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

朱水芳

双月刊

1005-2755

zwjy@periodicals.net.cn

010-85773355-2273

100123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北路甲3号

植物检疫/Journal Plant Quarant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检疫》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共同主办,是面向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林业植物检疫和出入境植物检疫工作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该刊以宣传我国植物检疫的方针政策,普及植物检疫知识,提高植物检疫理论和技术水平,沟通国内外植物检疫信息,交流经验,探讨切磋植物检疫技术为宗旨。主要刊登植物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报告,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处理及防治技术,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疫情调查及监管技术与措施和国外植物检疫及其疫情动态等信息。本刊具英文要目,封面、封底刊登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彩色图片。 本刊为双月刊,64页,设有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危险性病虫害与生物入侵、林木检疫、综述与专论、疫情调查与监管、经验交流、疫情动态与截获、国外检疫与处理等主要栏目。 本刊适合口岸出入境植物检疫、国内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科技和管理人员,农业、林业、农垦、储运、园林绿化、种子繁育和经营等部门的科技、管理和教学人员,熏蒸消毒及与出入境贸易有关单位的业务人员阅读。 主办: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主编:李怀林 出版: 《植物检疫>编辑部 发行: 《植物检疫》编辑部自办发行 地址: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北路甲3号 (10002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疫》编辑部 电话:(010) 85745896,85773355转2273/2274;传真:(010)85745896 电子信箱:zwjy@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4个红肉苹果种质资源对梨火疫病的抗病性鉴定及评价

    朱玲张胜军冉昪董世磊...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4个红肉苹果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嫩叶和嫩枝离体接种,鉴定评价其对梨火疫病的抗性差异,筛选抗梨火疫病的红肉苹果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4个红肉苹果种质资源的嫩叶及嫩枝整体上对于梨火疫病的抗病性以感病(S)为主,嫩叶感病(S)种质占比为57.14%,嫩枝感病(S)种质占比为71.43%,未筛选出高抗(HR)及抗病(R)红肉苹果种质资源,仅1份红肉种质'夏'的嫩叶表现出中抗(MR),嫩枝中感(MS),综合抗病能力在14个红肉苹果种质资源中最强,可为今后红肉苹果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新疆野苹果红肉苹果种质资源梨火疫病鉴定评价

    正斜体书写规范

    《植物检疫》编辑部
    6页

    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规律初探

    王子铜叶碧欢史肖肖李海波...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特性,以浙江省遂昌县不同发生年份疫区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2年11月和2023年11月,对8个小班的407棵马尾松进行连续2年调查取样,线虫分子检测结果表明,野外调查生长正常的马尾松有26.15%和28.57%的植株分子检测呈阳性,这些松树在外观上无法与健康松树区分,但具潜伏侵染特性.潜伏侵染松树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结果显示潜伏侵染松树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且新增感染松树往往紧邻原先的潜伏侵染松树,表明潜伏侵染松树具有传染性.连续2年调查时间内分别有4.73%和4.05%的健康马尾松转变为潜伏马尾松和感病马尾松,表明不是所有感病松树都要经过潜伏侵染阶段.2022年的103株潜伏侵染松树中仅有14.56%在2023年转变为感病松树,其余仍然不表现明显症状,表明潜伏侵染松树的潜伏时间长短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潜伏侵染现象在林分中广泛存在,仅靠肉眼无法准确识别,若不及时加以识别和管控,会成为松材线虫病再次暴发的传播源.

    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潜伏侵染传播特征遂昌县

    基于PMA-qPCR分析的电子束辐照杀灭微生物机制研究

    冯雨宸冼嘉恒刘宵宵高瑞芳...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优化PMA实时荧光定量PCR条件获得大肠杆菌等3种指示微生物分析的最佳PMA条件,并设置1~5kGy梯度剂量进行电子束辐照后,应用PMA-qPCR测试并使用SPSS软件对RQ值进行方差分析,推断辐照破坏细胞膜渗透性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的最佳PMA浓度均为50 µmol/L,最适光解时间分别为30min、15 min和60min.辐照剂量、PMA处理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P≤0.001).3种微生物PMA处理组的RQ值均低于未经PMA处理组的RQ值(除去枯草芽孢杆菌的3~5kGy处理),并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经PMA处理后的RQ值在3种微生物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据此推测电子束辐照可能破坏了 3种微生物的细胞膜.推荐以上3种微生物的电子束辐照灭活剂量为5kGy.

