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殷瑞钰

月刊

1000-8934

zrbzhfyj@sina.com

010-62142487 68598475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自然辩证法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期刊。研究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方法论等理论问题,探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注重对最新国内外科学技术成果的哲学探索和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辟有科技思想史、专题研究、读书与评书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哲学、理论、管理、科技工作者和自然辩证法教师以及关注本领域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迈向工程科学哲学:研究进展、主要问题与研究策略

    王大洲
    3-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科学哲学位于工程哲学和科学哲学的交叉地带.综述了工程科学哲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工程科学思想史、工程科学的本体论问题研究、工程科学的认识论问题研究、工程科学的方法论问题研究以及工程科学的价值论问题研究等五个方面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工程科学哲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未来的工程科学哲学研究辨明了方向.

    工程科学工程科学哲学工程哲学科学哲学

    知识地图:工程知识论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高强潘恩荣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工程知识论整体而言,中西方研究进路各有千秋,但引发了两个挑战:内部协调性问题和外部统一性问题.通过结合克洛斯的工程理论和李伯聪的工程科学理论对"巴斯德象限"进行三维化改造,工程知识论内外部冲突得以消解."人工论-人工界"知识地图对三维巴斯德象限进行压缩,以便于在工程知识论研究中自如地描述工程知识和其他知识.未来工程知识论与传统知识论将有更多的交流和交锋.

    知识地图工程知识论巴斯德象限社会-技术系统挑战

    绕过算法黑箱:通过算法代言人建立算法信任的进路初探

    廖新媛周程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工程化离不开支撑其运作的复杂算法.但是复杂算法的内部结构就像不透明的黑箱,难以取信于人.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人们主要有两个提升算法透明度的方向:一个是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从而彻底解决算法黑箱问题;另一个是通过人为解释,让不透明的算法变得可以被信任.由于人们目前的技术水平暂时无法解决算法黑箱问题,比较有希望的方案是在算法的可解释性方面进行研究.鉴于此,人们可以依据延展心灵理论确定算法的代言人,让代言人利用自己对人类和算法的双重了解,灵活多样地解释算法的输出.这一方案能够在承认黑箱存在的同时,展示算法的可解释性,进而让人们有选择地建立对算法的信任.

    人工智能算法黑箱深度学习延展心灵算法代言人

    从无限宇宙重返封闭世界

    孟强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危机与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急迫的问题之一,拉图尔后期作了独创性思考.生态危机根本上是现代性危机,要克服该危机,必须对近代科学革命塑造的世界图景进行重构.首先,"人类世"对习以为常的人与自然的二元存在论提出了挑战;其次,近代世界图景的确立以伽利略为代表,其实质是"从封闭世界走向无限宇宙";第三,为应对生态挑战,应当承认地球的特殊性,"从无限宇宙重返封闭世界";第四,这绝不是要回到"前现代世界",而是肯定人的存在是有位置的,这个位置就是"大地";最后,扎根于大地的存在者是"土人",在世界之中存在是在作为"关键带"的大地之上存在.

    生态哲学拉图尔人类世大地土人

    从四因到四根——试论恩培多克勒对亚里士多德宇宙论的开拓与奠基

    张学佳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因为基质的亚里士多德宇宙目的论虽然以潜能形式洞见了有机体生长变化过程中的深层机理,但这种不断攀升的思维理路也使其目的论愈发收缩在以至善为最高的层级宇宙观中,尤其相较于恩培多克勒的宇宙观,前者甚至因缺乏"向下的必要性"而有失完整,这体现在:亚氏以四因认识有机体,恩培多克勒则以四根推演宇宙秩序;亚氏以潜能形式展现层级宇宙观的闭合图景,恩培多克勒则以平等交替解释宇宙变量;亚氏以至善为最高目的,恩培多克勒则以爱和斗争统一万物,由此恩培多克勒所展现的前苏格拉底时期宇宙学的动态平衡并非对古典思想资源的简单回归,而是成为开拓并奠基古代宇宙论演进机制的关键一步.

