟仿真,设计了多阴极—阵列聚焦—阳极结构,研究了 45 个碳纳米管阴极阵列的恒流发射特性以及多焦点的各焦点尺寸一致性.该射线管阳极电压 160 kV,阳极电流 15 mA,可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于 2.4kW大功率状态,45 个碳纳米管阴极工作于恒流状态时,各阴极控制电压的差异可反映其一致性,测得标准差为 5.2%,45 个焦点的平均焦斑尺寸为 1.09 mm×1.22 mm,与模拟计算结果相符,且标准差为 0.02 mm×0.06 mm,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分布式X射线管以多焦点可编程脉冲发射的方式工作,在较小焦点状态实现大功率运行,通过线对卡测试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对小型发动机进行多个视角的静态层析快速成像测试,可获得相比传统单点DR检测更丰富的结构信息.

    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一致性静态层析成像大功率

    Ka频段100W空间行波管研制

    李泳铮赵树利马讯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介绍了Ka频段 100 W空间行波管最新研制情况,通过长寿命与高流通电子光学系统设计、高效率与高线性注波互作用综合优化技术、高效率能量回收多级降压收集极设计等措施,研制出带宽 2 GHz、P≥100 W、η≥60%、饱和相移≤50°的数传用Ka频段频段空间行波管,并完成了鉴定试验.

    Ka频段高效率高线性

    冷阴极触发管工作稳定性研究

    郑松邱春富赵永昌展学磊...
    37-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直列式爆炸箔起爆/点火技术的发展,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高压开关是该技术中的关键元器件,使用环境也十分苛刻,要求高压开关的电阻和电感小、导通能力高、寿命长、稳定可靠.现普遍使用的一种高压开关—冷阴极触发管自击穿电压和延迟时间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直列式点火技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分析放电机理、改善电极表面状态、优化老炼方案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对其工作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结论:采用电化学抛光提高电极表面状态,小电流和大电流老炼方案稳定放电特性的措施提高了冷阴极触发管自击穿电压和延迟时间的稳定性,提高了冷阴极触发管在直列式爆炸箔起爆/点火技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直列式爆炸箔起爆/点火冷阴极触发管电化学抛光老炼工作稳定性

    S波段大功率宽带脉冲行波管研制

    赵新刚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一种S波段大功率宽带脉冲行波管研制过程及其应用.该管工作带宽为 2~4 GHz(一个倍频程),脉冲输出功率大于 6 kW,效率大于 35%,最大工作比为 6%,二次谐波比小于-3 dBc.文章进行了性能设计分析,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返波振荡抑制、高导流系数电子枪设计以及聚焦系统设计等技术难点,给出了实际测试结果.

    宽带脉冲行波管

    阴影栅膜层对阴极发射性能的影响

    王卉张珂杨鹏云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栅控行波管中阴影栅抑制发射膜层对阴极电子发射性能的影响.阴影栅和阴极的表面结构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阴极和阴影栅表面微观结构改变越大,阴极表面活性钡含量越少.阴极表面覆抑制薄膜研究结果表明,铪和钽薄膜对阴极发射抑制作用相当,锆膜的抑制效果最佳.重点研究了锆薄膜不同覆盖面积的阴极发射性能及其抑制发射的机理.

    栅控行波管阴极热丝组件抑制发射金属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