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年西北地区二代黏虫重发区的虫源分析

    徐晴晴张智刘杰尹祥杰...
    186-19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一代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迁入路径和各发生区域间的虫源关系,对二代幼虫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西北地区黏虫重发的典型年份2021年,收集多地黏虫时空种群动态数据,采用FNL再分析数据资料绘制风场图,利用基于WRF模式的轨迹模型对迁飞轨迹进行模拟,并使用R 4.0.2进行轨迹的可视化.虫情监测表明,2021年一代黏虫迁飞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上中旬,中西部地区高峰期呈多峰现象,蛾峰日期随纬度升高依次推迟.风场分析显示,一代黏虫北迁期间,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受东北气旋、蒙古气旋和东亚气旋交替控制,适于黏虫远距离迁飞的偏南气流间歇性出现,但很难实现一次性远距离迁飞,锋面天气阻碍了黏虫的北迁,并造成聚集降落.轨迹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江淮地区一代黏虫羽化后,部分滞留当地,大部分迁入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东西部地区存在虫源交流;宁夏、陕西、内蒙古等西北地区重发生区虫源主要来自山西、陕西、甘肃南部和四川、重庆北部等地.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黏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思路.

    黏虫迁飞时空动态虫源

    云南烟草产区辣椒脉斑驳病毒的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越韩天华马文广钟静...
    192-20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在云南6个州(市)烟草生产区的分布、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对病害的防控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22年采集自云南6个州(市)不同烟草产区的96份疑似感染ChiVMV的烟草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和鉴定,获得21个ChiVMV云南烟草分离物的 cp基因序列.利用SDT、MEGA、RDP、DnaSP及Arlequin等生物学软件对21个云南烟草分离物及NCBI上下载的38个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及寄主的ChiVMV分离物cp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云南6个州(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的96份烟草样品中,ChiVMV检出率为51.04%;序列比对发现,本研究获得的cp基因与NCBI中38个ChiVMV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在84.1%以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59个ChiVMV分离物按照地理位置的远近被划分为4个分支,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而与寄主植物无关;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表明,4个地理种群的ChiVMV cp基因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中国种群与印度、泰国和其他国家种群间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且差异显著(P<0.05);遗传力分析显示,基因交流、遗传漂变和基因的负选择压力是ChiVMV分离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方式.

    辣椒脉斑驳病毒云南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cp基因

    甘肃省黄芩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鉴定

    陈京环石明明乔万强张洁...
    202-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黄芩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黄芩根系分离的根结线虫其形态特征及测量值与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基本一致.该线虫种群rDNA-ITS和28S rDNA D2/D3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北方根结线虫序列相似性分别为 99.60%和 99.74%(rDNA-ITS:JX024147;28S rDNA D2/D3:MW288147).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线虫群体与其他北方根结线虫群体聚为一支,置信度在95%以上.利用北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Mh-F/Mh-R扩增并测序得到457 bp的特异性片段.因此,基于形态学结合rDNA-ITS、28S rDNA D2/D3序列和特异性片段长度,将黄芩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接种该线虫后的黄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40 d后须根上有明显的根结.经分离鉴定,致病群体为北方根结线虫.综上所述,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该线虫对黄芩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繁殖系数为1.997.

    甘肃黄芩北方根结线虫鉴定致病性

    莲腐败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叶丽芳张逸凡张连虎林桠春...
    21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引起的莲腐败病是我国莲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强致病力菌株FCN23为供试菌株,通过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法研究了菌龄、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YPD液体培养基培养24 h获得新鲜菌丝,在酶解时间为2.5 h,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NaCl溶液时原生质体制备效率最高.进而将遗传霉素的抗性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莲腐败病菌原生质体中,获得了稳定表达的转化子,能够稳定遗传gfp基因,说明莲腐败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成功.该体系的建立为莲腐败病菌的侵染过程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莲腐败病共享镰刀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GFP

    TaqMan探针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步检测兰花中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

    孙爱青王丽花张艺萍杨秀梅...
    219-22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同步定量检测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的高效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CymMV和ORSV CP基因高度保守区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并筛选,获得156 bp和148 bp的靶标序列及对应的最优特异性引物探针组合,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拷贝或6.2×10-3fg,最低稳定检出限为10拷贝或6.2×10-2 fg,是RT-PCR的10~100倍;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扩增效率分别为97.7%和100.2%,相关系数R2 分别为1.000和0.999;对其他5种常见病毒均无扩增曲线,检测特异性强;批组内与批组间重复性试验Ct值变异系数≤0.60%,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利用该方法和基因芯片法分别对4个种属的66个兰花样品进行方法验证,该方法相较于基因芯片法检出率提高了 53.85%(CymMV)和162.5%(ORSV).综上所述,本方法可同时高通量检测CymMV和ORSV 2种病毒靶基因,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可为开展病毒精准鉴定、科学防控以及从源头遏制病毒传播提供技术支撑.

