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殷瑞钰

月刊

1000-8934

zrbzhfyj@sina.com

010-62142487 68598475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自然辩证法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期刊。研究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方法论等理论问题,探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注重对最新国内外科学技术成果的哲学探索和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辟有科技思想史、专题研究、读书与评书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哲学、理论、管理、科技工作者和自然辩证法教师以及关注本领域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核心争议与深层局限的哲学反思

    阮凯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大模型使得人工智能内容生产(AICG)成为可能,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当人们热议ChatGPT能够生成对话内容、Midjourney能够绘制图片时,人工智能知识生产问题反而被忽略.因为人类的知识现象是人类智能和文明的核心,所以当利用Al生产知识成为现实时,人类就不得不思考,人工智能知识生产能在多大程度上变革人类既往的知识生产模式、革新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颠覆现有的人机关系.有两大争议性问题可以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AI知识生产,即变革性问题:人工智能是否能变革人类知识生产?如能,它究竟能在哪些方面影响和变革人类知识生产,其变革程度如何?关系性问题:如何理解人工智能知识生产与人类知识生产的关系?为了回应这些代表性问题,我们必须考察科学家在AI知识生产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1)提出和界定问题;(2)为AI知识生产主要环节提供科学理论与科学经验;(3)在AI知识生产中完成分工、交流与合作.科学家深度嵌入AI知识生产表明,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完成知识生产,人机协作是AI知识生产的必由之路.通过总结科学家在AI知识生产中发挥的具体作用,以及AI知识生产三类局限,我们可以进一步回应变革性问题与关系性问题,促进AI知识生产健康发展,避免人工智能研究陷入科幻想象.

    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科学方法科学家作用数据稀缺阿尔法折叠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
    73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生产与传播范式变革及应对

    郑泉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科研、教育、金融、医疗和制造业等领域引发了知识生产与传播范式的深刻变革,并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引起了广泛讨论.这种变革体现在:基于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本体论变革、新型人机关系下知识生产范式的创新与知识传播生态的变革、以及人工智能内容创作与交互的新范式带动的产业变革.从认识论上看,生成式AI与人类在知识生产中的广泛融合对以人为主体的传统认识论形成挑战;从实践论上看,生成式AI的知识生产实践面临透明度、可解释性、数据质量等方面的挑战;从价值论上看,生成式AI在价值与事实的判断力、意向性和自主性、情感与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方面存在局限.为应对这种新型知识生产实践中的不确定性,促进人机协作模式中的知识正义,保护人机协作模式中的知识产权,需要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和评估生成式AI与人类在知识生产中的角色与责任,优化人机分工与协作,以负责任的路径实现人机协同进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知识生产人机协作知识正义知识产权

    《十字路口的科学——苏联代表团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论文集》翻译出版

    82页

    认知非正义:公众参与科学的互动难题

    崔天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非正义是运用理性能力在追逐认知效率过程中对他人作为认知主体的排斥或否定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具有一定必然性,亦存在于公众参与科学的互动过程.公众参与科学范式下的认知非正义具有存在隐蔽性、伤害对称性和阐释垄断性的特点,其危害在于阻碍专家与公众间的知识传递,使专家信任易于破坏且难以建立,并有损公众科学项目中公众构成应有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为对抗认知非正义,认知谦逊是专家和公众应具备的认知德性,也是理解科学与民主相互交织关系的必要态度.通过制度设计作为辅助手段,结合科学系统中有益的情境因素,从个人情感角度出发进行的行为调整,有助于掌握并运用认知谦逊.

    认知非正义公众参与科学认知德性认知谦逊

    "信息隐私鸿沟"的伦理风险及应对

    王娟秦庆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识论范式下,"信息隐私鸿沟"指他者对个体的隐私认知增强引发的个体在信息隐私享有上"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新兴科技"入侵式"的发展导致"信息隐私鸿沟"现象愈发明显,其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有鸿沟异化破坏个体完整性、鸿沟极化加速社会分层、鸿沟"钙化"生成新式霸权、鸿沟积化引发生存危机.鉴于"信息隐私鸿沟"本质上是一种信任鸿沟,可以从伦理、技术、法律等方面着力,构建多重默认信任区域予以应对.

    信息隐私信息隐私鸿沟默认信任区域

    关注无常无序无为 开启应急伦理治理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全国首家应急伦理研究所

    郦平
    96页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科技规制探赜

    李国选刘凤霞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在全球海洋治理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具有显然的双重性,需加以规制.海洋命运共同体因蕴含全球海洋治理的人本逻辑而能化解科技使用过程中谋取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二元悖论问题,规定了科技使用的价值取向,提供了科技使用的安全保障,设置了科技使用的责任底线,确定了科技使用的发展伦理.海洋命运共同体能重铸科技理性,来破解西方国家"技术联盟"的压制和封锁,具象了海洋"公地悲剧"的公正解决前景.构建海上科技合作组织应是中国落实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发科技范式革命,以破解全球海洋治理困境的战略构想.

    海洋命运共同体科技规制全球海洋治理

    麦克斯韦电磁学的唯象转向

    鲍傅臻袁江洋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克斯韦电磁学研究之根本目的在于整合以往发现的关于电、磁以及电磁感应定律于一体,进行统一的表征.以往研究认为,麦克斯韦早年是在机械论物理学框架下展开其研究的,而后期则放弃机械论转向分析数学的表征方式.重审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研究进程,可以发现:(1)麦克斯韦的确是沿着开尔文进路——建立电磁感应的物理模型并据之展开数学表征——开启其电磁学研究的,但是,为了实现其电磁学综合之目的,最终他将四元数法引入场论电磁学才得以完成数学表征;(2)麦克斯韦并没有在哲学上放弃机械论,没有转向超距作用,他最终决定采用唯象表征进路而不再在意机械论模型,是因为这可以帮助他避开W·汤姆森以来场论电磁学在建构电磁以太理论的类比或模型时的困难;(3)随之而来的结果是,麦克斯韦的唯象研究与表征进路终将替代开尔文进路.

    麦克斯韦电磁学开尔文进路唯象进路四元数法

    连续抑或断裂:Revolution概念视角下的科学革命

    李洋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将科学革命讨论带入科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的研究视野.范式转换、不可通约性、科学革命等概念都受到诸多诘难.科学革命论的纷争事实上围绕着一个核心议题展开——如何处理科学发展进程中连续性与断裂性的矛盾.库恩对历史整体性的强调只照顾到它的空间方面,即外史与内史的统一;却忽略了历史整体性的时间方面,即新事物总是成长于旧事物,彻底的科学革命似乎是不可能的.科学革命的合理性进而受到质疑.厘清"Revolution"概念的两重性有助于解析其导致的科学革命含混性,通过重点阐释"科学革命(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与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s)的关联,以期重新审视科学场域中革命意义之所在.

    科学革命革命命运之轮断裂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