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治理现代化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治理现代化研究
治理现代化研究
治理现代化研究/Jour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民至上: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和实践取向

    朱仁显王海霞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民生建设方向的人民性,是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逻辑是理论、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产物,肇始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指引,赓续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的经验升华,发展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回应.人民至上理念在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基本前提、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不懈追求、为推进世界民生事业贡献中国方案彰显大国担当上.新时代新征程上,民生建设实践应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将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中蕴含的深厚人民情怀贯彻到民生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地位至上、人民权力至上、人民标准至上的价值导向,科学解答民生建设难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民生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人民至上民生建设价值意蕴实践取向人的全面发展公平正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确改革观的基本内涵

    韩强王勇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需要正确的观念引领,引领塑造正确改革观的重要性正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全面深化而日益突出.要从改革的性质、必然性、立场、方式方法和评判标准等基本问题入手,通过党的全面领导和积极、广泛、深入的宣传,引领社会各界形成对改革的正确认识.这一过程决定着正确改革观的形成,也关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是塑造正确改革观的根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塑造正确改革观的关键;解决改革中的突出问题是塑造正确改革观的当务之急;加强改革宣传是塑造正确改革观的现实选择.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改革观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一组概念框架

    鄢一龙胡鞍钢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基础与治理支撑.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组概念框架包括:国家治理现代化五边形,即治理价值观、治理观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绩效;国家治理的两套秩序,即自觉治理秩序和自发治理秩序;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四大部分,即有道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六大体系,即党的全面领导体系、国家权力分工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地方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中国式国家治理的五大系统,即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支撑系统、监督与制衡系统、风险控制系统;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场域,即宏观域治理现代化、中观域治理现代化、微观域治理现代化.中国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与实践在世界各国中是极其独特的,由此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之治现代化国家治理

    反腐败工作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考察

    王冠李雪勤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惩治腐败.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反腐败工作的演进历程,党的基本路线决定不同时期的反腐败方针;反腐败工作有力保障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经济建设过程伴生大量腐败,形成复杂局面;反腐败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的反腐败斗争力度显著加大;发展是永恒主题,反腐败是永续工作.

    党的基本路线反腐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兼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层支撑

    钞小静王灿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统一市场,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应对变局的坚实依托,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产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畅通经济大循环,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底层支撑,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协同匹配效率以及构建"虚拟"网络市场推动商品市场一体化,为新兴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构建更加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另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有效畅通资本和劳动要素流动并降低市场垄断程度,推动各类新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在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中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效率变革.未来要着力于:以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带动区域经济市场联动;形成全国一体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加大统一市场的制度供给,形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合力,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新潜能.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国统一大市场新质生产力

    协商民主何以有效:群众参与的视角

    吴兴智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商民主已成为现代社会化解各类矛盾冲突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协商民主在何种程度上是有效的"也已成为当前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协商并不会自动达成共识,不恰当的协商甚至可能成为激发矛盾冲突的重要诱因,从而导致"协商失灵".从群众参与的视角来看,协商民主的有效性,需要解决信息、程序和利益三者间的有机联系问题.面对新形势下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有效的协商民主实践,不能囿于程序性设计,而必须回应如何推进开放式决策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

    协商民主有效性群众参与开放式决策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乡村题材短视频文化身份建构研究

    邓肯陈笑春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以乡村题材短视频为重要形式和载体的乡村文化在海内外"圈粉"无数,其中文化身份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乡村题材短视频作为研究文本可以发现,其文化身份建构聚焦于日常言行、职业、价值观、形象四个要素.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文化身份建构的情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技术四个方面.然而,组织解读、劳动分配、文化风气、技术可见性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乡村题材短视频文化身份建构困境.为纾解这一困境,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创作者收入、发挥媒体引导作用、调整技术可见性支持,从而优化乡村题材短视频文化身份建构,为乡村文化传播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传播政治经济学短视频文化身份乡村振兴乡村文化

    社会治理绩效评价与政治信任——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的工具变量分析

    王甫勤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信任是政治支持的重要层面,能够为政府治理提供重要支撑.关于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绩效评价和政治绩效评价对民众政治信任的影响,在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维度侧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满意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对政府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治理绩效关注不够.从社会治理绩效评价角度,来分析制度绩效评价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分析方法处理治理绩效评价变量对政治信任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可以发现,民众对当下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治理绩效评价越高,其对各级政府的政治信任水平就越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及时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纾解社会矛盾,有助于维持民众的高水平政治信任.

    社会治理绩效评价政治信任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工具变量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内在逻辑、实践效能与优化路径——基于全国城市"智慧党建"创新案例的分析

    张振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变革在政党组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字技术对政党组织的赋能主要体现在数据归集、数据共享、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等四个方面.基于对"智慧党建"实践案例的剖析表明,数字技术赋能以"数据驱动"为动力,推动党组织在技术载体、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党员管理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特征.从实践效能来看,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党组织从模糊管理到清晰治理、从单兵推进到多元共治、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对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能力、协同能力、决策能力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要警惕新型数字鸿沟、技术形式主义、数据安全等技术治理风险.

    数字技术技术赋能党组织组织力实践效能

    美丽河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定溯源及实践探索

    黄承梁任亮李惠茹武大勇...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北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1次视察河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很多深刻观点、科学论断和重要论述是在河北省提出的.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河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和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联防联控,推动区域内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转型发展;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充分展现了美丽河北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风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美丽河北京津冀协同发展塞罕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