    建兰花叶病毒齿兰环斑病毒TaqMan探针RT-qPCR兰花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大豆中6种典型农药残留

    任业双王宽魏龙兵潘兴鲁...
    228-234,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大豆中灭草松、三氟羧草醚、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唑醚菌酯、精喹禾灵及其代谢物喹禾灵酸的多残留分析方法,为监测大豆生产中的农药应用风险提供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样品经1%甲酸-乙腈振荡提取后,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流动相为甲酸铵-水溶液(含0.01%甲酸)和甲酸铵-甲醇溶液(含0.01%甲酸),采用苯基色谱柱进行分离,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农药及代谢物在0.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8.1%~11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20.5%,该方法在0.001~1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1 1),定量限(LOQ)可达0.001 mg/kg.基于此方法对内蒙古产区的大豆样品进行测定,发现大豆中灭草松、氯虫苯甲酰胺、吡唑醚菌酯有检出,残留量在<0.001~0.024 mg/kg之间,喹禾灵酸、三氟羧草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均<0.002 mg/kg.采集的大豆样品中6种目标农药残留量均符合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安全要求.

    大豆农药残留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草铵膦、草甘膦及其代谢物在水和土壤中的残留

    姬乐园王平平朱丽珍毛连纲...
    235-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HPLC-MS/MS),结合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了在水和土壤中同时快速测定草甘膦、草铵膦及其6种代谢物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前处理采用Oasis MCX和Oasis MAX固相萃取柱提取,2%甲酸甲醇-水(体积比为1∶1)洗脱,旋干后0.1%氨水定容,UHPLC-MS/MS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5 mg/L;在水中添加水平为0.000 1 mg/L和0.001 mg/L时,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的回收率为72.8%~94.2%,RSD为2.3%~16.1%;土壤中添加水平为0.001 mg/kg和0.01 mg/kg时,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的回收率为70.6%~88.5%,RSD为3.6%~12.8%.本方法准确、灵敏、全面,适用于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在水土环境中的残留检测及监测.

    水和土壤草铵膦草甘膦代谢物UHPLC-MS/MS残留检测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外壳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致病作用浅析

    干射香杨柳任春梅缪倩...
    240-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植物病毒,在瓜类生产中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解该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在病毒侵染寄主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和致病作用,本研究以CCYV山东黄瓜分离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荧光表达载体CP-YFP和异源表达载体pGR-CP.浸润荧光表达载体48 h后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荧光信号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均有分布;浸润异源表达载体的本氏烟植株7 d后上部叶片开始显现花叶症状,13 d后顶部新叶出现严重皱缩和坏死斑点.以上结果表明CCYV CP蛋白参与了病毒对寄主的侵染过程,可能是症状形成的致病相关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该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支持.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外壳蛋白亚细胞定位致病性异源表达

    北京地区侵染茄子的番茄斑萎病毒分子鉴定与分析

    田文邱艳红秦文韬张海军...
    246-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发现北京地区一温室栽培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出现严重病毒病.利用基于小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RT-PCR方法,明确了引起茄子病害的病毒种类为番茄斑萎病毒,将其命名为TSWV-eggplant分离物.进一步克隆了该病毒的基因组全长(S RNA、M RNA、L RNA),并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分离物的S RNA与美国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M RNA与中国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而L RNA与韩国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因此,本研究发现的TSWV分离物与国内已发生报道的分离物不同,该分离物是否存在不同分离物之间基因组的重组需要进一步研究.

    番茄斑萎病毒茄子高通量测序

    茭白病害及其病原菌名称的演变

    龚婉肖紫兰李斌郭得平...
    252-260,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茭白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水生蔬菜之一,对于丰富菜篮子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大规模的人工栽培,茭白病害日益成为影响茭白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然而,生产中经常存在不能正确使用茭白病害及其病原菌名称的问题,影响了对病害的识别与防治.这是由于不同研究者对病害认识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同一病害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名称;而随着人们对病原菌认识的不断深入,引起病原菌分类地位的不断变化,也使同一种病原菌在分类史上出现不同的名称.正确使用病害及其病原菌名称,可提供病害特征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信息,这对指导病害识别与防治尤为重要.本文系统介绍了茭白病害及其病原菌,尤其从病原菌分类史上说明病原菌名称演变的原因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为理解和正确使用病原菌名称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展望了茭白病害和病原菌未来研究和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潜在病原菌可能传播的植物检疫问题.

    美味黑粉菌稻平脐蠕孢冠单胞锈菌菠萝泛菌菰类腐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