    电子束辐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PMA-qPCR消毒

    根结属线虫形态鉴定多歧检索表

    马欣欣方亦午顾建锋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结属线虫为植物根系专性内寄生线虫,可侵入寄主植物根内部为害,是为害最严重的线虫类群之一.其常见的虫态为2龄幼虫,虫体小,种间形态近似,且种内差异较大.其成虫不易获得,且雄虫通常没有显著的种类鉴定特征,雌虫的会阴花纹相似度高,因此形态鉴定十分困难.本文在Subbotin等发表的多歧检索表的基础上,将现已发表的根结属线虫进行了进一步整理,以便于国内农业生产或海关口岸在根结线虫检疫鉴定时参考.

    根结属线虫形态学鉴定多歧检索表

    进口高粱中3种检疫性病毒的检测

    陈红运廖富荣陈青叶明辉...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进口高粱为材料,采用一步法RT-PCR检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和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WSMV).23份高粱样品中,2份检出MCMV,5份检出MDMV,19份样品检出WSMV.1份样品检出MCMV、MDMV和WSMV,4份样品检出MDMV和WSMV.综合前期和本研究结果,建议将MCMV-F7/MCMV-R7、MDMV482F/MDMV482R 和 WSMV-F3/WSMV-R3 作为 3 种检疫性病毒的首选检测引物,MCMV-2452F/MCMV-3111R、3MDF/1MDR 和 WSMV-1F/WSMV-3R 作为备选,引物 3MDF/1MDR 用于鉴定MDMV分离物的分支归属.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检测

    致死粒线虫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林宇刘娟俞禄珍李兰...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死粒线虫是一种传播扩散风险较高的外来有害生物,对畜牧业生产具有严重危害.为实现致死粒线虫的高效准确鉴定,本研究根据致死粒线虫核糖体28S rRNA基因D2/D3片段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引物,建立了致死粒线虫的RP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RPA检测方法对致死粒线虫具有好的特异性,扩增出230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检测灵敏度可达1/160条线虫.该方法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致死粒线虫的快速检测.

    致死粒线虫重组酶聚合酶扩增28SrRNA基因鉴定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辛淑香蒋刚强龙志新张小菊...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国家标准GB/T 31792-2015《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引物探针,通过构建阳性质粒、测试其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建立了向日葵茎溃疡病菌的数字PCR检测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引物和探针对供试的4株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有特异性扩增,其他14株病菌无扩增反应;本试验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8 pg/pL;重复性试验RSD值<25%,说明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通过对收集的14份样品进行检测,未检出向日葵茎溃疡病菌.因此,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稳定的重复性等特点,为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技术支撑.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数字PCR绝对定量检测

    基于RPA-EXO的马铃薯金线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焦莉苹冯自洋雷荣葛建军...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孢囊线虫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可危害马铃薯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研究基于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的ITS序列设计RPA特异性引物和EXO荧光探针,建立了马铃薯金线虫的RPA-EXO检测方法.经过RPA条件优化,RPA特异性引物检测的最佳条件为38℃,30min.本研究建立的RPA-EXO检测方法可从5个其他植物线虫种群中特异检测出马铃薯金线虫,灵敏度可达到10-3单孢囊.马铃薯金线虫RPA-EXO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反应灵敏,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了 一种快速检测马铃薯金线虫的方法.

    马铃薯金线虫RPA-EXO检测

    湘西地区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评价

    赵增玲向阳张卓吴健笔...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d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于2013年被列入湖南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目前防治猕猴桃溃疡病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为筛选出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药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1种杀菌剂单剂和二元混配药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作用及混配增效作用,后选取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7种处理在湖南湘西地区进行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筛选的11种杀菌单剂中,25%聚六亚甲基胍(PHMG),0.3%四霉素,20%溴硝醇,80%乙蒜素和20%2,2-二溴-3-氰基丙酰胺(DBNPA)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42 4 mg/L,0.053 5 mg/L,1.293 2mg/L,1.622 5mg/L,5.566 5mg/L.四霉素与PHMG二元混配中以质量比1∶1混配时SR为2.023,具有增效作用.田间防效试验中四霉素与PHMG以质量比1∶1混配的药剂1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74.65%;其次是25%PHMG的1 000倍液和20%溴硝醇的1 000倍液,相对防效分别为72.60%、72.31%.以上表明,四霉素与PHMG以质量比1∶1进行混配对猕猴桃溃疡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同时,25%PHMG水剂及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也较为显著,可作为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药剂推荐使用.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