    亚里士多德恩培多克勒宇宙论四根说爱与斗争

    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概念的三维结构及其范式转换

    何景毅罗思琪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的诠释,构建起一个从本体论、认识论到价值论的三维立体结构.他们基于实践生存论对自然问题的回应,突破了实体本体论和抽象本体论的局限,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活动奠定了可靠前提.人化自然则开显出自然与实践的对话空间,将对自然的认识回归现实世界.在此基础上,他们立足物质生产活动,揭示出人对自然价值转向的物质基础.这种三维结构的呈现和理解范式的转换,深化了现代思想家们对自然复杂性和演化规律的认识,对现代自然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开启性奠基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范式

    知识程度主义如何解决怀疑论问题

    赖长生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程度主义认为"知道"是个程度概念,知识有质量上的高低之别.基于此,赫瑟林顿试图将知识闭合原则细化为程度闭合原则,并通过拒斥后者来阻断怀疑论论证.但他未能说明最低程度的日常知识为何不要求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因此有乞题之嫌.通过更细致地分析不同版本的程度闭合原则,可以得出最强版本的怀疑论论证.对此,程度主义者可给出两重反驳:(1)我们并非只能靠充分演绎来获知"我不是缸中之脑";(2)结合知识论中的个例主义可知,存在一种哲学上有趣的最低知识标准来确保我们拥有日常知识.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能为程度主义反怀疑论方案提供支持.

    知识程度主义怀疑论闭合性原则个例主义方法主义

    弗雷格的知识论图景:从真是对象的观点看

    高贝贝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与"真"紧密相连.从"真是对象"的观点看,"思想""判断""真""知识"之间的关系得以清晰刻画.判断作为识别"真"的方式,判断行为以非判断的方式将句子的指称与作为对象的"真"相同一.命题知识是由对作为对象的"真"的认识产生的,这种认识是由识别"真"的能力之知构成的.基于此,弗雷格的知识论图景得以建立,它与当代知识论的思想相兼容,为刻画知识三元定义,为理解人们的认知活动提供一种独特的分析方式.弗雷格知识论图景有望使得能力之知、对象之知和命题之知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弗雷格在知识论领域解释的空白.

    弗雷格对象判断知识

    论马克思感性活动存在论的技术哲学思想——以斯蒂格勒、海德格尔为参照

    刘日明李庆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的起源、本质与未来是技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基于实存哲学,斯蒂格勒将技术的起源与人的存在方式关联起来,认为技术起源于人的本质的缺乏;海德格尔则在其存在历史观的基础上视技术为一种解蔽方式,将现代技术的本质规定为"集一置".然而无论是斯蒂格勒还是海德格尔,二者都根本性地忽视了人的感性活动与技术的本质关联,未能真正做到在存在论的维度上阐明技术的起源与本质,进而无法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制订正确的方向.根据感性活动的存在论原则,马克思哲学认为技术起源于人的感性交往,技术的本质在人的生产活动中被揭示,技术的未来由"向人复归"的目标制订方向.因此,通过发掘马克思感性活动存在论中所蕴含的技术思想,对于拓展和深化马克思技术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技术的起源技术的本质存在论马克思感性活动

    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隐忧及治理进路——从马克思机器观出发

    包晨婷温波丘亮辉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与马克思解释的机器概念存在张力,一方面人工智能在结构和功能等层面实现了对传统机器的全面超越,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仍与机器在本质上内在统一,而未突破马克思的机器概念范畴.人工智能应用引发的人与机器对立、人与家庭裂解、人与社会关系紧张的三维伦理隐忧较机器时代更为突出,并在相同的资本逻辑下呈现出新的特征.马克思对机器的辩证检视给予当下人工智能的治理诸多启示.面对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互相依存、共生共荣的复杂局面,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人类解放的向度,成为纾解人工智能应用的诸多伦理隐忧的必然选择.

    人工智能马克思《资本论》机器观伦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