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杨灿明

双月刊

1003-5230

cdxbbjb@126.com

027-88386132

430073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是全国社科类中文核心期刊、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湖北省出版佳作奖"期刊.着重发表经济理论、应用经济研究的新成果,反映财经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的新发展、新观点.欢迎各界人士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营企业家商会任职与连续慈善捐赠行为

    修宗峰王敏
    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会作为典型的社会网络组织,能够通过企业家商会任职的方式对企业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 2004-2021 年 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家(董事长或 CEO)商会任职与企业连续慈善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家商会任职会促使民营企业从事连续慈善捐赠活动且捐赠规模更大,而且企业家任职商会种类越多,这一促进效应越明显;在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企业家兼职较少以及非国有企业等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中,企业家商会任职对连续慈善捐赠行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企业家在工商联或行业协会、国家级或市县级及以下商会中担任关键职位,更可能进行连续慈善捐赠且捐赠规模更大.渠道分析表明,民营企业家商会任职通过将商会会规和宗旨融入企业经营活动以及维护企业声誉两个渠道促进企业连续慈善捐赠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企业家商会关系网络对民营企业连续慈善捐赠行为的积极影响,提供了企业非功利性连续慈善捐赠行为驱动机制的经验证据,同时为我国商会组织有效地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政策启示.

    商会任职慈善捐赠企业家民营企业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师配置决策——来自信息技术型审计师的证据

    耀友福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 2011-2021 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息技术型审计师指派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师配置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更可能向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配置具有信息技术专有知识的审计师,并且更加注重技术型审计师的执业经验.经过内生性处理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亦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型审计师配置的积极影响在风险较高和信息需求较大的数字化企业中更明显;同时从事务所内部层级来看,总所更具有向数字化企业配置技术型审计师的比较优势.此外,数字化转型下的技术型审计师配置决策在同行业和同一企业集团中存在溢出效应.本文从技术型审计师层面提供了数字经济时代审计市场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的新证据,对数字化治理新格局下事务所人力资本的数字素养培育具有重要启示.

    数字化转型审计师配置信息技术型审计师溢出效应

    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与企业市场势力

    吴鼎纹王红建肖峻
    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特征,探究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可以显著提高投资组合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支持了"合谋效应"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合谋效应越强;相比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更强.机制检验发现,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还会通过向上操纵持股公司的生产成本以"合理化"产品价格上升.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会显著弱化《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本文揭示了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讨论了其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对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合谋效应企业市场势力《反垄断法》

    城市绿色转型的就业创造效应——来自低碳城市试点的证据

    王玉琴刘成奎王浩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城市绿色转型是"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之一,以中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城市绿色转型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非试点地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就业水平,这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就业创造效应.机制分析显示,城市绿色转型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居民绿色消费理念等渠道发挥就业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城市绿色转型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存在于服务型行业以及非资源型、新型基础设施较好、政府创新偏好较强和经济禀赋较好的地区.本文从就业角度丰富和拓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不仅为破解"低碳"与"发展"的悖论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对新时期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与就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城市绿色转型就业创造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低碳城市试点

    政府扶持能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政府采购的经验证据

    罗宏彭馨怡白雨凡
    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采购作为政府在需求端的市场化扶持手段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 2015-2020 年沪深 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采购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采购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且能够同时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区分订单特征发现,仅异地政府采购能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机制检验表明,政府采购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且上述作用在产品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企业、处于政府审计监督力度较强地区的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法治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如何通过政府扶持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如何积极开展政企互动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政府采购投资效率政府扶持有为政府

    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能够实现风险隔离吗?

    王年咏吴宛珂周先平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为准自然实验,基于 2018-2021 年 84 家银行的季度财务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风险隔离效应.研究发现:设立理财子公司显著降低了母公司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够实现理财业务与其他业务的风险隔离,且设立时间越长,风险隔离效应越显著.异质性检验和机制分析表明,这种风险隔离效应在城商行与农商行中最弱;"去嵌套、降杠杆"和"去池化、缓错配"是实现风险隔离的主要机制.对母公司商业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并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设立理财子公司不能降低银行控股集团的整体风险承担,仅能实现风险隔离.这些研究发现对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具有重要启示.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风险隔离风险承担外部监管

    气候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传染——来自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经验证据

    崔婕蔡源
    8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 2011-2021 年中国 51 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构建了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网络,并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气候风险事件下金融机构间的网络关联度更紧密,彼此间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水平显著提升.气候风险主要通过加大投资者恐慌情绪提升金融机构间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水平.相较于大型金融机构,气候风险冲击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输出与风险输入水平更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进一步加剧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的负面冲击;《巴黎协定》的提出会缓解气候物理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负面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气候转型风险对金融机构间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负面影响.本文为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供了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气候风险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风险传染网络

    数字贸易强国:理论、指标及测度

    戴翔林益安王昱涵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重要经济形态的背景下,正确认识数字贸易强国必须建立在科学构建数字贸易强国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数字化程度对贸易利益的微观影响机制,据此构建了数字贸易强国综合衡量指标,继而测算了 2012-2019 年主要经济体的数字贸易强国指数,并从质量、规模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解.结果显示:第一,样本期内中国数字贸易强国指数位于世界第二,但在数字贸易质量方面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第二,从产业层面看,中国数字产业领域的数字贸易具有显著优势,保持了领先地位,这源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中国数字产成品出口占据了数量和质量优势,但在融合数字技术的传统产业方面数量和质量均不占优;第三,基于产品层面的测算结果表明,在作为数字产业核心的中间产品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建设数字贸易强国,中国亟待由数量优势、产成品优势向质量优势和核心中间产品优势转型.

    数字贸易强国贸易优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参与合资有利于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吗?

    杨志浩商辉孙乾坤
    10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外商投资审批(备案)数据库识别了企业参与合资的行为,进而研究了参与合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事实分析表明:2004-2013 年近 14%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之前,与外国投资商共同出资设立了在华合资企业,即参与了合资;参与合资的企业更多投资到信息不对称的远距离地区和生产率门槛较高的发达经济体.计量分析发现:参与合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缓解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参与合资通过信息传递和技术溢出机制发挥作用.在与发达经济体投资商共同投资、投资长期运营的合资企业和控股合资企业等情境下,参与合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更大.本文拓展了国际化进程理论相关研究,为中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借鉴.

    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合资信息传递技术溢出

    农地制度改革、垄断势力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

    曾萤杨丹刘自敏
    12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视角,分析中国农地制度改革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与竞争的理论逻辑,并以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和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地"三权分置"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弱垄断势力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大,这些结论在排除行业发展趋势、全国性政策影响、控制非平行趋势后仍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三权分置"通过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促进了技术创新.此外,农地"三权分置"对林产品加工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种植加工与养殖加工企业.研究展现了农地"三权分置"在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经济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农地"三权分置"技术创新垄断势力准自然实验农产品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